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还记得去年学校里搞的那次“一封家书”活动吗?你骂我只写了四个字,没什么诚意,可是,这真的是我最想和你说的话。这么多年,我在外,能感受到你有多少挂念。这么多年,你在家,我也能知道你受过多少劳累。“你放心吧”,这四个字可能不像长信那样婉转,也不如“我爱你”那样感人,但是,每次当我离开你的视线时,我能感受到你的担心。只想让你放心,也只有让你放心,或许彼此还能少些挂念。  相似文献   

2.
5月9日 晴 “感恩”这两个字在生活中出现了无数次,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西方国家有一个感恩节,而我们国家也需要有这么一个感恩节。  相似文献   

3.
放学回家,我一进家门就听见一阵吵架声——"不是你的错,那是谁的错?"房间传来妈妈的咆哮声。"我又不是故意的,你吼什么吼?"那是爸爸低沉的辩解。我一听便知大事不妙,箭一般冲进去,他俩依然唇枪舌剑,争吵不停,妈妈不依不饶,指着爸爸的鼻子,而爸爸见我来了,则在一旁沉默不语。“爸爸妈妈!”我大声喊道。’他们同时望了我一眼,妈妈瞪了爸爸一眼,甩袖而去。“亲爱的老爸,你又犯啥错了?”我开起玩笑来,希望能冲淡这剑拔弩张的气氛。“你妈简直无理取闹,我不就是把东西弄丢了吗?何必发这么大的火?”爸爸似乎很委屈。其实我知道,妈妈一贯都是得理不饶人的,可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能帮谁呢?每一次,我只能做个和事佬,尽量鼓动爸爸做个绅士,向妈妈赔个不是。时间长了,我还真有些心得呢!  相似文献   

4.
"去我房间看看新装的窗帘吧!"每当家里来客人时.我都会第一时间发出邀请。"窗帘有什么好看的?"估计你也在纳闷.不过,我房间的窗帘可是非同一般,要不你也一同去看个究竟吧!走进我的房间,只要稍一抬兴.就能看到对面挂着的六幅窗帘。窗帘是用灰色布料做成的.颜色和样式看起来都很普通。也许你会问:"这么常见的窗帘.有必要叫这么多人来参观吗?"  相似文献   

5.
于永正在他的《教育的两个名字》一文中说,教育虽然很复杂,但我从我的老师那本"书"里读出了四个字:"影响"和"激励",而我从教的40多年也能概括出这4个字:“影响”和“激励”。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了某位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素数和合数",学完了本课内容时临近下课了,教师让孩子们课后看看介绍歌德巴赫猜想的"你知道吗?"。随后,我在这个班里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查:知道周杰伦的有多少人?全班44人,知道周杰伦的人数是44人,知道陈景润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7.
汉字百味     
第一次翻开《汉字百味》这本书时,我首先感觉到的是:有意思。作者能把一个简单的汉字阐释成三四百字的小品文,可谓构思独特。待细读整本书后,我不禁掩卷而深思:文章富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人生百味。当我从书中200多篇文章里精选出6篇时,又切实地感受到了作者充满灵性的写作才情。作者说:"我轻轻地抚摩着汉字,仿佛是在抚摩一个不朽的生命。"同学们,读完本组文字,在感受到汉字的深奥、神秘之外,你是不是也拓宽了视野呢?  相似文献   

8.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课堂教学的这一声问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是疑惑?还是追寻?甚或是智慧? 且允许我记录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说出一次性方便手套的制作材料是LDPE时,你会作何感想?——太专业了,小学生怎么会懂?莫非老师课前打了"埋伏"?  相似文献   

9.
有些人,你不能一下子说他好,也不能判断他坏,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买东西赊账,在账本上签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名字后自己忘记了,没有及时还,让人以为他是一个骗子,一个混蛋。店老板也把他的样子忘记了,没忘记的是一有空就拿出账本,反复研究这个人是谁,想法子打听他的下落。后来,他自己看到了这个账本——“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相似文献   

10.
愉快     
一位十几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智者。 他问:我如何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带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智者接着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因为父亲是老师,家里储藏最多的教育杂志就是《江西教育》,最早学到的四个字也是"江西教育"。看着父亲深夜在油灯下阅读这本书,却不给我讲故事,年幼的我愤愤地指着这本书问父亲:"爸爸,它比我还重要吗?为什么你一有时间就跟它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今日教育》2014,(7):35-37
“你为什么要离开《中国教师报》?”四年里,记不清有多少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了。而当年我离开工作了十三年之久的省重点中学北上时,却很少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中国教师报》?”可能许多人觉得,在教育媒体做编辑记者肯定比在学校当老师强,特别是这家媒体名字上还有“中国”两个字。而于我来说,离开重点中学,只是为了获得更多一点的自由;六年的《中国教师报》经历,回想起来只能说是路过,而在职业学校的这四年,可谓百味杂陈。  相似文献   

13.
"正能量值班日记系列"交稿在即,可却是这样一番景象。沐沐:"眸眸,爱丽丝……"眸眸:"啊,这么快就一周了吗?可是我还没写耶……"爱丽丝:"下周,我保证下周一定给你三千字!"以上是沐沐心酸催稿的对话,可以看出一个使用卖萌政策,一个使用下周复下周的政策,可是收稿至今,不夏的书已经进入了制作流程,狮总的书也陆续交上了那么十多篇,但拖稿二人组还在叫嚣着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稿子还没写啊!请把说过的那些保证化作动力付诸行动好吗?  相似文献   

14.
今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 只见老师拿出粉笔,转身在黑板上神气地写出两个字——左赟,"啊?左什么呀?""第一个字认得,第二个字不认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叽叽咕咕好一阵,也没有人举手。环视四周,好像没一个人认识这个字。我也小声嘀咕:"依我看,根本就没这个字。"  相似文献   

15.
佚名 《学子》2012,(5):1-1
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的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日愁眉不展。智慧老人发现他,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反问道:"假如有人误伤你的一根手指头,赔偿你一千元,你是否感到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6.
陆建国 《上海教育》2014,(34):77-77
有一次,我请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为在校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宣讲前,我问他:"你打算讲什么内容?"他说:"我就讲上课要认真听讲。"我说:"这算什么经验?"他说:"您观察一下,在您的课堂上,有多少同学能全神贯注听讲10分钟,有多少人能认真听讲20分钟……最后,一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一定是个位数,这样的同学,想学习不好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终于有朋友问我:你觉得人的一生中,哪一个字最让人伤感?我思忖良久:莫如一个"若"字。是的,我总觉得,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若是,抑或若不是。  相似文献   

18.
翟广怡 《考试周刊》2012,(56):167-167
《老子》博大精深,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当我们把这一高深的哲学捧到小学生面前时,多少有些担心:这么深奥,他们小小年龄能读懂吗?但是当我真正把孩子们带到老子的这片哲学领地时,却是感受颇深。 一、相对成人来说孩子更接近于"道"道是什么呢?简单说,道是"自本自根",是"万物本来的样子"。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无意的伤害     
实验班的刘老师今天上研讨课。我到教室前发现最后一排一位小男生旁边有一个空位置,于是我走了过去。"小朋友,你一个人坐吗?""陈红红今天生病了,没能来。"小男孩的脸显得有些微红,看得出是个挺害羞的孩子。"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我问道。"嗯,嗯!"小男孩不住地点头。  相似文献   

20.
一个同学,写了一手好字。铅笔弟弟说:“不是我的话.他还能写字吗?更别说写什么好字了!”橡皮妹妹傲慢地说道:“要不是我。你写错了字,谁帮你擦啊?这么嚣张!”铅笔弟弟生气地吼道:“谁要你帮我了,再说了,你不帮我.我同样也会写好字的!”卷笔刀哥哥不慌不忙地说:“都别吵了.我才是最有用的,你想,铅笔没了卷笔刀,就没有笔蕊,能写字吗?哼,真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