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当了编辑和走上文学道路的?说起来,话就长了。一、童年的向往我的家乡,是河北省饶阳县滹沱河南岸一个常年被水淹泡的贫苦乡村。一九四○年春节后,我趟过带有凌楂的河水,到邻县安平二区夏里村完小去读五年级。这是冀中抗日根据地创建以后,在党的领导下较早办起的有小学高年级的一座学校,校址在村北口一个拆了菩萨庙垫起的高土坡上,两排十几间青灰色教室,就是用原来旧庙堂的砖瓦盖起的。当时,抗日政府没有编印出五六年级课本。算术、地理、历史用的是“七七”事变前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旧本,政治课学的是一种油印的《社会发展史》,语文教材,则是依靠老师和同学组成的《编印小组》自编自印的。我从三、四年级时就常“偷”读当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线电视》从筹办、创刊至今,历经十三四年的风霜雨雪,我一直担任执行主编、主编,后又兼任社长,与杂志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可以说,我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它,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杂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李明德 《今传媒》2007,(2):51-53
<中国有线电视>从筹办、创刊至今,历经十三四年的风霜雨雪,我一直担任执行主编、主编,后又兼任社长,与杂志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可以说,我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它,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杂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我和我的博士生甘惜分在我的书斋兼客室里,常常坐着一位或二三位既非青年,又不到中年的三四十岁的壮年人,我们一谈起来就是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有时有主题,有时天南海北。他们就是我的博士研究生。从1983年我开始招收博士生,到现在已有11位(1位在国外),7位...  相似文献   

5.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因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 我也一天天成长起来。 突然有一天,我和我的时代遭遇了新经济。毫无疑问,我们都被卷入其中。 政府在上网,企业也在上网。中年人在网上下围棋,青年人在网上聊天儿,商人们把商店搬上网,玩得大的,甚至可以在整出个行业平台来。不管站着进来(垂直型),还是躺  相似文献   

7.
大约前年.电视剧《雍正王朝》播出期间.有一位边远省份出版社的编辑不速而来,兴致勃勃对在病榻上的我讲:“我们总编来电话,先生的小说章我们包揽出版。不要您出书号费,一切费用全免。稿酬按规定最高的付给:”我不禁哑然失笑,回说:“多承厚意,实在感谢您和总编。不过您来迟了。”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一名80后,有着11年工龄,8年档案管理工作经历的32岁小伙子。2006年夏天,在基层派出所工作3年以后,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室)锻炼学习。报到的那一天,领导安排我到机关档案室工作,就这样我和档案开始了亲密的接触。档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排排放在柜子里的纸,我对它的认识并不深刻,而且想到自己从基层派出所民警到机关档案管理员,将远离值班、出警、办案,迎来整理、分类、装订、录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9.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爱看书。听老师讲,书刊都要通过编辑们编辑才能出版。我想,编辑一定是些有大学问的人。后来又听说,许许多多好文稿,被一些不识货的编辑塞了字纸篓。于是,在我朦胧的印象里,编辑好象操纵着生杀大权的阴曹判官,对他们不知该敬还是该憎。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5月16日中国文物报登载了一组博物馆与朋友的文章。撰文者都是国内外博物馆界的泰斗和权威。他们分别从博物馆的历史和博物馆的理论等角度,阐述了现代博物馆与公众建立朋友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高考刚刚过去。在中国恢复高考25午后,今年的高考非常独特:它正赶上中国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SARS之灾。考期也比以往提前了一个月。 历史上,和这届高考一样特殊的,大约只有1977、1978年的高考。有趣的是,如今时光流转,当年的考生已经做了家长,他们的孩子却是今年的考生。  相似文献   

12.
13.
完成了处女作忙碌惯了的人,忽然闲下来,真是没着没落的不知如何是好。难怪工作了几十年的人,一旦退休,就被一种莫名的孤寂、苦闷困扰着。我1974年退休后,因整日忙于照顾心脏  相似文献   

14.
我和报纸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什么?我可以马上回答:看报。报纸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它反映社会生活,给我带来知识和乐趣。我从孩提时代就养成了看报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对看报越来越有劲头,别人抽烟上癃,我看报上瘾。报纸,简直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邮递员把报纸送来,我每天都要抽出两小时看报,遇到刮大风、下雨、下雪,邮递员不能送报,我就步行到邮局取报,晚上在电灯下细看。有位同志看到我这样爱看报纸,问道:“你天天挤时间看报,能带来什么?”我回答他:“你还没有认识到报纸的真正作用。举例说吧:1980年我  相似文献   

15.
我和烽火村     
希腊神话中有个叫安泰的神。他在搏斗中,总要用一只手撑着大地。在大地的保护下,他的另一只手才有战胜恶魔的力量。我们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是一个“安泰神”,永远不离开大地和群众。春节前,《陕西日报》经济部的全体同志到礼泉县烽火村同那里的干部、群众联欢,更加深了我的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党的机关报。它始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终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彻底破裂。我曾三次参加新华日报的工作。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停止了对红军的进攻,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件后,我党中央  相似文献   

17.
档案部门不乏多才多艺之人。自2006年2期始,我们将开设“才艺展示”栏目,专门为有一技之长的档案人提供舞台,欢迎有才之士毛遂自荐。同样,每年6期最后一页将印上选票,请读推选“最佳年度才艺人物”一名,入选奖励500元人民币和2007年全套《档案管理》。[编按]  相似文献   

18.
我和书     
我常常希望自己是爱书成癖的人,或者,等而下之,是爱钱成癖的人。能两者都是当然更好——那就雅俗共赏了。  相似文献   

19.
我和云福春     
吴春丽 《大观周刊》2006,(34):59-59
“云福春”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云南的“云”。福气的“福”,春天的“春”。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而好听的名字。让我和“大益”普洱结下了一世的情缘。回想。来到云福春已快有一年的时间了。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茶庄时候的情景。这里独特的装修格调。简单而不失高雅。这里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灿烂的笑容和好客的喜悦,突然之间我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在这样一个环境典雅。气氛温馨的茶庄里工作。尽情享受着生活的浪漫。我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美好和快乐。也许,是老天对我的厚爱。也许,是我对茶的情有独钟,也许……让我成为了这个快乐家庭中的一员,我感到荣幸,并享受着工作带给我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20.
高峰和我     
漫画是一种评议性的艺术,和新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我从事漫画工作,就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人民日报自不必说,那是我工作30多年的“家”。此外,还有大公报,虽然未曾在那里工作过,但我和大公报也算是老关系了。1942年我从学校出来,在四川五通桥镇的黄海化工研究社工作。那是范旭东的三大企业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从天津迁来的。开初,社里订的就是一份大公报,所以对报上发表“本报特派员”的报道常看,名字也记得熟,在这些特派员中,和我关系最深的是张高峰,我们是莫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