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著名的养生“君子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对后人产生重大影响。而载于《论语·雍也》中的“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十二个字,是孔子养生学说的精髓所在,其影响更加深远,一直流传到现在。此语其意思是说:聪明的人爱动,仁厚的人爱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厚的人长寿。动、静、乐、寿是聪明、仁厚之人养生的四大特征。如果用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2.
乐山,乐水,运动,静息,快乐,长寿。公元前四世纪,中华民族的一位先哲设计了一幅人生健身的朦胧画图。 《论语》雍也篇记载着孔子的这句话。原文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古人行文力求言简意赅,这二十个字含义丰富,容量极大。历史的尘封,难以掩埋其诱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周伟良同志的《“仁者寿”辨析》一文(见《体育文史》1989年第二期》就孔子养生观点作了一些很好的分析和论述。特别是文末“结束语”中指出“目前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中,在对待传统养生理论上似乎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新探讨的地方。”笔者对此甚有同感。今就“仁者寿”六句原文的解读,补充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健康长寿是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特别是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更多的人都在探寻各种各样的健身养生秘籍。其实真正的养生之道,贵在养德。孔子所说的“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就是告诉人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健康快乐,是长寿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这就道明了“善”、“乐”与“健康”之间的必然联系。养德乃养生之根本,行善用以养德,养德以求快乐,快乐方能得健康。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外在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特点意向,兴趣受辖于“本我”,是一种带有自然和原始色彩的内在力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反映  相似文献   

7.
哲龙 《武当》2006,(1):50-50
“性理养生”是中国古代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男女性生理、性心理、性技巧、性保健和性功能障碍康复等性科学内容。讲究“乐而有节”,强调“玉闭坚精”,注重摄生,追求长寿。性理养生是研究性生命运动规律,符合并促进人类健康、幸福与长寿的一门养生学问。  相似文献   

8.
梁基英 《武当》2003,(5):53-53
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谁不希望幸福和快乐在自己身边围绕,那么,寻找“乐”字养生便是秘诀之一。“乐”是情志调摄法的核心。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在精神愉快时,体内能分泌出多量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从而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机体对外界病原体侵袭的抵抗力加强,因而能防止多种疾病的发生。在此仅就“乐”字养生诀略述之。  相似文献   

9.
一文 《健身科学》2010,(12):18-18
“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生先养心,心秘无穷。究其根本,必先养其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一切法从心生,心先除病,欲求除病,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养心,心宽一寸,病退九尺。心治则百络皆安,心乐则百年长寿。  相似文献   

10.
张方 《精武》2010,(8):66-67
闫志高先师传下的太极拳谱之开篇是“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第一句就是:“盖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养生,非徒技艺之末也。”于是我想到了“养生之道”,内家拳正在逐渐丧失其技击的功能,武学的悲哀从冷兵器时代结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技击必然要退位给养生。我听陈老先生说过,  相似文献   

11.
老祖宗一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名言,将水在养生中的地位概括得精辟之至了。  相似文献   

12.
五有:有个贴心老伴即是;福有所舒心住宅即是仙;有点积蓄老底即是;富有位知心老友即是寿;有些难忘老物即是乐。七存:开心,一笑解千愁;童心,童趣忘年老;爱心,互爱胜良药;静心,与世无所争;善心,助人行善事;信心,精神有支柱;恒心,恒练强体魄。养生“五有”与“七存”@邱大兴~~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借以“情景”的作用容易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实践证明是如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高高兴兴去练习,否则,只能是“唯命是从”,勉强应付,教学效果如何,便可想而知了。近年来,我在备课时注重“情景”,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注意器械,场地的整洁,力求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如有一次上素  相似文献   

14.
马三立是我国著名的相声大师,年过八旬仍登台演出,最后活到了九十岁。马三立不仅对艺术精益求精,对养生保健也有一套理论,他提出的“动、静、学、乐”四字养生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石成金,清代养生家。他自幼身体虚弱,病魔缠身,家人为此忧虑不已。为了健康,他没有像一般读书人那样专注于科举考试,而是一心钻养生之道,研保健良方。有道是“苦心人,天不负”,他的身体状况很快得到改善。长期的努力,使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切身体会,晚年将其理论化,这就是《养生镜》一书,养生八乐就是其中的一篇。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正>嵇康(224~263)三国魏文学家,字叔夜,原籍会稽(浙江绍兴),谯郡铚(今安徽宿县)人,官中散大夫。嵇康在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诗长于四言,工于书画,醉于玄学。崇尚虚无,轻蔑礼法,鄙视权贵,后受构陷,为司马昭所杀,时年40岁。他善于琴乐,临刑弹奏《广陵散》,堪称旷世绝响。所著《养生论》,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呼吸吐纳,服食养生,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嵇中散集》十五卷,今存十卷。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休闲体育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明了荀子的休闲体育观。首先论述了荀子休闲体育观的哲学思想,顺应自然和“人为贵”。在此基础上从其《乐论》入手,阐明了他的娱乐观点——“人不能无乐”,进而分析了如何乐——生与养的问题。对其寄教育于娱乐之中及“治气养生”的观点做了分析,肯定荀子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休闲游乐的体育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庄子的尊“道”顺律的生命观入手,分析他的“心”静、“无为”的养生理念,“道法自然”的健康观,形神相济、内外兼修、身心协调发展观和“游”乐的生存哲学,挖掘其身心健康的积极思想,意在对现代人实现“健康第一”全面和谐发展的愿望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武当》2005,(10)
我国古代中医保健养生侧重生理养生;近代主要讲生理和心理养生;当代则特别强调生理、心理和哲理养生。这“三理”养生,反映了中医养生不同层次的三种效应观。第一层是生理养生。古人养生,注重四道:一是动养之道,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  相似文献   

20.
儒家养生思想起源于上古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汉唐时期,完善于宋明清时期,五四以来又出现了失落与回归.其发展和演变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儒家养生以修身养性为主要内容,以养气为健身要务,以"仁者寿"为理论导向,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儒家养生思想把生命的价值和养生的必要统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中,不以纯粹的养生为要务,而是关注作为整体的社会人的生命存在,培养人们养生而不苟生的大无畏精神,属于道德养生的范畴.儒家养生是通过锻炼、活动筋骨、培养道德以达到心灵的升华,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健"而且还为了"寿"和"道".儒家养生是一种"以心为本"的养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