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平 《生活教育》2008,(4):58-58
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有的课上罢,觉得很没劲儿,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的始终都没有进发出热情:有的课上完,则觉很尴尬,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  相似文献   

2.
今天本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可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因为这是语文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完这节课她就要离开我们到新的地方去了。这节课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我们总是有说有笑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碎语",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闲言碎语",而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虽不完整却有价值的语言片段。我们听课,常发现有的课显得平板,有的课则情趣横溢。这除了教学内容本身的影响外,如何使用教学语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讲课,绝不会跟着教参转,跟着教案飘,他总是将教案上的书面语言变成听来自然、亲切的口头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的最大意义莫过于运用。技术的学习是这样,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总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思想内容的挖掘,不遗余力;对于朗读的指导,花样百出;但对表达方法的体悟和学习运用,却或有或无。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照课标要求,反思我们的实践,追求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已不容置疑。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言意兼得"呢?一、在品析词语中实现"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5.
万多利 《教育》2013,(9):40
学校从外地请了一位专家来做报告,报告结束后,专家与教师们就当前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座谈。有一位语文教师问到,在上长课文时,总是一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就下课了,该如何解决长课文教学的问题?这位专家便提到"长课短教"。随后,笔者又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在评课时也有教师提到"长课短教"。"长课短教"的概念和误区什么是"长课短教"呢?专家和评课教师都没有作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6.
王老师: 我是您的学生,有一些意见又不敢当面对您说,只好用书信的方式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告诉您。您常对我们说:语文是学好其它各科的基础,你们不应当重理轻文。你们语文基础不太好,更应当在语文这门课上狠下功夫。您又说,语文课是很有趣的,只要下功夫,是可以学好的。但是,您在讲课时,却是那样的枯燥无味,您似乎总是遵循着这样一个公式:预习——讲授——再读——作业。时间虽然花去了很多,但我们却没有学到多少东西。让我们预习课文,这是好的,但您却搞得过了头。预习一篇现代文,也要用1——2节课的时间,总是您先读一遍,再  相似文献   

7.
说句实话,课的前半段并不特别吸引我。这并不是说,课的前半段不精彩。薛法根老师的课,自始至终,从头到尾,语文智慧俯拾皆是,并且那种语文智慧总是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他提醒孩子注意"称霸一方、兴风作浪",这既是引导孩子理解、积累"高级词汇",又为孩子理解哪吒斗争的"正义性"埋下伏笔。这样的课真的已经足够精彩。精彩是精彩,却没有足够的启发性和研究意义。这样的精彩在他以往的课或者说别人的课里经常可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还经常抱怨课教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不得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结合《春》、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名教师能够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与缺点,那么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在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两个平行班上同一课,后一堂课的授课效果总是优于第一堂课。很显然,我们每上完一节课后,总要对刚讲过的这节课的情况做简短的分析与思考,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补充,这样,在下一个班上课时就能扬长避短。因此,教师上完一节课,并不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需及时地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效果等都认真反思,做一下整理与归纳,及时写出教学札记。这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很有帮助,而且还有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10.
前些天,听一边区县教育局组织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讨课,之后一直有疑问萦绕于心:这样上语文课可取吗?教者上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第二课时。请看当时的教学简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酸的和甜的》,请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相似文献   

11.
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呈现载体,但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迟迟不动笔。面对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作文教学现状,新课程标准在作文目标中将作文的兴趣培养放在了第一位。作为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顺利度过作文的起步期,让他们对写作充满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踏上写作之路?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尝试采用读写结合"一课一得"的方式,即通过一篇讲读课文跟着一个写作训练点的方法,让学生每学习完一课就有一份写作上的收获,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写作兴趣,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去各个击破学生的写作难点,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王志宏 《山东教育》2004,(21):67-67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名教师能够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与缺点,那么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在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两个平行班上同一课,后一堂课的授课效果总是优于第一堂课。很显然,我们每上完一节课后,总要对刚讲过的这节课的情况做简短的分析与思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虽然已上完一堂课,但是对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却毫不清楚;或者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明明写有三维教学目标,但课堂内却未见其踪影。看来这教学目标,这教学之灵魂,还没有在一些老师心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教师大抵会有这样的体验:课前备课时分明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情形却与先前的设计相去甚远,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随着课改的深入,"预设"和"生成"这对互相对立的概念已不断的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成  相似文献   

15.
沈曙 《辽宁教育》2009,(5):60-62
习惯上,我们上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总是要进行整理和复习。这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复习课。显然。因为新知的教学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平时可能比较多的关注新授课的教学。对于复习课教学有时候是真的忽视了。最近对于教学质量的关注,引起了大家对于复习课的重视,为此。教研室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评比,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确实,课堂教学虽然非常强调精心的预设,但是,实际的教学却经常是这样的:无论你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多么严谨,课堂教学过程中却总是出现意外,甚至完全与课前预设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部的关怀和支持下,这次17个省市教育部门和新华书店的同志一起开会研究数学挂图的出版、发行问题,作为教师,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在学校里不管哪个年级、哪一门学科,都迫切需要教学挂图,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有挂图和没有挂图是大不一样的。我是教低年级语文的,对教学挂图特别有感情。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挂图。每当我们用挂图上完课以后,学生总是拥到黑板前面,再仔细琢磨挂图画面上的内容,一边看一边笑,有时还要争论,连课间活动也忘记了。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喜欢挂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哪些?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上完一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达成?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志是什么?解决这些困惑关系到能否正确理解新课标,落实新课标。  相似文献   

19.
正2011版课标在"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这样的界定,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语文教学再也不能仅仅"纠缠"于内容,"缠绵"于理解,"沉迷"于意义了;要挖掘文本语用价值,依据语言表达的规律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让学生在听、说、读、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兰西崇文实验学校踏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之路已有七年时间。这七年行走的日子里,我们回到常识,遵循"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朴素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不断观察思考,感悟实践,收获提升,砥砺前行,继往开来,把这些宝贵的、符合语文学习和教学规律的思考和实践记录下来,这对"语文主题学习"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很有价值。一、问题与探索现象一:老师这样讲还不如学生读几遍有收获听过很多语文老师的课,听完以后,总是感觉有些语文课还不如组织学生多读两遍课文。如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