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川 《世界文化》2006,(8):26-26
日本的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当然,中国化和思想的影响、刺激也对其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国化在日本固有的感性势力范围内,很快就日本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书法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苏亚梅 《世界文化》2010,(12):31-31
<正>到京都旅游,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有变身"舞伎"的照相服务,不仅是外国人,很多日本女性也愿意花上1万多日元,在京都有名的鸭川边,拍下自己变身舞伎后的艳丽身影。"舞伎"到底是什么呢?"艺伎"这个词可以让人马上联想起日本。她们涂着厚厚的白色粉底,穿着和服,在客人的身边陪酒。或者有人会联想到一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2013,(5):I0001-I0004
日本书法渊源于中国,而又有独特的发展。日本历代书法家们一边从中国浩瀚的书法传统中吸收营养,一边大胆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既不背离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本精神,又具有日本特色风貌的书法历程。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第二书法大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从汉代始,两国便有交流,尽管其问因各种原因曾一度紧张,但未构成实质影响;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便向隋朝派遣隋使;隋亡,继派遣唐使,始终不辍地学习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同属于汉文化圈。尽管中日文化同源,但经历1000多年的交流、碰撞、融合、变革后,逐渐分道扬镳且结出不同的果实。  相似文献   

5.
杨儒宾 《中国文化》2007,3(1):43-70
一、前言巫在早期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早自近代國學奠基者的劉師培、王國维以下,已一再提及斯義。巫是傳統文獻中所能見到的最重要的宗教人,也是涵義最廣的宗教人。如果我們認爲在文明發展的初階,所有的知識都離不開宗教的母胎,宗教的知識總會以或隱或顯的方式滲透到所有的文化的分枝的話,那么,中華文明當也不例外。筆者相信:最早的歷史、地理、政治、文學、戲劇等等的知識都可看到巫文化的胚胎。  相似文献   

6.
王蕾 《华夏文化》2006,(3):18-20
花朝节,是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又称百花生日。自春秋起源,袭至明清,一直绵延不衰,其重要程度可与中秋相媲,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因其经常与中秋节并举,中秋古时又称“月夕”,进而形成“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然时至今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校书、刊书、读书、讲书、教书、著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传播事业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院。如作为读书之处的书院,作为著书之地的书院,作为藏书之所的书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如何创立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市场,只是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市场.才能为加强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繁荣文化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儒学的发展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习近平同志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适应环境、维护群体秩序与指导个人精神生活的工具,成为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曾提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形态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对于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而言,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文化产业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虽然城镇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形成城镇特色产业、解决城镇居民就业和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城镇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正>书院的命名,虽然只是该书院的一个标记和名份,但大多都有其基本内涵,体现着创建者的宗旨、目的、要求和期望。从书院的命名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和书院教育体系的特殊品味"(胡昭曦《四川书院史》,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109页)。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命名同样也有其深刻的含义,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汪奎 《华夏文化》2007,(3):61-64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核心则是经学。自汉代儒学一尊,崇奉孔孟以来,“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四库全书总目》)。其中,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经学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南北经学分立的时期。永嘉丧乱,中原衣冠南迁,北方学术随之南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学,大规模传入江南。淝水之战后,随着南北对峙局面的确立,经学也逐渐形成了“南学”与“北学”之分,清代经学家皮锡瑞称这一时期为“经学分立”的时代。所谓“南学”,是指承袭魏晋学风,博采玄老众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的南朝经学。元嘉十五年,宋文帝立“儒、玄、史、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