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元明戏曲、小说作品中,苏轼是重点描写和歌咏的对象之一。文人笔下的苏轼形象凸现了辛酸落魄、放浪疏狂、冷静旷达和耿直敢言等个性特征,与历史上的苏轼有一定差异。元明文人在文学作品中对苏轼的重塑是当时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和复古与尚俗两种文学风潮决定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二的语文学习应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转型升华期,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中尽情地徜徉.这次活动笔者从宏观上作了一定的要求,即确定苏轼其人,并解读出"东坡精神"的内涵,他生活中的"双刃剑"的作用,其他细节则交给学生完成,以达到语文课堂探究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镰仓时代大量宋诗传入日本,当中就有不少苏轼之作.而日本五山时期又是苏轼诗词流行的繁盛期,僧人们纷纷学习起了东坡诗作,受其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文中与苏轼相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僧人们或通过提及苏轼之名,或引用其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喜爱、敬佩之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苏诗给这个时期的汉诗文所带来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五山文学中与苏轼相关的诗句,分析五山僧对苏诗的受容情况,浅谈苏轼五山文学中的形象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耒作为苏轼的学生,一生时苏轼都深怀敬意.他的才华,也得到了苏轼的赏识.张耒的文学创作思想受苏轼的影响极深.正是在苏轼的影响下,张磊才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学特色,并在北宋文坛上享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满足他们对文史知识的渴求 ,有必要对文化与文学的相关知识予以拓宽和加深。现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试举三例。一、关于苏东坡在学习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前预习题 :寻找有关作者的文史资料 ,理解该词写作背景 ,以教师身份设计板书 ,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同学们在搜集整理有关苏轼各种知识过程中 ,普遍对他的多才多艺非常感兴趣。有学生在设计板书时 ,用一个大写的“人”字 ,对他的多才多艺作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苏词像他自己的头部 ,宋词有苏轼犹如唐诗之有李白 ;(2 )苏子的散文像他阔大的…  相似文献   

6.
引导学生赏读苏轼的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及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深入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认识悼亡文学,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选编了宋代词人苏轼和柳永的代表作各一首(即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苏轼和柳水分别为宋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的文学风格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鲜明特色。从这两首词作入手,深入细致地研讨文学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对于指导学生欣赏和领会包括古代诗歌在内的各类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全才,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却扮演着失败的角色,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迫外任,“乌台诗案”的发生,标识着苏轼政治仕途的重大挫折,但这却成全了苏轼在文学上的“功业”。政治与文学的互动,使得诗人不仅收获了斐然的文学成绩,同时也在文学中释然自己苦闷的心情,从而为后人展现了面对不幸命运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文学星空中,苏轼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一位旷世奇才,是中国士大夫心驰神往的人格典范。林语堂先生把苏轼当作自己心灵的老师,说他是人间独一无二的人物。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称自己最喜欢的文人是苏东坡。千百年来,人们对苏轼始终有~种特别的喜爱,且历久不衰。苏东坡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其人生实践闪烁出的人格魅力。笔者以为,苏轼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五有”:即有情义、有作为、有情趣、有智慧、有操守。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一个诙谐的人,诙谐早已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了他的整个文学生命。苏轼的诗词作品有极大一部分充满着谐趣,这种谐趣大致可分为两类:单纯的诙谐和寓庄于谐,而且,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体现的这种诙谐是有它自身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轨迹的,是在他的生平经历、性格气质、才气学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出他的谐趣,而且“蚀刻”了他的谐趣的发展历程;苏轼的诗词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和乐观的精神,是他一生人格的结晶,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提及了“情境”教学,要重视感受文学作品所描述的情境,要创设各种丰富的教和学的情境,要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下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和评价。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注重引导学生情境性地学习,并倡导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进行文学阅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在定惠院月夜感物寄兴之作。全词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  相似文献   

12.
苏轼诗文之"奇趣"主要在"理趣"、"雅趣"、"谐趣"以及"境与意会"等方面。"理趣"之形成有社会和个人的原因,表现为尚论、尚理、尚意;"雅趣"即"以俗为雅",一方面提升了宋代文学的品位,一方面又使文学得到普及;"谐趣"即幽默,是苏轼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又是他的一种艺术趣味;"境与意会"主要表现了苏轼对意境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命题,苏轼词是按照"美的规律"的能动创造,其作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承载物。深入探讨"苏轼词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为我们古代文学的学习研究提供了的丰富开创空间。文学是人的本体存在的一部分,苏轼词是美的显现,我们在苏轼的词作中品味苏轼,反观自我,以提高人之品性。  相似文献   

14.
"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说苏轼不好司马迁《史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考察辨析的问题。本文认为,苏轼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态度,与他的治学方法、政治立场和人生境遇有着密切联系;从史学角度评价司马迁,苏轼多持批评态度,如果在这个意义上定义苏轼"不好"《史记》,似有一定道理,然从文学角度看,苏轼给予司马迁最高评价,说他"不好"《史记》,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和苏轼是唐宋史上两颗交相辉映、光照千古的文坛巨星,这两颗巨星的才气学问、道德文章、政治主张、思想意识、个人遭遇、创作倾向乃至情趣爱好等方面都惊人地相似.苏轼崇敬、仰慕白居易,主动、积极学习白居易,在接受白居易影响的同时,又走自己的路而多有创新.白居易在诸多方面给苏轼以巨大、深刻而且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将苏轼造就为中国历史上光芒四射的文学巨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思维,才有能力去学习其他学科。语文是一门艺术,口语表达和书面展示是否得体可以衡量一个人的文学素养。高中语文学习可以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文学素养。语文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彭玲 《语文天地》2014,(11):44-47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适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需要,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一定数量的名篇,进一步提高阅读、品鉴古诗文的能力。但如何凭借选修教材的学习,帮助学生拓宽诗文积累、提高品鉴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巨匠,于诗、词、文、赋、书、画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当论及他的文学成就时,人们总是怀着敬意盛赞他对词的革新。史学家们说,苏轼在政治上是比较保守的,然而,他在文学上却是锐意革新的先驱者。苏轼以杰出的艺术才华把词同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结合,改变了传统婉约词独霸词坛的局面,从而在词坛上树起豪放一旗,同婉约词派一起成为词坛艺苑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待提高。新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而语文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和文学,更是奠定一个人所有知识和思想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苏轼的美学视角在其一生的艺术成就的融会贯通,来解读语文课堂上,如何创造出一个能和学生全面发展联系起来的契机,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和精彩。一、苏轼的综合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  相似文献   

20.
钟志斌 《文教资料》2006,(17):120-121
北宋初期的文学,是在经历了五代十国低迷之后快速发展起来的,而且呈现出一浪高于一浪的发展态势,而苏轼则把宋文、宋词、宋诗推向了高峰。苏轼的人格精神与文学成就同样引人注目,他引领了一个时代文学的大发展,为豪放词成为主流词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忠君爱国情怀和豪迈豁达胸襟对后期特别是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意义更是深远。本文试图从苏轼被贬黄州所做诗文的思想内容来解读他人格魅力精神所在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