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如核桃,外壳褶皱坚硬,果仁味美而健脑。核桃好吃壳难开,若把整个核桃硬生生塞进嘴里,不仅难以品尝到核桃的果仁,且坚硬晦涩的外壳令口腔难以容忍片刻。  相似文献   

2.
数学记忆是学习者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储存起来,以后能按照需要或在某种条件的激发下,把储存的知识再现出来,并能用来进一步学习或解决问题.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记住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公式和方法,那就不能进一步学习,更谈不上什么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边学边忘,那么教师的教学将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也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能否培养学生的数学记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键,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记忆,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的"快乐"味道,呈现出一种状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是快乐的;展现出一个过程──学生快乐地学着数学;表达出一个结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了进步和发展,从而体会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幸福。"快乐"味道需要"童心"编织。儿童自有儿童的哲学,教师如果有了一颗懂得儿童的心,就  相似文献   

4.
樊韵涛 《考试周刊》2012,(24):57-58
学生和课程好比数学教学过程的两端,教师则是这两端之间的“桥”,如果没有这座桥,学生就很难由这一端走到彼岸。这说明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什么?理解数学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至关重要。认清数学史,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能使数学教学更有内涵。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不应牵强附会,融入,要进行教学法的加工,要基于其必要,要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想问题,那么我们永远无法触碰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的认知现实基础上,教师要有"对症下药"的能力,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流畅地发展,走向高效学习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数学知识体系比作人体的话,那么数学概念好比人体的细胞。没有细胞,人体也就不存在了;没有数学概念,也就无法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视角去研读数学教材如"什么是周长"一课,教材安排了"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有趣的图形一周的长度"两幅图,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周长。如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视角去解读教材,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操作材料作为探究对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很多小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这对我们教师的启迪意义是十分深刻的。我们的教学确实不能让小学生去有什么创造,但对于每个受教育者而言,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形成了创新创造能力,那么他们的未来则充满着创造性。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生能够形成创造精神,创造也永远是离不开具体实践的,我们不能简单以为教师让学生去进行实践就可以了,还必须在尊重学生心理上做文章。平时的数学教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当今教育新形势下尤为重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自身对数学的情感和投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激励和感化学生。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就会把这种良好的情感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以学生动手"做数学"代替教师"说数学",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什么是"做数学"呢?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马映谦 《甘肃教育》2014,(11):77-77
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学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机械地教给学生,学生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对数学就会越来越不感兴趣。这样的教学缺少了鲜活有趣、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学习中,概念学习犹如大厦基石,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但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的学生认为概念不重要,没必要花力气去理解。对教师的讲解,认为自己的探索、动手实践、归纳总结是多余的,直接记忆就行,也不需要什么过程。只是死记硬背,时间长了,就觉得概念学习比较枯燥乏味,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数学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如果要用颜色来描述"数学",那一定是黑白灰,冷静而闪烁理智的光芒。而"绘本",那一定是丰富如彩虹一般。当"数学"遇到"绘本",无疑是给黑白灰穿上了七彩的外衣,所以数学绘本之于"数学",更绚烂;之于"绘本",更智慧。对教师来说,如果用好了数学绘本,那将为课堂添光彩,对学生而言,数学绘本会把他们带入不同于以往一板一眼的学习情境中来。现今,我们也在不断尝试,通过数学绘本的阅读和小学数学课本的结合,给儿童提供更多学习数学的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强调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就是要善于解题."如何教会学生解题?如何教会学生顺利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来独立创造性地解决数学例习题?这无疑是高中数学教师最直接也是最为核心的任务,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一直是数学教学活动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解题教学能力和独到的解题教学观念,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认为在解题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92):40-41
数学建模作为数学学科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其广泛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国基础教育系统一直缺乏这种必要的实用性。如果将数学建模很好地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这对在初级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意识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将数学建模意识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学中我们知道儿童的认知规律.一般来说是从直接感知到表象.再到形成概念的过程.表象介于感知和形成概念之间。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抓住这中间环节.促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考,大胆想象,使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那么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便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是思维的起点.就是儿童构建数学模式的基本方法。数字与图形相互交替运用的想法是充分利用图形把数学中那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并以此为寄托.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发联想,探索规律,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在很多人眼里是一门很枯燥的课,很多学生常常是"谈数色变".随着学习的深入,一些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定理、公式就会呈现.这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灌输式的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一两个公式就把他们搅得晕头转向,渐渐地学生会觉得数学很无趣,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恶性循环,越学越差.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教得其法,学生能学得其法,就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信心倍增,学习轻松,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模型意识",让儿童感悟"模型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模型的建构过程,儿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建模""模型"的意义上,才能称得上是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