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基本句式《诗经》的基本句式为四言,即四字一句。《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总句数为7281句,其中四言6724句,占了总句数的92%强。因此可以说,《诗经》是我国四言诗发展的一个高峰。《楚辞》比《诗经》问世晚,楚辞作家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语言表达形式,他们除了继续沿用四言句式之外,还创造了六言、。七言句式。  相似文献   

2.
从柳永词四言句论词体建构的语言美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从句式的角度来看 ,四言句在柳永词中占有主导地位 ,这出于作者自觉的艺术心理 ,也是对词的音乐性的顺应与创造性运用。四言句的大量运用对柳永词的形式美与音律美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柳词语言骈俪化、艳感化、装饰化的审美特征。从这一角度研究柳永词 ,对于研究词体建构中的语言美学问题有具体意义  相似文献   

3.
六朝骈文不论选择以四、六言句式为主,还是选择以四、七言句式为主,都要从楚辞中寻求句式资源。四言句和六言句的节奏偶奇相间,单复往返,不仅增强节奏的丰富性和舒缓性,而且吟诵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音节谐熟,在阅读上也可起到调剂作用。六朝前期文人对七言句式的轻视,自然也影响了骈文对七言句式的选择。自汉代起,文章中就开始运用较多的六言句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这就为六朝文人在骈文中使用六言句式提供了便利。所以,四、六句式逐渐成为六朝骈文的主要句式。  相似文献   

4.
五言今体诗包括两联四句的五言绝句、三联六句的五言小律、四言八句的五言律诗、少则五联十句、多则百联二百句的五言排律这四种。如果对姚鼐的《今体诗抄》进行举证分析,便不难发现:其平仄句式凡23个,可分甲、乙、丙、丁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包含基本平仄句式及其变格平仄句式两类,基本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只有一个,变格平仄句式每个系列都有若干个,数量并不完全相等。不论是平韵诗,还是仄韵诗,只要是五言今体诗篇,其各个诗句的平仄配搭就要符合以上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不能有另外的平仄句式;若有,那就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篇。当然,在各个诗句平仄配搭完全符合23个平仄句式中某几个平仄句式的前提下,诗句在配搭成篇时,其平仄还必须合乎“对”和“粘”的规则,在押韵和对仗上,也要符合格律标准,否则,也一定不是五言今体诗。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9,(5):72-78
《诗经》是中国上古成熟的、最早的四言诗总集,其四言句达到92%之多,为了促成四言建构的格局,《诗经》作者采取了添加音节衬字、紧缩句子成分、重复语辞音节等手段。在全面考察《诗经》重复语辞音节建构四言这一重要手段时,发现这种手段建构的四言句有三种的独特模式,即相同音节隔字重复、相同音节紧相重叠、相同音节跨句相应。而这三种独特模式因语辞音节在四言诗句的相应位置重复出现,却产生独特的音情效应和音律意趣。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论体文中大量运用骈俪句式,不仅包括"言对之正"、"言对之反"、"事对之正"与"事对之反"等基本句式,还运用互文式、连锁式、交蹉式、排偶式、鼎足式、落霞式等骈俪特殊句式,发挥其论理与审美相融合的功能,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思辨性。魏晋南北朝论体文骈俪句式的论理功能主要体现在概念之统括、语意之强调、秀句之裁成等方面,充分展示其振举全文、焕发论旨之风采。  相似文献   

7.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楚辞》在文体上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四言模式,广泛运用标志性文言助词"兮",而且还寄寓着强烈的情感意蕴。此外,《楚辞》中描绘形状之语与虚字颇多,用词华丽新奇,句式气势磅礴,大量运用楚国方言,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0.
楚辞体是一种带有浓厚荆楚地方色彩的文学体式,源于南方文化,并以其对传统四言句式的突破、“兮”字句的广泛运用及浓烈的抒情色彩作为楚辞这一文体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句子句式写作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形式,它涵盖句式仿写、句式选用、句式变换等。句子句式写作的基本考点有:学用句式写句,套用句格仿句,选用句式表达,换用句式变句,充实内容扩句,压缩句子突出主干等。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文章试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从其句式、分段以及曲式三个方面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发现,《诗经》句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分段以三段体为主,曲式大致分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类。  相似文献   

13.
当前,许多修辞学专著在谈列句式选择时,常提到的句式不外乎有长短句、整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等。当然讲这些句式也完全必要,但问题是从同义形式的角度来分析句式则显得不够。其实,以上所提到的诸种句式,大都构成同义形式,如基本相同的意思既可以用常式句表达,也可以用变式句表达,它们各自的修辞作用不同。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常式句虽然可以变换为其同义形式变式句,但也可以不改变常式句的正常序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诗经>中的"v之v之"句式,并对前人认为不属于"v之v之"句式的"左之左之"、"右之右之"和"神之听之"等三句作了重点探讨,认为它们也应属于"v之v之"句式.  相似文献   

15.
《箴》采用问答形式 ,运用铺排手法 ,使用四言与二、九、十一言混杂句式等 ,很能体现汉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自《诗经》以下,鲜有四言佳作。孟德之四言诗古直有力,慷慨苍凉,被后人誉为“四言绝响”,《短歌行》为其四言诗作之代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寂寞句"句式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认为"寂寞句"句式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语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句式简短精炼,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在对比中表现语义重点,能突出新闻的价值;其交互性倾向,能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在甘肃已经实施几年了,其中语言的表达运用依然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就是《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语言表达运用方面的一项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考点的考查实际包含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和变换句式三个要点。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重点谈谈仿句。仿句是按照所给例句的形式,另外写出与之相似的新句,但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它是一种灵活多变,极具魅力和生命力的题型。一、仿句考查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中的特殊动宾句.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其他句式.然而古人却常常使用特殊动宾句,主要原因是它们经济、简洁。本文对《论语》、《孟子》二书使用特殊动宾句的情况作了统计,得出如下结论:1.古人把特殊动宾句作为首选句式。2.使动的出现频率占55%强.因而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一定的保留。而其他的特殊动宾句已消失殆尽。其根本原因.是特殊动宾句达意的不易理解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讨论了英语写作是如何利用句式的变化达到强调之目的的。英语句式变化无穷,但能造成强调效果的主要有强调句式(共三种)长短句和掉尾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