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出版社一般不喜欢作者过多干预出版社的营销工作,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推广宣传中,还是要争取作者的帮助,尤其是学术出版社的邮寄直销,更需要利用作者在学科的广泛人际关系。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学者或专业人士,这本书的读者正是他的同事、同行和知名人士,作者了解他们常读什么杂志,参加何种协会,谁的观点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等,作者也知道他的书在什么媒体上登广告或发表书评最有效。  相似文献   

2.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3.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1],学术期刊编辑在对稿件进行一系列评审、选择后,就将稿件处理意见反馈给作者。在此,笔者将稿件经评审后,对稿件值得肯定与称赞的优点称为赏识性意见。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术期刊编辑在反馈给作者稿件评价处理意见中,容易忽视为作者提供赏识性意见。稿件是作者的劳动成果的反映。稿件价值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仅受到评审尺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审者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刊物个性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位作者自己创作的稿件,即使是不符合录用标准,也并不意味着毫无价值可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常接到通讯员的来信,反映因写了一篇文章或批评报道,见诸报刊后,被某些人“对号入座”,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心情非常苦恼。请看一位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作者的情况吧:  相似文献   

5.
不当嘴把式     
编辑自然是以编稿为主的.不像记者以写稿为主。那么,是否编辑只会改别人的稿子,或指导别人改稿子,就算合格了呢?不然。先听听一位作者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吧:“我尊敬每一位编辑,但不佩服每一位编辑。有的编辑不过是嘴把式,谈起别人的稿子头头是道,鸡蛋里也能找出骨头。可自己呢,却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你既然不会写,又有什么资格修改或指导我修改我的文章呢?”话虽尖刻了一些,然而对我们编辑来说,实属苦口良药。其实,从来都不会写文章的编辑是没有的,绝大多数编辑都有从写到编的经历,只不过有的人自当了编辑之后,手变做…  相似文献   

6.
作者和编辑,多是不见面的朋友。除了以寄稿,看稿,改稿,退稿等方式彼此联系之外,常有书信往来,相互谈创作,谈生活,谈感受,诉说心里话。不少青年作者,往往称编辑为“老师”,其实,作者也是编辑的老师。编辑从作者的来稿和书信中也学到许多东西。最近,我收到一位青年作者的来信,就感到很有教益。信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我时常感到力不从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向青年通讯员进一言上蔡县东洪乡王立业有些青年通讯员写稿热情很高,但采写作风不扎实,或凭道听途说,或略问几句就动笔成文,面不够水来凑,有些情节是想着写出来的.稿成后也不核实就匆匆寄出,结果漏洞百出,影响很坏.《新闻爱好者》第4期登的《王立业助人为乐》一文,作者并没见我的面,把我这位还工作着的教师写成离休教师.他如能找到我本人问一下,也就不会出这个纰漏。有位青年写我们这里有一位个体户文明经商的事,把那人的年龄写的还没他儿子大,广播电台播出时,人们一听就说作者是瞎胡写。劝大家要认真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批评性的报道中,稍有一些出入,就会引起新闻侵权指控,作者或新闻机构即成为被告。从这几年新闻侵权诉讼的司法实践中,一些法院更是强化了被告(作者和新闻单位)的举证责任,提出了“谁报道,谁举证”的“新闻审判制度”,还格外注意了举证责任的转移。①这个“谁报道,谁举证”的“原则”,曾多次出现在某市高级法院的文件中,也为一些法院所引用。②同时这一“原则”,也被许多新闻界人士所认可和接受,有位学者认为,“被告人的举证责任是第一位的”。他提出,“法院在审理新闻侵犯名誉权案件中应坚持如下提供证据的原则:(1)被告人,即新闻稿的作者和发表者,应当提供证明新闻指责原告的事实或断语真实性的证据……;(2)原告人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证明新闻指责自己的事实或断语不真实的证据……;(3)鉴于虚伪的事实或断语中,是被告人无中生有的,原告人提供证踢其不真实性的证据客观上有困难,法院不但不能因为原告人提供不出足以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而驳回其诉讼,而且应当积极主动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③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是对民诉法规定的认识上的偏颇,不利于保障新闻工作者的舆论监督权,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者投稿中的不规范行为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春晓 《编辑学报》2010,22(1):35-37
分析作者投稿中的不规范行为,如作者署名、项目来源的著录、一稿多投等问题,并提出了前3位作者签名、项目负责人签名及防止一稿多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图书发行由原来的新华书店一家独包而变为多渠道化。主要以学生和图书资料部门(特别是高校馆、专业馆、大中型公共馆、高校和研究部门的资料室等)为发行对象的、由作者(或作者集体)及私人书店等自行销售发行的自销书也在不断增多。自销书的发行丰富了图书市场,但也存着以下的问题: 1.一部分自销书质量不高。在自销书中,固然不乏思想性、科学位、学术性均较高的佳作,但也有不少纯粹是为了应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或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拼凑的劣作,内容重复,缺少新意,有的粗制滥造,以至于抄袭他书;还有盗版书或伪造、盗印  相似文献   

11.
纠错谈趣     
作者都不希望自己发表的文章出差错。如果是原文有错,编辑代为改正,不使作者“露怯”,那没得说,作者自然对编辑千恩万谢。而如果原文未错,发出来反而错了,作者又该如果对待呢? 我最近读了三位作者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觉得颇为有趣,现介绍如下,也许时作者和编辑都不无启示。 三位作者,持两种态度。 前两位是自责,自我检讨。一位在给编辑的信中说:“我的原意是‘……彼苏、柏、亚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与吾孔孟老庄……’,而非‘苏、亚……’,很可能是我在稿子中的笔误或是字迹过于潦草所致。”又说:“‘噫吁 ’被印成了‘噫吁…  相似文献   

12.
理查德·考克斯可谓档案界最多产的作者,他的每一本书都会引起档案工作者的关注,《没有纯真的收藏》当然也不例外。在作者过去十几年出版的9本书中(另外还有3本已付梓印刷),这一本最容易引起争论。考克斯在书中展露了一位大学终身教授信心十足的成熟,凭借长期的经验、广泛的阅读、多年的思考,他无所畏惧,秉笔直书。考克斯称他所谈论的鉴定问题对每一位档案工作者以及那些资助或利用档案的人都有巨大影响,这话没错。正是鉴定决定了什么是以及什么不是档案。其他各项档案业务和问题——整理和编目、保护、EAD、数字化、参考和利用、公共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博物馆》2007,(2):104-104
根据本刊主办、协办单位财务部门的要求,本刊从今年起,刊用的稿件在支付稿酬时要求作者提供本人身份证号码。如为联合署名,请提供第一作者身份证号码,或负责接收稿酬的其中一位作者的身份证号码。  相似文献   

14.
一、逻辑矛盾是一把双刃剑写作要讲究首尾的一贯性。所谓首尾一贯性就是在同一篇文章或报道中,不能够出现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调”,不得“前言不搭后语”,也就是不要出现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在一篇文章里或同一个报告中,出现了两个或两种互相矛盾、互相反对、互相否定的看法,因而使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反对自己。请看如下几例:(l)接触过王青山这个青年的入,不得不承认他是一条真正的汉子,但也在很多的场合表现了过多的女性般的柔情,有的人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一位变态的女性。(2)由于市里领导狠抓经济效益,仅仅用了…  相似文献   

15.
人际瓜葛不应殃及作者先讲自己作为“作者”时的一次遭际:我写了一篇书评,寄给某报副刊部甲编辑,之所以寄给他,只不过是曾在偶然的情况下曾见过几次面,记住了他的名字罢了。我只希望自己的书评能够在这家报上发表出来,决没有想要与甲编辑“拉关系”之意。遗憾的是,正是此举,却导致这篇书评在那个副刊部卡了壳。原因何在呢?经过一番“旁敲侧击”的了解才知道,原来,甲编辑与在同部门工作的乙编辑、丙编辑之间关系不甚融洽,因而,他们几人为了稿件的事,常争执不休。谁若直接寄给了其中一位,另一位或两位便会起而攻之,弄得当事者编也不好,不编也不好,如此这般,你“来”我“往”,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变成铅字的文章(或作品)成为了“待处理品”。  相似文献   

16.
称人用“个”,也可用“位”;“位”是敬称,不能用“位”来称自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生活中偶可遇到用“位”称自己的现象。例如在饭馆里或公共电汽车上,售货员或售票员问:“几位?”顾客或乘客顺口回答:“两位!”这“两位”中包括自己,能这样说吗?总是有点儿不妥当吧。如果说这大概是由于接着  相似文献   

17.
著名《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一位编者斯美利曾说过一句名言:“实用性应是每种出版物都必须注意的特点,不注意这个特点,不论书籍或其作者都不能得到人们的批准”。事实的确如此,世界上生命力最强、应用最广泛的书刊都具有“实用性强”这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看客者说     
半夏 《出版广角》2005,(3):35-36
在秦始皇个人展示的观摩中,其中有两位看客,是不那么兴奋或日麻木的。一位是后来做了汉高祖的刘邦,一位是和刘邦抢天下的霸王项羽。  相似文献   

19.
拟定书稿的编写提纲本是作者的事情,但编辑对此却不能一无所知。因为许多作者向出版社投书稿,总是先送来编写提纲,而编辑在与作者谈选题时,也总希望作者先拟一个编写提纲。如果编辑对拟定编写提纲之事不熟悉,或不能从编写提纲中发现问题,都会  相似文献   

20.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