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1世纪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蒋树声龚放在21世纪行将到来之际,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其一,科学研究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在一些重点大学或者说“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有日益强化的倾向;其二,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大学体育运动长期处于边缘状态,一直期盼取得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更大认同。进入21世纪,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体育运动越来越注重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人们对大学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大学体育运动的实践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大学体育运动仅仅是"体育教育"的传统狭义体育观逐步让位于大学体育运动是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的"素质教育"的广义体育观。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战略对策东北大学李绍荣关键词:21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现代大学可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战略环境、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等选择制定各自的人才培养战略,可供选择的人才培养战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战略(1)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战略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走向--对21世纪中国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今天,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作为战略资源,对它的明争暗夺,将日益白热化。为此,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国家领导人深切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21世纪中国大学的定位和走向 1.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 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时,科技和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已随着20世纪末兴起的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网络技术等日…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大学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党的十六大代表,我为自己能亲身经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盛会感到非常兴奋,同时,更深感高教工作的肩头责任异常重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再一次被明确和强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担负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责任,教育的这一责任不仅是重大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自觉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一、21世纪中国大学…  相似文献   

6.
省思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大学精神是“士”的精神。或可概括为“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的精神,其基本特征为:“士”是中国大学精神千年主体,“德治”是中国大学精神久远根基,“做人”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首要论题,“合一”是中国大学精神的结构特征,继承“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的传统,保障学人自主,通过明道、变道、弘道走上与全人类的精神发展相通的道路是弘扬中国大学精神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大学精神是“士”的精神,或可概括为“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的精神,其基本特征为:“士”是中国大学精神千年主体,“德治”是中国大学精神久远根基,“做人”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首要论题,“合一”是中国大学精神的结构特征。继承“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的传统,保障学人自主,通过明道、变道、弘道走上与全人类的精神发展相通的道路是弘扬中国大学精神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呼唤培养合作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定社会的教育必须培养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今天的教育,是为21世纪社会培养人才的。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的世纪,是由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经济革命的世纪,是人类向类本位方向发展的世纪,这是一个呼唤培养合作精神的世纪。两个科技园区一兴一衰的启示美国有两个著名的科技园区——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号公路。这两个科技园区的共同特点是:依靠附近的著名大学,6O年代崛起、7O年代繁荣、SO年代中期受挫。所不同的是:硅谷从受挫中汲取教训,gO年代便又走上振兴之路,而128号…  相似文献   

9.
考察满族史,我们可以看到,满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民族发展的飞跃,其原因之一是他们具有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在世纪之交,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振兴中华民族,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0.
走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之精神张鑫,张政文高等教育正置身于世纪之交。走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发展变化态势已充分显示出:高等教育之精神在21世纪中,将发生重大的、其意义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突破和飞跃。走向21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之精...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中国诸多典籍和众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精神做了诠释,总结当代大学精神的来源有四:一是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二是欧美近代民主与自由思想;三是学生运动和民主爱国意识;四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本刊评论员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向大家报道一位焦裕禄式的教育局长,他就是桂东县教育局局长胡昭程。胡昭程比焦裕禄年轻26岁,所处的时代、岗位、环境都与焦裕禄不一样,自己也没想到过要当焦裕禄式的典型,但是了解他的人,很自然地由他想到焦裕禄。确实,胡昭程与焦裕禄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他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同胞迅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当年焦裕禄在兰考治沙,今天胡昭程在桂东治愚,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42岁的焦裕禄和52岁的胡昭程,都是…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主要包括民族信仰、观点以及风俗等。生生不息,振奋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理念。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为了早日实现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放到重要位置。文中首先对民族精神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就当前高校民族精神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教育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信仰危机、大学精神迷失和大学文化功利,是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具体表现。现代性社会问题造成人心灵秩序的失范,经济伦理异化造成人精神的沦落,大学发展理念的嬗变造成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的崛起造成新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些是形成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根源。中国大学只有坚持大学信仰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确立真理归真和价值回值,追寻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传承和创新人类先进文化为己任,才能获得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教人“成人”为旨归。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其学会做人,这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也理应成为教育的真义所在。则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大学生做人素质缺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大学教育面临的窘境等不容回避的事实,使得加强大学生的做人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国际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对做人教育的强烈关注,更加重了推行做人教育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而,树立做人教育的理念,推行并加强做人教育,是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应确立的新理念和应完成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6.
面对 2 1世纪新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开放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教师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作者从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出发 ,阐述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些新特点 ,提出 2 1世纪中国教师应当具有专业服务精神 ,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论述 2 1世纪中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严格专业化分工协作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凸显个性化的教育实践 ,以创新带动教育教学 ;以教育服务的精神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与21世纪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华读书报》曾以“世纪之交是否需要四书五经”为题刊发了一篇有关“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评估报告。①其编者按语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成熟,使年轻一代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间常感失落和迷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滋养,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这些重要的精神资源,是否会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范本?诚然,如果说新一代中国人需要重建人生信念,这或许有些言重,如果说重建依托…  相似文献   

18.
校训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校训可谓源远流长,而最能展现大学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校训”是学校办学思想、化精神、建校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的集中体现。我国近代名大学的校风,常体现于其别具特色的校训之中。研究历史上名大学的校训,可以重拾大学的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何为中国大学精神之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大学精神源自西方中世纪大学理念之说不甚准确。关于大学精神源头的判断是一个事实、价值兼有的判断。北大、清华、南开、西南联大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大学精神的源头是以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士志于道”、“明道济世”为根本,吸纳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大学理念在内的人类多种文化的共同体。没有这种对自己文化传统的体知,就谈不上当今中国大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乃大学之本,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大学精神应包括时代精神、传承精神和创新精神。自19世纪末我国大学出版社出现以来,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出版行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泛市场化的不良倾向。通过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出版社的探讨,就如何在坚守大学精神的宗旨下,发展中国的大学出版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