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知识复杂性之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史上知识观的演变构成了关于知识的复杂图景。知识的复杂性表现有三:知识的结构复杂性,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知识的运动复杂性,知识是一个复杂的进化体;知识的组分复杂性,知识性质的文化性、境域性与价值性。对知识复杂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主义的知识观指导社会实践,以批判的态度构建知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科学研究,它从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专注于复杂系统的复杂性研究,且形成了基本的概念和方法论。教育系统及学校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然而,人们经常习惯于对学校系统的“简单性”理解,忽视教育及学校系统自身具有的复杂性特征。有必要从复杂系统、远离平衡态、完全开放系统、自组织、序参量、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等角度,进一步解读学校系统的演化,为学校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新的视野、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科学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大学发展规划。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决定了大学发展规划相应具有复杂性特征。这种复杂性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大学发展规划所涉及的性质、环境、目标、过程等要素无不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大学发展规划作为一个特殊系统,其自身也具有非线性、不可还原性、自组织性、偶然性、动态生成性等复杂性特征。中国大学发展规划存在着绝对理性模式、计划管理倾向和缺少必要弹性等简单思维。为此,从复杂性科学出发,大学发展规划应超越线性,体现非线性;关注策略,策略优于程序;通过“涨落”,促成“涌现”;告别绝对理性模式,树立有限预测观。  相似文献   

4.
复杂性是世界历史整体的基本属性之一,主要表现在世界历史本身所具有的自组织性、各种过程的交叉融合、关联因素的不断增加以及发展路向的不确定性等。文章运用复杂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把世界历史整体当作一个复杂巨系统来进行研究,揭示了世界历史整体的复杂性的一般特征,试图对世界历史整体的复杂性有一个更加科学、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思维下的高校课程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思维作为近二十年来兴起的研究自然现象与人文社会现象的一种新思维方式,它与简单性关于还原、线性、封闭、静态、机械的思维方式不同,它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动态生成性等特征。高校课程是一个需要以复杂思维来考察和把握的复杂系统。基于复杂性的思维的高校课程抉择的关键是价值取向,同时,课程设置和实施需要考虑无序性、不确定性、开放性、动态生成性。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是贯穿事物运行始终的客观存在,其具备的非线性、动态性、关系性等特征是推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源自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研究生的知识建构、道德认知与社会角色较本科生更为复杂,非线性的知识建构、动态性的道德发展以及多层次的社会互动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愈发复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导致知识探求的未知性加剧研究生的不确定性、价值导向的功利性加剧研究生的内卷化、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加剧研究生的分散性等现实问题。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承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在不确定性中找寻确定性,在内卷中激活内生动力,在分散性中强化集体关怀,以此来回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中,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是可以单独分开研究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并非源自与生俱来的结构化模式,它是在语言使用中形成和发展的。本文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出发,把英语交际能力看作一个复杂系统,认为英语交际能力不是语言知识、交际策略和情感因素等各项成分的简单叠加,其发展具有涌现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自然界本质上是简单的。现有复杂性科学已被具有规模,科学思想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性转向复杂性。哲学也应当探索复杂性。哲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形而上学是简单性哲学,辩证法是复杂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进一步反映世界的复杂性,这是它继续丰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的发展已从对简单性的追求转向了对复杂性的强调。对客观世界复杂性的研究 ,生产了复杂性科学。后现代的知识理论也转向了对知识本身的复杂性的强调。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则是对知识的复杂性进行的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教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它有别于客观标准的科学世界。科学世界是简单的线性世界,它探寻世界的规律性,具有直线性、单维性的特点;生活世界则是复杂的情境性世界,它充满了偶然性,具有非线性、多维性的特点。科学世界里倡导简单性思维,它寻求事物的确定性,而生活世界则依靠复杂性思维,它探寻对象的情境性。教学世界应是生活的世界,它应该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单凭简单性思维不能捕捉到课堂生活中最精彩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因此,我们主张把日常的课堂教学生活放在复杂性思维的视域下来考察,通过复杂性思维对课堂生活进行观照,重新认识课堂生活。那么,复杂性思维下的课堂生活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思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复杂性思维角度审视我国的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处于传统简单思维控制下,课堂不仅失去了固有的生命活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基于此,从复杂性思维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入手,揭示出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系统,以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改革具有自组织性、非线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等内禀的复杂性特征。为应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诸要素进行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理论改变了人们原有简单、线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将事物间的关系与内部的本质呈现了出来。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迫切需要复杂性理论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支撑。通过梳理国内现有研究文献,对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领域中复杂性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述,发现在教育技术各个领域中都有复杂性理论的研究。在设计领域,复杂性适应系统、混沌理论以及复杂性思维被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在开发、利用与管理领域,研究大多基于复杂网络视角进行的研究;在评价领域,综合模糊评价法的应用较广。在分析复杂性理论在教育技术学中的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复杂性系统科学与教育技术新的研究关系,以促进复杂性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复杂理论为框架,阐述语言的复杂动态系统,引用复杂理论中的混沌、分形、自组织等理论,从语言使用和发展的视角分析语法的动态性本质;并以英语为例探讨语法的复杂性、灵活性和系统性,充分认识语法的动态性特征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法学习观和教学观,为语法学习提供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学的复杂性及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理论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一套认识世界的方式。用复杂性理论来审视教学,我们发现,教学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等特征,倾听并理解学生、拥有整体教学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等都是教师可以使用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思维与我国教学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复杂性思维作为近20年以来兴起的研究自然现象与人文社会现象的一种新的方法论,已被不同学科的理论研究者所广泛重视。它具有自组织性、自我调整性、非线性、不可还原性等特征。用复杂性思维去审视我国当代主流教学论,不难发现其中许多理论命题的困境。教学论复杂的学科特点,内在地要求用复杂性思维去推进我国教学理论的创新,从而超越传统研究中的还原论、基础主义、学术权威、宏大的叙事话语、"意识研究"范式等局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知识性质的多重维度的认识,基于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明确性”、“个人性”和“简单性”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已出现了危机,与之相应的“个体化的”、“去静脉化的”、“抽象化的”和“简单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鉴于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在强调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默会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展开,并力求在建构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情境性教学、默会知识与复杂知识的教学等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复杂性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辉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1):58-61,71
20世纪中期,复杂性研究迅速兴起。它主要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强调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不可还原性、自组织性、偶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课堂教学活动系统的复杂性探索,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带来诸多启示。教学中,教师应关乎学生生命,注重教学机智,淡化教学程序意识,简化教学组织规则,抛弃“时间战”观念。  相似文献   

19.
Reflection in action research is a complex matter, as is action research itself. In recent years, complexity science has regularly been called upon in order to more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action research. The present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benefits that complexity science may yield for reflection in action research. This article begins by explicating the sense in which the complexity of reflection in action research involves the role of values and existential knowledge in education.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s also explored. On the basis of a number of common features of complex systems (heterogeneous, open, dynamic, non-linear, adaptive, and co-adaptive), the sense in which reflec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complex system is discussed. To this end, the features of complex systems are translated into features of reflection in action research, which, in turn, ar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from recent publications on reflection in action research. The aim of this analysis is to make reflection in action research more understandable and manageable. In line with this, it is argued that room for insecurity and unpredictability, combined with an explicit consideration of reflection as a complex system, contributes to the use of complexity as a stimulus for new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