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不仪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达到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伪对话”处处都是:师生对话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虽是语文课学生却得不到语文训练;与文本对话只在同一个知识层面转圈,没有引向深入;对话只是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没有全体学生参与;对话只是一种课堂秀,本质上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一句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最终使自身达到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伪对话”处处都是,如何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呢?请看一段赵丽宏的《致文学》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3.
“对话式”语文教学与智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 ,教育具有对话性 ,教学即对话 ,对话也是一种创造 ,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在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 ,对话者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 ,让他们获得知识 ,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 ,达到“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人”的学习境界。一、采用“对话式”语文教学 ,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1.打开兴趣之门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有位科学家曾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动…  相似文献   

4.
蒋志明 《考试周刊》2007,(11):106-1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诚然,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此,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都非常重视,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只是让对话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忽视了课前和课后的对话,使对话缺少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对话新理念。其实,对话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展开,更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最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的实质就是对话。语文教学在“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对话型”教学模式。研究语文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目的是为了使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而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1.语文不等于文化,但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否则,这“语文”就不是本民族的“语文”,这语文教学就是无根的语文教学,而由此培养出来的人也是无根的人。2.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局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课文(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应该是学生与古今先贤、中外大师、名著经典的对话。也许,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等的限制,学生还不能与他们进行有效的“对话”,那不要紧,那就不妨先:学会倾听。3.语文教学的过程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是净化心灵、涵养人文、提升境界、引导学生“诗意地栖居”的过程。师:…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要求,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这一过程的实现,且由于受“主体思维”的影响,使教学各要素彼此封闭或对立。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相逆的,同时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精神,提倡关系思维,努力寻求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意境,打破了教学各要素的封闭与对立。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时间,“对话理论”成了语文教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新名词,人人谈“对话”而兴奋,听课评课更离不开“对话”一词。这里我们暂且撇开“对话理论”是否是一个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不谈(事实上无论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还是一种完整的理论,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及俄国的巴赫金都没有想过让它纯粹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单就作为一种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和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阅读教学的着力点。一、在教学中渗透学法。由于没有专门的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必须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而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  相似文献   

12.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客观上决定了其具有多向的交互性特点,或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诱发疑惑,从而使学习的内“容增值”,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真正“的对话”,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目的呢?一、与文本对话——基点引导学生对话文本,使学生动心动情,在全身…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那么,应如何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精彩无限呢?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学生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 ,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 ,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所以 ,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适应新形势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学活动中要…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对话教学心声共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话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应与时俱进。通过现代意义的“对话”教学.让语文阅读教学因“对话”而精彩。究竟怎样的“对话”。才算是语文教学本质意义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语文课标根据现代对话理论把阅读教学过程界定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核内容偏重知识性、概念性,缺乏情景性、实践性,教学过程固守于“照本宣科”、“满堂灌”,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自我发展,彰显独特个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与激情,能让学生得到心灵的自由,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