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能明理,读书能修身,读书能养德。为此,教师要读书,教师必须读书。教师只有把读书视为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用现在的知识,培养好未来的人。优秀的教师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读书是教学的需要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扪心自问:教书,没有"书"教什么?不读书怎么教?多少教师任教很多年,有的到退休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因他们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因而,他们只能机械地重复工  相似文献   

2.
陈小妹 《现代教学》2014,(11):62-62
写作必须有经验和语言积累,学生不读书就没有积累,再好的人生体验也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而教师不读书,就不可能明确学生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更不可能进行有效指导了。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写作。教师在实践中探究学生的需求,以实际行动引领学生,精准地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相似文献   

3.
一、读书指导法 (一)读书指导法的意义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亦称阅读和围绕阅读材料进行活动法。我们知道,读书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所著《给教师的建议》(下)一书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总之,读书、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4.
读书感悟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 ,古代的蒙学甚至把它作为唯一的手段。这当然有失偏颇 ;但现在有许多人对它又很不重视 ,有的教师甚至在课堂上不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 ,这也非常错误。怎样改变学生“听讲”的学习习惯 ,怎样指导学生自己读书感悟、步步深入呢?一、激发阅读兴趣 ,从“导入新课”入手导入新课占去的时间不多 ,有时只是一、两分钟 ,但就是这短短的一、两分钟就能使学生完成注意力的转移和情绪的投入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 ,进入新的教学情景中去。所以 ,有经验的教师都是很重视这个环节的。新课导入艺术要建立在新旧知识…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会读书,喜爱读书,从书中寻找知识,寻找真理。张因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朗读,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是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研究不完的规律。这些规律都会通过一些教学现象表露出来,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教学现象,并对它思考一番,这就是研究。思考之后自然产生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就是学问。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研究型”教师必须做到三勤。一是勤读书。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淀的过程。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人的观念日新月  相似文献   

7.
一、自能读书与强化训练的含义 自能读书就是独立地读懂文章。具体来讲就是凭借课文独立地理解书面语言文字的能力。这里着重强调的是“理解”和“独立”。 强化训练,是教师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不间断地进行的全体学生参与的听说读写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学会表达、学会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说到教师读书,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一些老师本来喜爱读书,但是,他们容易满腹经纶,成为知识的容器,一到实践运用中,总是缺乏智慧,难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教师也因此缺乏智慧性的人格魅力,反而被学生视为书呆子,成为大家的笑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既要读有字书,又要读无字书,方能外学而内化,使读书之功显成效,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四名”教师,那就是要读名书、拜名师、访名校、寻名胜。一、读名书。教师一要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二要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三要读通识性的书籍,教学需要渊博的知识,教师必须涉猎广泛,教学才会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二…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有不少学者在探讨农村基础教育的得失,普遍结论为咱们中小学教育缺乏人文关怀。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教育仅仅是把知识、概念传授给了学生,而没有把文化、文明和健康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有文化"的教师。"有文化"的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爱好读书,善于从中外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实际上,教师读书情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逐渐老化,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渐落伍,部分教师甘于平庸,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  相似文献   

11.
一是教师没有把语文教学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即读书习文课。语文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将每篇课文(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怎样才算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读”字上钻研、讲究。如,指导读书的方法,注重读书的形式,检评读书的效果。例如小语十一册《第一场雪》,这是一篇景色语言俱美的佳文苑冽,语言文字通俗易懂,完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的读替代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认真地、反复地读书习文,了解文字的内容,理解文字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掌握、吸收、记忆作者描述景物、抒…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到底怎么提高,怎么发展?国际上曾提出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那么教学经验是什么?教学经验是特定形态的知识。知识可以分为缄默知识和言传的知识。教师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是缄默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教师的经验主要指实践性知识,即个人的体验,所思所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法,这正是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之处。创造过程靠自己的经验。教师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教师必须有应变能力,这也靠自己的经验。经验的养成可以是几年,也可以是几十年,那如何加速经验的积累?如何加快青年教师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教学反思着手,不断地在反思中增加经验,在反思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炜 《考试周刊》2011,(49):65-65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结合教学实际,我就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师福林 《教育艺术》2011,(10):27-28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这样一个认识,即认为学生学习就是听讲、读书、作业,把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当把知识、技能、兴趣、态度、个性、价值观都作为学习内容,看成是经验获取的过程。一个人的经验,就是他的知识。读书学习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而要获取直接经验,则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尤其是在21世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积累的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想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已不可能。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读、联、写、练、创的学习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读”就是学生读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化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韦青 《南昌教育》2006,(9):14-15
一、学习是探觅新知、形成思想的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学习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1.读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叶圣陶先生说:“我们做老师的人必须天天读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要读教材、读参考,精通业务,更要博览群书,“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只有这样,无论教材怎么编,课程如何变,你都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广义的备课。教师只有多读书,乐读书,善读书,课堂教学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蓝岚 《中学文科》2005,(5):25-25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是作为知识和经验的接受者存在教师必须以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相当多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比作演员,而把学生比作观众。那么,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是就是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当观众呢?那么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谁都可以是演员,谁都可以是观众。关键在于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新教育(吉林)》2007,(3):63-64
孟建伟在《教育研究》2007年1期发表了有关文章。 作者指出,知识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或者说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知识教育的主要特点:将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内容,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从老师和课本那里获得知识。知识教育的问题:其一,是知识与文化的分离;其二,是教书与育人的分离;其三,读书与做人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谈教学中的强化与控制技能●山西财经大学刘海鸿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采用特定的教学行为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学技能的运用。教学技能是由许多种技能构成的统一体,每种教学技能都有明确...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思想引领
  爱读书的教师,有千万个理由;而不读书的教师,也可以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读与不读,更多地在于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因此,从思想和态度上持续进行读书价值的引领至关重要。“开卷有益”几乎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但是无论读多少专业书,也代替不了读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书。对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来说,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不但能净化心灵,更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紧密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阅读也是教师成长和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事实上,因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教知识不教做人的教育观和由思维封闭和视野狭窄形成的只要盯住课本和教辅资料,就可以应对考试、完成任务的教学观,正是导致许多教师不读书的罪魁祸首。许多教师大学毕业之时,就是与除学科教材类的书籍断交之际。很多人没有站到育人的高度思考自己的教学,没有意识到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愚昧地认为教学就是教课本教练习册,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也扼杀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还有一些很少读书的教师,认为读书只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或者为了准备明天的功课。只有到了非读不可的时候,才感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才去翻阅书刊,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理论。这实在是生存需要的最低层次,也是读书的最低境界。高考指挥棒不变,中国的中小学教师要想大量阅读并爱上教材教辅之外的书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每个教师本身都是教育改革的主人,从爱上读书开始的思想、理念、行动的个体变革正是改革的突破口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