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后现代思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至于教育界出现了新的后现代教育思潮。然而,关于后现代科学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多侧重于批判的破坏性,而对其建设性重视不够。尽管后现代科学观的确存在着偏颇之处,但其新颖而独特的视角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对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后现代科学观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强调科学的可变性和暂时性,其积极意义在于把科学看成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后现代科学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理论要义是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影响是辩证的,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另一方面是放任学生自由“建构”,忽视有条理的探究。对待后现代科学观的理性态度应是兼容并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理论要义是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其对我国物理教育的影响是辩证的,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另一方面是放任学生自由"建构",忽视有条理的探究.对待后现代科学观的理性态度应是兼容并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真理观强调科学的主观性,其积极意义是把科学研究看成永不停止的探究过程,科学知识是暂时的和可变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其负面影响是科学探究的放任,忽视有条理的探究。对待后现代真理观的理性态度应是兼容并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科学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形式。它提出了有别于现代科学观的观念变革,提倡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并以这种新科学精神为起点,建构新的世界。本文旨在介绍后现代科学观的主题思想,并力图追溯它的思想渊源,以论证后现代科学观所开拓的思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着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后现代视野下的科学观强调科学的人文性、发展性、情境性、多元性,对科学教育的启示是:科学教育要强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与创新、强调科学的人文内涵、渗透科技道德教育。后现代科学观同时也弱化或否定了科学的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实证性等特征,对其持一种辩证扬弃的态度有助于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科学观是对科学的本质、社会功能的哲学反思。西方哲学的科学观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观,文艺复兴之后的近代科学观,现代科学观,后现代科学观。20世纪初,“科学”取代“格致”开始在中国流行。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人类对科学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推进到了新的阶段。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科学的价值、科学精神、科学与道德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科学观大致可分为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和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对现代科学观的颠覆和超越,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消解科学的客观性和经验基础,告别理性,解构宏大叙事;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重构科学客观性,拓展经验内涵,重构理性以及科学的文化典范.后现代科学观凸显了科学的人文性,但蕴含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又危及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当代科学观的重建,应批判性地汲取后现代科学观的合理思想,而不应盲目追随其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文化思潮是以现代理性为质疑、批判对象的多形式话语总和,而后现代文学精神、后现代哲学以及后现代政治观集中地体现了后现代话语的旨趣。后现代话语的普遍渗透是现代社会危机四伏及历史演进逻辑的共同结果,把握其历史轨迹与基本话语不仅关系到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客观评价,也关系到我们的文化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特点在于质疑科学的真理性和价值中立,主张科学理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主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其观点虽有偏颇之处,但理性地把握其对科学教育的辨证意义,有助于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最根本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和反思。怀疑精神就是不断探寻根据的精神,反思精神就是追求合理性的精神。真正使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让科学运行在科学精神之中,提倡在怀疑和反思精神推动下促使科学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2.
任何时代,科学的生命永远植根于该时代的科学精神,因而,每个时代都具有其特有的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则是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它反映了现代知识中关于自然的认识和关于人的认识的相互关联,也表现了这个时代人类日益意识别自己与周围环境世界息息相关的特点,因此现代科学精神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我们的科学教育要着力寻求一种视科学与人文既有区别又有交融的现代科学精神。本文探讨了现代科学精神的六大内涵及在科学教育中培养现代科学精神的四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回溯科学的"伦理精神转向"之浮现背景可知,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殊异的根本并不在于"自由"精神本真层面的不同,而在于规约范围、归责对象和对科学的作用层面不同。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但在促进科学技术健康有序发展和使科技合乎人性的"自由"根本旨归上是一致的。因此,跳出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抽象二分的狭隘视阈,立足于"自由"的人性高度和开阔视野,从科学与自由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分析和把握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当前论争的实质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是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并服务于社会的高端人才。一个合格的理工科研究生应该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理工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除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的培养机制外,还应该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理工科研究生科学实验研究的培养环节,以实验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为国家造就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文学批评具有科学精神,具体表现在学术观念的科学性、求真意识、创新精神、理论的系统性等方面。科学精神使王国维文学批评成为学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和人精神的区别源于事实认识和价值的区别。事实认识要求科学精神。价值认识要求人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的是工具理性,而人精神体现的是价值理性。科学精神和人精神之间并不是直接对立的,坚持科学精神和贯彻人精神可以统一起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关键是重新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基本内涵是实事求是,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自由探索、怀疑批判、大胆创新和严谨求实。科学精神的培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是儿童必须发展的基本素养。儿童科学精神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引导,这使得科学精神必然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求真精神、质疑与批判精神、探究精神。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将自身的科学精神转化为有效的科学教育意识,将自己对科学价值的理解与认同转化为推动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精神动力,支持幼儿自由、自主、自在地进行科学体验和科学探索,使幼儿在教师科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养成敢于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研究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表现为科学理性精神、科学追求精神和科学道德精神。科学精神是促进科学活动的精神动力,是科学活动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