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教学名师"二次成长",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教学名师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必经之路。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抽样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当前教学名师"二次成长"处在新的困境之中:成长资源欠缺、成长环境支撑不足、成长态度消极。据此,提出以下建议以突破名师"二次成长"困境:打破个人成长瓶颈,探求"二次成长"发展资源;重视名师共同体建设,创设"二次成长"发展环境;推进名师成长制度建设,激发"二次成长"热情。  相似文献   

2.
教学名师专业持续成长要求教学名师实现"二次成长",通过深化对教学名师的认知更好地分析其"二次成长",可以推动教学名师队伍建设。采用质性研究法剖析某重点学校教学名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二次成长"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并将其行为背后的"二次成长"与教育生活进行了联系。重点归纳一名教学名师突破"二次成长"困境的策略,即自我统整、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研究发现,教学名师的"二次成长"与其教育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经常上示范课或研究课的教师展示出来的精彩课堂,是一点点"熬"出来的.名师每一阶段"熬"出来的课堂代表作,都是名师智慧努力和精神探索的结晶.我们要悉心研究名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名师"熬"的精髓,在分享与体验名师课堂的精彩中,积攒成长的力量与方法,这对于广大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大量名师工作室的出现反映出教育和管理者对名师的需要和名师成长的预期,在以行政推动的环境下,工作室往往注重"磨课"等活动,成为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的延续,制约着名师的成长。从名师的内涵和名师成长的途径看,名师工作室应以"磨人"为目标指向,着眼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理性经验的形成。该文围绕名师工作室的"磨人"指向,对具体实践中的操作路径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了现实背景下"磨人"操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很多名师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成为名师的必经之路是要会做科研。即会研究、会反思、会写作。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一语中的说出教师的教学反思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名师、打造名师为主题目标的“名师工程”已成为各地和各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与目标,探讨名师的特征、内在品质和成长因素,可为我们认识和审视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名师成长历程提供新的视角,并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名师的培育中,容易出现名师"打造"的功利化、名师评定的悖理化、名师工作室的形式化和名师再成长的停滞化。要突破这些困境,在名师培育中要坚持内外因的有机结合,在名师评定时要回归教师的原本使命。另外,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和建立有效的名师再成长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名师的成长有无共同的规律?我采访了众多名师,获得了惊人的发现……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名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我先后采访了我们熟知的潍坊名师和潍坊籍的齐鲁名师,发现名师的发展真的有许多共同之处。为了验证我们的结论,我们文访谈了潍坊籍以  相似文献   

9.
名师成名,在于他们思想的深刻、实践的创新、效果的优异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什么促使他们对教学形成深刻的理解?又是什么驱动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并由此形成自己的教育话语?笔者认为,名师成长是在"内"与"外"的驱动中寻求突破,即名师成长既要有内生的自我成长力量,也要有外加的助推发展力量。同时,名师成长是在"做"与"思"的融合中实现拔节向上的,名师成长是在"博"与"专"的磨砺中形成教学风格的。  相似文献   

10.
"名由实生,故久乃大"。名师的形成需要渐进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打造名师,表演"成名"的教师并不就是名师,没有丰厚的内蕴和卓然的品行,最终也会"泯然众人矣。"名师都是经过历炼的。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苦学,"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清思,"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跋涉……在无为之中有所作为,终成名师。这是我们应从名师成长历程中汲取的。——编者  相似文献   

11.
<正>"没有世俗烟火,不要轻谈诗和远方。"看过太多的"诗和远方"之后,我很认真地写下了这句话。一谈教师成长,人们总会拿一些名师作为例子,或把名师的经历当作成长范本去研究。于是关乎成长的论调总说名师具备哪些优秀品质,例如自制力、淡泊心、勤阅读、多写作等,然后让你估算和名师的差距,让你朝着名师的标准去努力。只是,他们没有告诉你,名师是如何具备这些品质的。例如,你会发现很多名师工作非常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名师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名师,离不开"天时地利、平台起点与生态取向"等前提条件;名师成长的一般路径是"三阶段成长路线";名师发展,还需要选择适宜的榜样目标、赢得机遇期与驾驭转折点、处理优化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培养名师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快名校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工程。打造名师团队,学校应成为名师发掘的"伯乐",名师培育的"摇篮",名师成长的"阶梯",名师展示的"舞台",发挥名师效应的"红娘"。  相似文献   

14.
切实有效地保持和提高教师的观念、意识和能力,使其对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足力支持,是当前应用型高校亟待破解的一个师资队伍建设难点。在我们看来,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在拥有高尚师德的同时,主要还在于名师的"师能自觉"。以"师能自觉"的态度和行为为要求,不断理解、反省、自我指导与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用型高校所期待的教学名师的成长,是应能对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  相似文献   

15.
<正>名师的课,百听不厌;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名师的课堂,个性彰显;名师的课堂,思维活跃,思维火花四处迸射,我们青年教师不禁被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吸引。新生代的年轻教师,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如看书、看光碟、听课等)来模仿名师,或套用某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学课"。这种生搬硬套的学课方式是年轻教师成长过程中必然生成的仰慕"名师、名课"情结,是不科学的、错误的,需要我们教师去正确地批判与自我批判。  相似文献   

16.
光阴荏苒,兰州市小学语文朱雪松名师工作室成立已经两年了。每次活动,我们都倍感珍惜,以一颗虔诚的心投入学习。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感受到这个温暖的集体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成长。一、与专家对话——近距离引领工作室在教师培养策略中贯彻"专家扶名师——名师带骨干——骨干帮新秀"的梯队计划,分层培养,阶梯式发展,螺旋式上升。为了将名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路落到实处,工作室聘请省内外专家担任导师,为名师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持、业务指导和专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12月,濮阳市教育局挂牌成立了30个名师工作室,目的是通过"一线名师培养一线教师"的方式,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葛庆霞名师工作室"是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设在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成员来自清丰县、南乐县和濮阳市华龙区。根据工作室成员的实际情况,我们以"理想、责任、使命"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教师"为目标开展工作,从而促进濮阳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名师工作室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有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宋君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立足常态,扎根课堂,采用主题式阅读与专题式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索,采用网络教研和常态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室的活动,工作室"围绕智慧、突出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在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展中,我们注重读书、写作和研究三大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1学校总希望自己的学校出名师,而且以名师为荣;教育行政部门也出重金,给政策培育名师。通过名师带动区域教育发展,促进、激励教师成长,用意自然是好的,我们理应积极响应,勤学习,善研究,争做名师。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名师的桂冠只属于少数人。在任何一个行业,精英总是少数,大多数不过是普通的从业者。教育也不例外!但教育又有所不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普通教师同名师、优秀教师一样肩负着国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淮安市新安小学是全国著名少儿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母校。该校名师成长共同体是由特级教师、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名师工作团队,下辖语文、数学、英语、德育四个学科子团队。名师成长共同体围绕"锤炼师能,提升素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锻造名师,打造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