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辉  乔晓东 《情报杂志》2007,26(5):74-76
面对全球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对本领域内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把握技术机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通过引入基于形态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描述了技术机会识别过程,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政府的技术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科技文献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辉  乔晓东 《情报杂志》2007,26(5):74-76
面对全球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对本领域内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把握技术机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通过引入基于形态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描述了技术机会识别过程,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政府的技术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3.
 全球技术环境的快速演变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机会,企业只有识别和把握潜在的技术创新机会,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基于此,文章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构建技术创新机会识别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一个可视化的创新机会识别方法,同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进行机会视别的可视化实验,以此判别该技术领域的深层次结构,进而挖掘出潜在的技术创新机会,为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演化视角的内生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云 《预测》2008,27(5)
知识溢出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然而,这还不足以解释复杂的技术创新路径.我们从演化的视角,将知识特质、技术机会及吸收能力等理论融入技术创新理论,以此来解释复杂的技术创新内生性演化进程.这对于国内企业创新战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共词分析的技术机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机会是未来可能发生并且可资利用的"技术变化",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本文借鉴技术预测和知识发现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关键技术、技术前沿和技术趋势三个视角的分析框架。提出以科技期刊文献为数据源,以共词分析及其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机会分析方法。最后以铝电解领域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介绍如何运用技术机会分析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6.
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不同的创新机会,创新决策者通过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来实现对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文章阐释技术创新机会识别的理论观点,分析创新机会识别过程的影响因素构成以及基于信息分析的创新决策者创新机会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机会识别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具备深入了解所在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快速识别并把握技术创新机会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创新导图构建方法,并以中国专利数据为基础,描述了技术机会识别过程,构建了风电技术领域的创新导图。该方法提高了分析过程的客观性,能为领域专家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有助于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和政府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在于市场创新,而技术机会是市场创新的基础,技术机会为新一轮技术创新活动奠定基础,也会影响市场创新度的战略选择.市场创新活动中的技术机会可以根据市场创新域进行分类,分为产品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需求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和用户创新域中的技术机会.对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细分,有助于技术机会的把握.同时也需要以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把握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根本原则,以市场细分作为构建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基本手段,以营销信息系统作为识别市场创新活动中技术机会的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9.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解释了基于持续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不同机会窗口,阐述了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的开启和关闭过程,研究了影响机会窗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技术机会是技术创新决策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机会识别能力,企业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本文在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技术领域和开发经营领域入手,构建技术机会可视化识别的基本框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探讨如何挖掘潜在的技术机会,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预见视角出发,运用扎根理论和文献分析法,构建了共性技术初步筛选的指标体系,确立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选择TOPSIS评价模型作为筛选共性技术的方法,且对4个先进制造领域的共性技术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得到了可行的共性技术筛选的模型和方法,并表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中的商业化能力、潜在市场规模与改善环境质量等指标,在共性技术的筛选中更加重要,权重应偏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考察技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技术任务的变化,根据技术管理系统运作过程识别技术管理能力的关键活动,并据此设计技术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技术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并以A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技术管理的重点发生变化,技术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技术管理能力评价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能够对技术管理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技术蓝图规划本身的特点,从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技术蓝图规划的适用条件、推广技术蓝图规划的策略和对技术蓝图规划的评估,揭示了技术蓝图规划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伴随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作为技术活动中心环节的技术设计成为研究的中心和焦点.基于马克思实践技术观,技术设计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主体呈多层次性、异质性;设计路径贯彻民主集中制;设计指向表现为合力耦合趋向;设计程式采取惯性与创造性结合.  相似文献   

15.
从知识管理角度,通过对核心技术创新过程进行逆向研究,提出了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应用的思路,期望对我国企业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泉。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技术创新功能的延伸和扩展,是当今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重点论述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的内涵、规律和相互关系,及其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铁路和城市道路不断出现越来越高的桥墩。高墩施工方法的研究成为桥梁建筑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桥梁高墩施工的关键技术——爬模施工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推力的外向开放式创新技术路线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外向开放式创新可以为企业赢得巨大的战略利益和收益,企业需要在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同时兼顾内部和外部的技术开发,并寻找二者间的均衡点。在传统T-plan方法的基础上,在外向开放式创新中引入技术路线图方法,提出了外向开放式创新技术推力路线图(TPROOI),并举例说明该方法在企业外向开放式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实践"开始作为技术的形而上学基础被确立了起来.这种确立表现了进入到哲学视野内的技术获得了它的基础.但是,对这一确立的过程和基础本身却缺乏必要的反思.主体间性实践概念取代原先的纯主体实践概念是实践本身所出现的转变,对技术的理解开始确立在这个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在钨矿初选环节的可行性,其次对钨矿初选系统实现、工艺算法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钨矿筛选的具体算法分析表明机器视觉技术在钨矿初选环节使用的可行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