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细胞分裂图像”一节课为例,从创设情境、问题设置——组学探疑、答疑解惑——活动体验、梳理知识——归纳方法、指导学法四个方面将变构学习模型运用于生物复习课,始终围绕“想学生之难、找解决之法”,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提高复习课效率.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多次参加省、市数学教学观摩,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非常看重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情境创设得可谓“丰富动人”,有的课上情境、画面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且,有些背景图片动个不停等等,应该说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有些学习情境的创设,却有意或无意地引发了学生的“遐想”,比如,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个“抓小偷”的情境,一节课中,学生都是在“抓小偷”中渡过的,在课堂结束的时候,由于学习情境的“巧妙”创设,教师也成了一个“小偷”。那么我们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孙瑞龙 《江苏教育》2006,(2B):43-44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水平一(二年级)的体育展示课.教学内容是双脚连续向前跳。教师在课上组织了各种小游戏.如“逛动物园”(模仿小动物的跳)、“小青蛙跳荷叶”……一节课下来。场面上热热闹闹,学生玩得十分开心。并且显示出积极参与的热情,但作为本课学习领域目标中的运动技能目标“学会双脚连续向前跳”学生完成得不好。我在课上随机观察了一组学生(10名学生)的练习.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开发“短课”模式的背景 (一)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我们的学生,从小在“接受式教育”模式的熏陶下成长。一节课45分钟,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动性基本被扼杀.他们学到的学习方法就是被动的接受。在这样的课堂上,常常能看见学生茫然的眼神,他们的思维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不能及时地跟上老师上课的步伐,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5.
1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得当《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情境创设通常有问题情境的创设和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思维情境的创设.在这四个课例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四位教师都非常注重问题情境和思维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6.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读课题。 生:“跨越百年的美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居里夫人。(投影居里夫人俩像)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是短暂的,居里夫人美丽的生命同样也是短暂的,但是课题却是一(引导学生读出课题)  相似文献   

7.
“饭前开胃菜”的特点是菜肴数量少.具有开胃作用,能提高食欲.课堂导入就如一道“饭前开胃菜”.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死板、落入俗套的课堂导入则好.比一道难吃的“饭前开胃莱”.不但不能增加食欲.反而败了胃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大减。本文从课堂导入的方法和原则入手.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下册)《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八年级下册),对初中课堂导入技能加以详细地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吉九莲 《学周刊C版》2010,(3):145-146
“活动单”——即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通常包括了一节课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通常三个活动)、成果展示及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圆锥的体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45页的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以实物为研究素材,试图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交流收获”来组织教学活动。下面以这节课为例,谈一管之见。二、案例1.问题情境。师:上一节课,同学们认识了圆柱体,谁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锥体实例呢?生:抽油烟机烟筒帽是圆锥形的…  相似文献   

10.
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实在是教学艺术中的首义。要使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成功.就不能缺少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手段很多.例如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如今较多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画面形象.色彩.音响来达到目的),从而使学生如临其境,产生阅读探究的冲动。又如设置悬念。解读课,如果只是“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一类的程式化教学,学生当然兴味索然并进而反感乃至漠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改革进入到2005年.我们对一节课的设计和评价与2001、2002年的标准应有不同。前两年看课,我们看的是课有没有改革的意识,有没有创新,是否注意创设情境,是否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当年强调“改”和“新”。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多次参加省、市数学教学观摩,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非常看重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情境创设得可谓“丰富动人“,有的课上情境、画面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且,有些背景图片动个不停等等,应该说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有些学习情境的创设,却有意或无意地引发了学生的“遐想“,比如,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一个“抓小偷“的情境,一节课中,学生都是在“抓小偷“中渡过的,在课堂结束的时候,由于学习情境的“巧妙“创设,教师也成了一个“小偷“.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情境呢?……  相似文献   

13.
甘琼芬 《广西教育》2012,(26):27+33-27,33
对于生物学习,学生普遍反映:“生物知识,只有在生物课堂上才接触。我们在课余时间都忙于做主科的作业,没有时间预习生物课,更没有时间去复习生物课上过的内容及做相关的练习,这节课听了的要到下一节课才再接触。”可见,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流溢生命动感的课堂,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各种阅读情境,设法让一个个灵动的鲜活的生命体——学生,带着好奇、顺应的心态进入文本,去游览那片新大地。一、在情境描述中入情“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实现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内容,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创设景物情境或故事情境,可以拨动学生心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例如,人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引入:上一节课我们…  相似文献   

15.
【写作背景】 这是一节课题研究课《认识几分之一》,我们课题组围绕“如何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创设情境”,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先出示课本上两个小朋友野营的情境图,再通过动画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分给两个小朋友,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动画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一份是多少。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一节课,它一方面是后续学习分数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唤起学生前期对分数认识的经验.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定位为进一步体会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分数的“数量比”过渡到“份数比”。特别是设计了“份数”不明显甚至是每份的数量不是整数的学习素材,加深学生对于“关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说课、评课中常听到讲课者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部分的解读是:“承上启下,上节课讲了……,本节课……,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总感觉没有说透,对教材《:指具体的某一节课)的分析着眼点太窄、对教材的作用定位太低.这是“数学价值的隐性流失”.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设计和育人价值的落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是指某一节教材具体内容在某一个学段(比如初中或高中)全部教材中所占的位置和它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8.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虽仅占几分钟.但它犹如乐曲的“引子”,电影的“序幕”。它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带入情绪深入主题的任务。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开始.若能迅速把学生的思绪愉悦地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那对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品德与生活课。课题是《我们去发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万事万物中的奥妙是这一节课文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充分利用教具。增加演示实验及多鼓励、多表扬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品德与生活课。课题是《我们去发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万事万物中的奥妙是这一节课文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充分利用教具。增加演示实验及多鼓励、多表扬等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