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来想悄悄去广州,不惊动任何朋友,可以自由而且专心地,用行脚去感受广州的老城氛围。没有想到,一个不小心,反倒变成一个华人世界举世皆知的事件。几天来,温暖的关心电话和邮件从美国、欧洲、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台湾、各个城市包括新疆和蒙古,不断进来,倒叫我觉得惭愧,但又不能因此希望自己“伤”得更重,以担得起朋友和读者的爱惜。  相似文献   

2.
我在图书馆工作18年了,今年50岁,所谓“知天命”之年,感到自己与图书馆,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缘份G大概10岁时,我在家乡读小学,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县图书馆,我马上为图书馆所吸引,随后成了一位小读者。后来到广州读中学,自然是校图书馆的常客。高中时一次暑假,我曾盗用全班  相似文献   

3.
北京落着秋雨。临去机场的时候,我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远航集》放进手提包里。我想路上再翻翻这本书。翻翻这本书,是想回忆书的作者华山同志。昨天——9月22日,华山同志在广州去世。我去广州,是去帮助料理他的后事,那心情正象这落着秋雨的日子。可是等到在飞机里坐下,打开《远航集》,好象又看见了作者——一个乐观健谈,风风火火的新闻记者。这使我忘掉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年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是在一月五日开幕,我是一月四日晚上才赶到广州.到了流花宾馆,接待处的同志说会议代表都已经进山了.所谓进山,就是到从化温泉去了.当晚是进不了山了,明天早晨有没有车还不知道.我有些发愁.如果明天一早进不了山,我就赶不上开幕式,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向报社发开幕新闻,而我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编辑部发专电.心事重重,在房间里无法休息.我就坐在接待办公室里,想从他们的频繁的电话中了解进山的动向.直到晚上十二点钟,山里打来电话说原来的扩音器已坏,要从广州送扩音器去.这一下子我的心定了,扩音器送不去,会议就开不成,我可以跟车和扩音器同时到达.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的秋天,我从北京出差回到广州。那天是星期四,我下班回家的途中遇见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好友和邻居美华,她告诉我,辛磊最近做了检查,结果查出得了肝癌……我听了,深感震惊,一时难过起来。我说最好再多去几家医院查一下。她说都去过了,查出来的结果相同……我们沉默着。  相似文献   

6.
吴飞跃 《传媒》2017,(6):25-27
2017年1月15日下午,《我的诗篇》登陆广州塔,作为“金红棉”影展的特别展映影片,在广东首家艺术影院——金逸空中影城进行放映,这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为《我的诗篇》公映的特别支持。此外组委会还邀请了著名诗人黄礼孩、影片主人公之一邬霞和我作为嘉宾去到现场和影迷进行互动与交流,我作为导演,感受到了组委会对活动组织的用心和对于创作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北京落着秋雨。临去机场的时候,我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远航集》放进手提包里。我想路上再翻翻这本书。翻翻这本书,是想回忆书的作者华山同志。昨天——9月22日,华山同志在广州去世。我去广州,是去帮助料理他的后事,那心情正象这落着秋雨的日子。可是等到在飞机里坐下,打开《远航集》,好象又看见了作者——一个乐观健谈,风风火火的新闻记者。这使我忘掉了他的死,想起了他的生。他在中国新闻界,当然是长辈,我原本不认识。我最初读他的作品,还是三十六年前在上海学新闻的时候。先是读他写抗日战争的几  相似文献   

8.
我与图书馆结缘33载李建标(广州图书馆)六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著名的高等学府华南工学院图书馆从事专业工作,从此,我便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想起来,时间过得飞快,弹指间我已在两个图书馆度过了三十三个寒暑;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已由一个血...  相似文献   

9.
和喜欢的女朋友通电邮,说起刚刚过去的周末都是一副不堪回首的样子。两个人齐声说逛街,我是逛得眼冒金星,她是累得七窍生烟,反正都是艰苦卓绝的体力活。周末广州的街市你去试试,摩肩接踵肉香横溢,精神体力稍稍欠缺一点的,不是吓得当场抓狂就是累得气绝身亡,再不是什么休养生息、消闲娱乐的好活计。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月15日下午,《我的诗篇》登陆广州塔,作为"金红棉"影展的特别展映影片,在广东首家艺术影院——金逸空中影城进行放映,这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为《我的诗篇》公映的特别支持.此外组委会还邀请了著名诗人黄礼孩、影片主人公之一邬霞和我作为嘉宾去到现场和影迷进行互动与交流,我作为导演,感受到了组委会对活动组织的用心和对于创作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认识赵军之前,我对足球压根儿就不感兴趣。1999年6月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湖南某电视台做娱乐新闻。那年年底,在广州的一家保龄球俱乐部意外碰上赵军,当时我那在广州某报做文体新闻记者的大学同学淇淇兴奋不已地向我介绍这个身材健壮、相貌帅气的小伙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球星赵军!”我困惑地眨巴着眼睛,问:“打篮球的?”  相似文献   

12.
广州二三月     
广州二三月,大学里似乎总要死几个人的。2006年某大学跳楼了4个,我同事去采访,心理学教授说二三月,灰霾天,本来就想不开的人更熬不住。今年某大又  相似文献   

13.
六年前,我们一家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老婆所在的工厂倒闭了,而我在一个小城文化馆工作,工资仅三百来元。穷则思变,我带着老婆一起到广州打工。广州是那么充满活力,他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个没有文凭但却发表过近百万字文学作品的半老头。我被一家文学杂志社聘为执行主编,由此焕发了第二个青春,在策划和编辑杂志中充满激情,使一个濒临倒闭的杂志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14.
请江青带话给毛主席 1959年冬末,我因全运会时生病,正患感冒,体力未恢复.12月24日北京卫生部王春林来电,要我即去广州,江青在那里等我温习太极拳.此时,我正在大抓上海武术工作,公务繁重,我希望通过组织为好.王春林说:"早已通知了."  相似文献   

15.
搞业余报道4年来,让我最感到欣慰的是军报帮我成功地做通了一次妻子的思想工作,化解了我和她之间发生的一次矛盾。1994年夏天探家,一直在工厂安心上班的妻子突然向我提出,要辞去厂里的工作,去南方打工,并告诉我,她的家住乡下的三姐在广州一家酒店打工,工资收入要比她高出四五倍,并且比她现在在厂里累死累活开车床轻松得多。我没有同意。尽管我知道,妻子想挣大钱是为了尽快改变我们家庭生活枯据的状况,但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国家职工,作为一名军人妻子,作为一名正处在创业阶段、勃发向上的青年,重要的是应当多掌握一些技能、多…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盗梦空间》这部电影激发了许多人“猜谜”的乐趣:到底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真我”?这使我想起古代希腊的哲人所说的话:我寻找过我是谁。大致30年以前,改革开放之后,深圳广州崛起。许许多多的人背负着新生活的梦想去“下海”、“追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7,(45):81-81
会徽创意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广州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计可施,只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们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五位仙人。仙人们骑着毛色各异、口衔稻穗的五只仙羊,飘然降临此地。他们把谷穗赠给人们,祝愿这里“永无荒饥”。说完就腾空而去,五只仙羊则变成石头留在人间。从此以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广州被称作“羊城”、“穗城”。今天。广州越秀公园内有五羊雕像,是广州最具象征意义的城徽。  相似文献   

18.
一路情深     
好久未去广东了,上一次还是2000年5月为我院在广州开办的研究生班同学们讲课,转眼六年过去了。广东省有什么变化?老朋友们的工作、生活、身体如何?听说广东省档案馆新馆大楼早已建成,而且是全国首屈一指……带着这些美好的期待,8月8日在炎热的夏日再次来到广州。校友情到广州的第二天,几位阔别多年的校友到我下榻的广州大厦来看我。同班同学李志业,曾是广东省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刚刚从美国西雅图市女儿家探亲归来,那里四季如春的气候,舒适的居住环境,使他有一种“乐不思粤”的感觉,但是语言不通,生活与文化上的差异,他最终还是选择了…  相似文献   

19.
来信     
《今传媒》2005,(9S):5-5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看杂志的“有志青年”。生活在广州的惬意,大部分缘于自己对于广州文化氛围的满意。我是学新闻专业的,虽然没有继续在新闻行业工作,但也应该算准专业人士吧。每次选择杂志的时候,总是自然而然的拿起一些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新闻类杂志。  相似文献   

20.
偷懒留下的遗憾对于学新闻的学生来说,实习是一个难关,但又非过不可。即使是日后大家都已经走向社会成为传媒人,回忆起实习的日子来,仍然别有一番滋味。当时我在广州日报社实习,分到社会部。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呼声的,包括处理读者热线电话、来信来访等。到报社研究了一星期报纸后,主任就递给我一封读者来信,让我自己一个人去采访。我粗略看了一眼,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一封几个民工写来的信,投诉说他们共有67个人应聘进了一家自称生产打火机的工厂,厂方要求来者必须缴纳押金,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但这家工厂的老板却是个骗子,在收了钱后以进货为名一去无踪。我又看了看地址,是“石溪村”。我把广州地图找出来看,找了半天才发现“石溪村”已经到了地图的边角上了。让我这样一个年轻女孩单枪匹马去一个偏僻的村里采访一帮民工?我的脑子里顿时“嗡”的一声。我有点结巴地问主任:“请问有记者跟我一起去吗?”主任微笑着说:“现在人手很紧张,恐怕只有你一个人去。”我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有点不大情愿。当时正好有一些别的事要处理,部门的版面又马上要截稿了,我看那封读者来信上有电话,心想电话采访也一样的,就打了个电话过去,向那位民工了解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