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数学知识、方法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变教为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引领学生经历这样的社会活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习得知识,这样的数学教学就具有了文化性.本文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从教学过程中所凸显的“过程性”“多样性”“关联性”三个方面阐述“变教为学”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变式”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变更已知条件或结论,从而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本文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出“变”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一、严密地、合理地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首先抓好铺垫复习和新知识的导入环节 ,应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一 )以旧引新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瞄准知识的发展点。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而新知识是“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因此 ,可据此设计一组与新知紧密联系的复习题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又能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出示“苹果比桔子多 1个或苹果比桔子少 1个” ,…  相似文献   

4.
1.激发兴趣,使厌学变乐学。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充分利用新知识与旧知识、已有知识与未学知识,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临界点,精心设疑,创设能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突破认知界面。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可以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让学生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去验证、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就能迅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相似文献   

5.
数与代数     
毕业复习与平时的教学不同.平时的教学注重知识的生成与建构,毕业复习则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部分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可以将知识分成“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五个板块.“数的认识”和“常见的量”是...  相似文献   

6.
赵玉华 《云南教育》2000,(11):33-33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达到巩固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复习时要抓住重、难点,针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精心指导。一、理解和应用概念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读写,重点是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难点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中间有两个“0”或末尾有“0”以及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复习时注意读数、写数的对比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读、写数的异同。相同点:读、写的顺序相同,都是从高位到低位按顺序读、写。不同点:含有“0”的数的读、写不同,读时末尾的“0”都不读,中…  相似文献   

7.
教师对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加以改编,形成递进或突变式的“问题链”,让学生的知识在“对白”中清晰而深入、思维在“变式”中流淌而增效、数学思想在“拓展”中锤炼而开阔,从而提高学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是利用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数和形的概念。怎样提供给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感性材料呢?我们认为应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选用恰当的方法。其中“变式”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变式”是心理学上的词语,其含义是变换感性材料出现的形式。在教学中,体现数和形的概念、性质,规律等除包含其具有的本质属性外,还附上另一些非本质属性。由于小学生知识少,经验少,他们常常把重复感知的事物特点也当作本质属性。为了避免或克服这种现象,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  相似文献   

9.
黄振华 《天津教育》2023,(29):110-112
<正>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其中“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相关知识,“数量关系”主要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识字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提出的要求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达到四个转变:一是变“教学”为“学教”、二是变“教学”为“教思”、三是变“教学”为“教育”、四是变“教学”为“教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其中的关键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化学实验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过氧化氢知识为例,它出现在高中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中,在第二章“碱金属”一节中学过过氧化钠(Na2O2),包括它的化学键、电子式、化学性质等.那么,怎样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筑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变“强制命令”为“适时激趣”,激发学习动机;二是变“被动牵引”为“以生为本”,凸显学生个性;三是变“不置可否”为“巧妙评价”,激发学习潜能.通过这“三个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变”出一个不一样的课堂.教育先哲在几千年前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著名论述.如今,面对“知识激增”的时代,无数个呼唤汇成时  相似文献   

12.
从考查数学史以及评估学习效果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利用历史上智力突破的路径和学生理解的水平层次,助力学生思维破局:从“一个数”走向“任意数”。分四个环节设计教学活动:突出“代”,凸显“系”,解析“值”,感悟“变”。以此实现“用字母表示数”的教育价值:培养符号意识,启蒙代数思维。  相似文献   

13.
习题课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来巩固知识、通过对方法的总结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们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很大程度上是对物理情境的难于想像。因此习题课上如何更好地展示物理情境,以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就成为习题课的一大难点。“几何画板”课件以其数形结合的独特优势,实现了变静为动、变特殊为一般、变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的独特作用。下面结合一些实例来介绍一些“几何画板”课件在习题课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迁移规律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利用100以内数概念的影响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如,教学“20 10= ”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改造: 20是几个十(2个十),10是几个十(1个十)? 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几个十?用小棒(一捆一捆的小棒)摆摆看。 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多少?(3个十) 那么“20 10=?” 这样利用数的组成的影响去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新知识学习,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使学生有“新知识不新”的感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把“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里来。 例如教学“34 2= ”时,可以这样设计:  相似文献   

15.
周为 《政治课教学》2003,(11):40-42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与学的关系是“导”与“学”的关系,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重点在于指导,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智慧技能,变知识为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学会”为“会学”。在变知识为能力与变“学会”为“会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  相似文献   

16.
变式教学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数学概念、定理、 例题进行不同层次的改变,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 变”的本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从学生的学 习兴趣、思维的严密性、知识的宽度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数学 例题的变式教学。  相似文献   

17.
韩建光 《山东教育》2004,(21):105-106
习题课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来巩固知识、通过对方法的总结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们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很大程度上是对物理情境的难于想像。因此习题课上如何更好地展示物理情境,以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就成为习题课的一大难点。“几何画板”课件以其数形结合的独特优势,实现了变静为动、变特殊为一般、变空间问题为平面问  相似文献   

18.
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新教材,引进了有关“正、负数知识”与“方程的初步知识”,这是整个新教材体系中比较大的两项改革。因为这两个“引进”,前者是数概念的扩张,是学生认识上的飞跃;后者是用字母表示数,引进代数式,这同样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一个重要的转折。因而,这两个“引进”,无论对教学者,还是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师基于对“0~9数的认识”单元知识内容的分析,确立单元的内外知识结构。内部知识结构包括数的意义、数的形式、数的运算三个主模块以及基数、序数等十个子模块;外部知识结构包括相关学科或领域知识和学生经验性知识。由此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为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简评     
建立“倍”的概念的关键,在于联系学过的“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知识,真正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而这对于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因此,如何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