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制定了本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办学特色;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引发了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支撑新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和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教育部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3.
在培智学校实施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即在学生的课堂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实施校本化的健康教育,同时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传播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既能开发培智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教育事业在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进行改革,教学课程问题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除了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外,不同的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自行研讨、设计编制校本课程。文章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以及具体的特点和实施中的师资不足、缺乏指导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完善体系、加强组织和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国家、地方的教育方针政策 ,观照学校的教育哲学 ,在分析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 ,结合学校所在社区的教育资源 ,以学校为主体 ,由学校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为主导的 ,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课程开发过程。它伴随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国家课程决策权力的下放而来。校本课程开发的精髓要义在于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专业得到提升 ,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学校特色得到突显。因此 ,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弥补国家课程难以顾及学校具体情境与学生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的不足。随着…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这不但赋予学校更大的课程开发、管理权限,而且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责任。如何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愿、自主进行的,建构具有本校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自主开放、给教师赋权增能,扩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凸显了教师教育智慧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教育智慧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关反思性实践、行动研究和发展性评价等工作,都应该注意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面把握校本课程的涵义,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意义,有利于正确解决校本课程的地位问题;深入研究和密切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质量标准问题及数量化、“本校化”、“师本化”倾向,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将有助于校本课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饮食营养是人学会生存最基本的素养,对学生进行饮食营养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与小学合作开发并出版了国内首部小学饮食营养教育教材——《小学饮食教育读本》。在进行了两年多的实践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论述小学饮食营养教育教材的开发与实施,诠释饮食营养教育的实践价值,并为他人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个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开始进入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视野,开始走进实际的学校生活之中,并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就现代教育的个性化趋向与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内在关系谈几点看法。一、个性化:一种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一)未来课程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永恒主题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认为,知识不应被作为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来束缚人,知识只是要学生思考的对象,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学生接受预设好的、现成的知识,而是要促进学生来思考知识,从而使他们得到真正的解放。在这里,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初步的显现。随着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课改新思潮推动下,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和井发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对学校体育工作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论述了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原则,提出了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师范类院校开展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会对在校生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将来所培养的学生.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附属医院(或医务室)的条件,理论联系实际地搞好卫生知识和防治疾病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The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in Europe initiatives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schools. Although health education is inter-disciplinary, biology teacher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about health and in the formation of policy. Health education needs therefore to be part of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for those who are preparing to teach biology in secondary schools. Student teachers in England and Sweden have been involved in a pilot study that is investigating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health education. The first element of the study has used questionnaires and small group discussions to explore biology student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about health as part of biology. In the second phase student teachers have been investigating secondary pupils’ understanding about aspects of health.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initial findings and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in secondary schools.  相似文献   

15.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要求课程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一定空间。开发校本课程, 进行地方课程建设, 势在必行。在生物教学中依据现有的校情、地方特色及学生的个性差异, 开发生物校本课程, 进行地方性课程建设, 通过探索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建设生物实验园、组织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倡导科学实践活动、参与科技创新大赛、传授种养技术等有针对性的措施, 全面提高生物学学业成绩及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世纪之交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条件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以及利用.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任何课程的开发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本文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试图对课程开发与课程资源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要求,必然反映到对高职师范教育的要求。高职师范教育专业必须进行变革:首先要调整培养目标;其次改革课程设置:压缩学科课程,增加课程理论课,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和种类,增设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增设沟通合作技术课程,增加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最后改革教学方法:减少讲授法的运用,完善讨论法的运用,增加观摩学习方法的运用数量和形式。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的提出和迅速发展,其直接的背景和动因是对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课程现代化运动挫折的反思及人本主义课程的推行,也是20世纪以来历次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发展的必然,目前在我国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本课程论体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员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提高心理机能,消除成长中的烦恼与障碍,对学员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军队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成果和主要问题,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以及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