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戈公振先生是我国著名新闻学家,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曾多次出国考察,寄回大量新闻图片.本文以《良友》为中心,系统考察了第22期至111期相关图像,论述了《良友》对戈公振国外行踪的图片报道,分国际联盟情况、苏俄情况、艺术情况三部分阐述戈先生从国外寄给《良友》的图片,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戈公振国外新闻图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举措.新闻专业教育类课程思政应该放到德育教育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为统领,重点把德育元素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功效.文章以《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新闻专业教育类课程...  相似文献   

3.
余玉 《新闻大学》2020,(3):71-83,119,120
陈景韩是清末民初一位真正以报业为志趣的报人,然而他在新闻史人物研究中的地位一直被边缘化。他曾任职上海《时报》和《申报》长达28年,在其漫长的新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经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闻思想,集中表现在独立的新闻职业精神、客观公正的新闻理念、不随流俗的报业革新思想,以及富有远见的新闻团体意识。他的新闻思想对近现代新闻业的职业身份转变、新闻本位复归、业务革新倡行、团体意识提升、职业伦理规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潘梓介  邹婕 《新闻知识》2023,(2):75-81+96
申报馆作为抗战以来新闻职业化进程的鲜明成果,1946年后的新闻作品与其保守主义职业理念形成了鲜明“反差”。本文从阅读史的视角出发,以申报馆的企业内刊《申报馆内通讯》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报刊阅读”以何种方式加快了新闻职业化的进程。通过对阅读者、阅读内容等方面的探讨可以发现,阅读报刊已经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力量,嵌入申报馆的经营和运作中,这不仅有利于重新审视“阅读”这一行为的社会属性,也为理解近代报刊如何书写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李锐 《青年记者》2007,(10):57-58
新闻期刊的精英化色彩 国内几家以前少有广告的新闻类周刊的广告正在逐渐走火。2004年10月以来,《中国新闻周刊》平均每期的广告达到了20个整版,且全都是品牌广告。中国新闻社自2000年1月创办《中国新闻周刊》以来,2004年11月杂志社全面实现赢利。此外,《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和创刊仅半年的《南方人物周刊》也已实现盈亏平衡,形势一片光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06,(23):21-23
《卫报》对英国高校的年度排名历来被学生作为选报学校的必备参考。威斯敏斯特大学2006年在媒介研究、传播和图书馆学科领域内名列第四;2005年在媒介研究领域内名列第六。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系隶属该校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与国内相比,以威斯敏斯特大学为例的英国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存在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中国新闻的教育的开端,本文主要考察了该时期新闻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背景,从新闻教育的实践理念出发,根据其具体的实践设计,归纳出民国新闻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团队的设计、实践平台的搭建和教学模式,以分析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设计特色,还原民国新闻教育的实践教学之貌。  相似文献   

8.
河南都市报的开创者、"范长江新闻奖"首届提名奖的获得者王继兴,在36年的新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采访和写作经验.王继兴的新闻实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新闻采编和报业经营.王继兴在实践中将新闻思想理论化,在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记者素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获取新闻,各大门户网站为满足受众移动阅读的需求竞相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本文以带有官方色彩的《人民新闻》和商业色彩浓厚的《网易新闻》为例,通过比较两家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勾勒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当前新闻客户端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微 《中国出版》2020,(17):45-48
在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以《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为代表的教育期刊刊载了大量与英语教育相关的文章,清晰地勾勒出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发展的轨迹与英语教育研究的特点。两种刊物凭借各自的办刊特点,在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论、探讨国内学制建设、深化英语课程改革、推动英语教科书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8):68-77
我国新闻史学界有一种共识,中国的新闻教育是从美国横向移植过来的。这其中,"密苏里帮"之中国成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他们是美国新闻教育移植到我国的实际操盘手。本文通过考察汪英宾、黄宪昭、梁士纯和马星野的教学实践和新闻实践,发现这种移植是有限的,他们只是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具体的、也是最容易模仿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引入中国,但美国式的新闻理念、新闻专业主义并未随着"密苏里模式"一同进入中国的新闻教育场域。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3):61-65
本文分析了《纽约时报》最新的数据新闻实践,从新闻叙事的视角切入,指出《纽约时报》的数据新闻叙事方式具有全媒体、互动性、游戏化、移动式特点,完成了对传统新闻一元叙事的革新。这种新闻实践探索既是大数据时代开放理念的必然产物,也契合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阅听习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新闻传播教育专刊《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者》(Journalism & MassCommunication Educator)近10年的148篇研究性论文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对不同媒介类型和不同学科方向的关注、作者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管窥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现状,从而为世界尤其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发现,美国新闻传播研究所涉主题丰富,理念争论减少,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的研究增多;研究方法倾向于使用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在于为某个类型的媒体培养合格的人才,而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其所在专业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作者呈国际化、多学科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学术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14.
赵羽中 《出版广角》2015,(15):120-121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第六版)》是美国摄影理论家、新闻摄影师肯尼斯·科布勒编写的新闻摄影权威著作.该书从新闻任务、不同新闻的拍摄技巧、摄影器材的合理运用、图片故事、多媒体与视频等多层面进行阐述,并用较长篇幅论述了新闻道德与法律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是近现代中国流传进来的重要的新闻思想之一。《申报》作为近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报纸,其办报实践较为明显地体现了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文章以五四运动为切口,展现了《申报》在五四运动中的新闻报道活动,分析其间包含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表达自由、观点平衡、新闻本位;对《申报》在五四运动中的行为作了解读:反对压制、全面多元、真实客观;还对《申报》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实践中的"温和自由主义"的奉行、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倪正虹 《视听》2023,(12):129-131
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进程中,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要不断创新理念、路径与手段,以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性舆论监督,就是记者编辑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把舆论监督所能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作为主要目标。在媒介生态与传播环境不断演进、舆论监督主体多元化和舆论斗争复杂化的当下,主流媒体只有努力追求批评报道的正面效应、积极发挥社会治理的助推作用,才能牢固树立在复杂舆论场中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闻职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新闻教育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成舍我是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的先驱者,对民国时期的新闻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从新闻职业化角度以成舍我新闻教育实践为例对民国新闻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成舍我新闻教育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并从注重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注重手脑并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中国新闻教育的隐忧仍无根本好转的迹象,因而必须以传媒学生五种能力的提升为向导,进行课程重构。本文以国际新闻评论课程为例进行说明,通过确定一个课程框架,明确立场、范畴和命题方式,来容纳多维的内容,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国际新闻评论学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学术范畴的完整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成果的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刘杰  许春漫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0):136-145
[目的/意义]通过对美国爱达荷州图书馆委员会STEM教育项目进行个案研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STEM教育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网络调查法对美国爱达荷州图书馆委员会STEM教育项目进行调查,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STEM教育提出建议。[结果/结论]指出我国可以从成立公共图书馆STEM教育委员会,将阅读推广嵌入STEM教育中,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融合发展,重视成人STEM教育等方面着手,推动公共图书馆STEM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福建博物院以"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为依托,从"美食"切入,以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为基础,设计了针对小学4-6年级青少年的教育拓展项目"有滋有味的丝绸之路——食物的奇妙之旅"。项目分为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达,反思与评价三个步骤。通过项目的实施让青少年感受到丝绸之路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