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爱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倡导的危难救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无疑都贯穿着仁爱的理念,都是仁爱思想的应有之义。本文通过梳理中华传统的仁爱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沿袭和发展,揭示仁爱思想,为法律强调危难救助提供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是一项有力、有效的动力工具。认清公共政策在社会救助城乡统筹中的动力属性,进而提出一个具有生态功能、城乡统筹、层级分工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并持之以恒地不断推进与完善,是当前我国实现社会救助城乡统筹的重要动力源和动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官方社会救助实践呈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性追求,其社会救助的机构、制度、举措等层面发生了迥异于传统的变化。精简机构,注重实效;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创新举措,惠及穷黎等救助特征是当时北京官方社会救助实践呈现出的新面相,这些新面相对当今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孙中山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救助思想。自然灾害发生时,孙中山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救助,并亲自参加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与贫困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孙中山认为,反帝反封、建立贤良政府是救治灾荒的根本出路,并提出政府主导、振兴实业、发展交通、革新技术等具体措施。孙中山社会救助的思想及实践,体现了他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国外教育救助谈中国教育救助的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救助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救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近人意的地方。本文介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教育救助的方法,针对我国的国情,以及在教育救助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教育救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行残疾大学生救助体系中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主体和救助方法的解析,指出现行残疾大学生救助体系难以保障残疾大学生公平教育权利的实现,容易导致残疾大学生救助体系中的价值追求紊乱。因此,完善这一救助体系,应当强调非经济救助的重要性,将非经济救助渗透到现行体系的各个层面。具体的政策建议有:救助目标以发展为导向;救助内容要关照多样化特殊需求;救助主体要重视服务供给联动;救助方式强调多元救助。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是生效民事裁判不能及时得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执行难"既削弱了司法权威,使案件当事人对司法救济生出质疑,又影响社会和谐,聚集社会矛盾。倘若生效裁判的涉诉主体为特困群体,因其主体的特殊性,其执行问题就会变得难上加难,执行救助制度是破解涉诉特困群体执行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多种手段对涉诉特困申请执行人进行必要的救济,既切实保障了涉诉特困群体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现实窘境,又缓解了社会矛盾,凸显司法的权威性。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率先出台了相应规章,有针对性地对涉诉特困群体进行执行救助。通过价值分析的方法判断现存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制度的价值,对该制度的目的价值和功能价值进行剖析,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教育家大多数人是以伦理为基础来论述其他们的教育思想的,理学奠基人周敦颐,虽然没有直接从事过教育工作,但他的教育伦理思想却十分丰富,因此,很有必要从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目的伦理,道德教育伦理,教学伦理等方面对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些思想中尽管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总体上是瑕不掩玉,此外,关于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当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丁·路德不仅是一位宗教改革家,而且还是一位重要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马丁·路德民族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立民族国家和民族教会,实行经济自主和司法自主,开展国民教育和重视民族语言等方面。实质是要求德意志民族从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创建独立的民族国家和民族教会。路德的民族思想集中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独立的愿望和企求,并对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难点,也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本文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收费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随之产生。如何解决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从外部出发的社会救助模式是解决贫困生物质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社会救助模式的不足出发,从贫困生自身角度构建自我救助模式。并力求有效结合两种救助模式,发挥其协同效用,更有效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丁·路德作为杰出的基督教思想家,其宗教信仰关照下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其独特的价值.作为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马丁·路德认为人因信称义,强调人的天职原则.基于此的道德教育思想则涵盖:道德的目的是培养俗世的基督徒,道德教育内容兼顾宗教与世俗,尊重儿童,强调家庭教育对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他的德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职学生弱势的多样性和弱势成因的复杂性,在救助的内容上,既要有的放矢,重点搞好经济和心理方面的救助,又要辨证思维,开展综合救助。在救助的途径上,既要广泛动员,形成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救助机制,又要在建立健全政策救助机制的同时,充分发展自我效能,增强自我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提出了人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的因信称义思想,这一思想延伸到教育领域就是全民都应接受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思想。路德从政府、市政当局和家庭三个层面系统论述了他的普及义务教育思想,并由他和追随者在德国各公国进行了相应的义务教育实践。马丁.路德普及义务教育思想与实践对西欧和北美的国民教育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救助机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强对贫困生的关心、教育与管理已开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列举了贫困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种种表现,分析了精神贫困对贫困生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心理扶贫救助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残疾大学生传统经济救助机制的分析,指出其救助理念滞后、救助目标偏低、救助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强调非经济救助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非经济救助以"发展型"为目标,指向全体残疾大学生,救助形式不拘一格,非经济救助的这些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经济救助的不足。同时指出做好非经济救助的建议:政府应加强非经济救助管理机制建设;高校和中介机构应鼓励组建互助组织;给予志愿者培训等。  相似文献   

19.
李宁 《时代教育》2006,(12):46-47
有关救助人所享有的请求权的民事立法,首先应合理界定救助行为的法律内容,明确法律所调整的救助行为的确切范围,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救助行为,区别具体的情况,分别规定救助人所享有的请求权基础和请求权行使方法。救助人请求权的最终实现依赖于上述内容能否完全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学界研究还比较薄弱的课题.王文涛先生的专著<秦汉社会保障研究--以灾害救助为中心的考察>(中华书局2007年6月版,以下简称<保障>),则以较长的篇幅、全面系统的分析、诸多的创见而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全书共35万字,除结语外,共分为八章,即绪论、秦汉自然灾害与社会救助、两汉民间互助保障、秦汉时期的特殊福利、秦汉时期的身份性福利、秦汉时期的军人优抚、秦汉社会保障的程序及实效、秦汉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全书对许多问题都作出了精到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