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到目前为止,比较完整的英译本有两种:一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音译人名的办法;一是霍克斯的译本,主要人物音译,次要人物则意译,让人产生联想,推知人物的命运与性格特征。由于《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其翻译要做到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必然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骆传伟 《海外英语》2013,(5X):179-181
《红楼梦》中的姓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命运、表达作品主题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的相关译文,考察人名翻译策略与姓名文化传递得失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霍译本对人名翻译采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比杨译本单纯采用音译的人名翻译方式更有利于姓名文化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英文译本有很多种,但是在众多译本中以杨宪益与他的夫人戴乃迭合译、霍克斯和他的女婿闵福德合译的作品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本文摘取片段,运用言语行为的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两种译本译者在翻译红楼梦人物对话时的语用策略,探讨从不同的视角解读人物语言对翻译作品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晓  钟再强 《英语广场》2021,(11):21-23
《红楼梦》中“情小妹”尤三姐的前后形象转变比较戏剧化。在《红楼梦》的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该人物形象的完整程度有所不同。本文根据原文故事情节,将尤三姐这一人物形象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该人物话语的英译进行不同译本间的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相比于杨宪益译本,霍克斯译本更好地再现了尤三姐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具有深刻含义,与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命运有着紧密联系。本文以李治华法译本《红楼梦》中贾家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译名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该法译版本对元迎探惜四姊妹姓名字面意义的传达及其深层文化内涵的反映,以期进一步丰富《红楼梦》法译人物姓名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朱爱秀 《考试周刊》2007,(25):106-107
本文从翻译本质出发,以异化翻译为角度,以杨氏夫妇的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体现的教育思想、人物的文学修养和思想感情三个方面,分析杨译本《红楼梦》中《诗经》文化内涵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诗词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它预设了人物命运,描绘了关键人物的形象、性格。但对其翻译的研究却与其重要地位不相匹配。本文旨在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探讨《红楼梦》杨、霍两译本的诗词翻译。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一部公认的谜书,原著散失、作者身价、时空描写、人物命运等,至今都是令古今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这一年来,随着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节目的播出,在文化界掀起一股锐不可当的“秦学”风潮。不论刘心武是在“忽悠”《红楼梦》还是在“解读”《红楼梦》,他的一个主要论点还是很值得注意的:研究《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是秦可卿! 作为原著和译本比照阅读的读者,我们是否可以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一些翻译微观问题的对比和探讨,展现《红楼梦》翻译之难,激发后人在学习鉴赏的同时,勇于挑战困难,推出更多更精彩的复译本,使《红楼梦》的翻译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2.
关于《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对霍译本的研究已较多,而对杨译本基本是一笔带过.实际上,关于威妥玛音译系统,许多学人一直似懂非懂.由于姓名文化的重要性,加上《红楼梦》作品的经典性,有必要对《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再次进行研究,对威妥玛式拼音系统进行探源,以期对当代汉语姓名英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出发,探讨《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中人物对话的语用阐述的适切性,分析其翻译是否达到了原文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1]中的植物数量、种类之多,并被赋予深层次的含义,也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增加了植物名英译的难度。文章选取《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五种植物名,分析各自暗含的意象,对比霍译本和杨译本对其名的英译文异同之处,在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2]视域下探讨了各自翻译方法的得当与否,以期对《红楼梦》中植物名的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读过《红楼梦》,值得惊叹的不仅是人物关系之复杂,小说情节之曲折,更让人赞叹的是曹雪芹创作之精妙。文学创作中对于隐语的使用从来就不少,但是可以像曹雪芹这样应用的如此得心应手者实在是为数不多,该文主要就《红楼梦》中谶谣——正册人物判词的运用加以举例分析,赏析并对比杨宪益、戴乃迭夫妇(Yang&Gladys)同霍克斯(Hawkes)译本就此谶谣翻译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描写占据了很大比例。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译本中服饰翻译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并兼顾其他的翻译技巧,如增译、省译、分句与合句、换序等,从而实现了翻译的顺畅与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常以浓缩的方式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的命名艺术在人物的塑造中起着特殊作用,它们或刻画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揭示作品主题,或暗含讽刺意味,在小说审美价值中占重要地位。文章从"三美"角度对《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中的人名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人名英译时"三美"的缺失与再现。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的对话有着丰富的会话含义,其英译本中对话特殊含义的重构对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本文以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和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为基础,对《红楼梦》对话的四个英文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揭示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最佳关联的实现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开元 《文教资料》2012,(32):60-62
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中人名命定及寓意的解读,是《红楼梦》人物姓名研究的重点。评点派最早对《红楼梦》中人名的命定进行探究;索隐派大多依据《红楼梦》中的人名,推测小说中的人物是影射历史人物的;改革开放之后,对小说中人名的研究开发出新的领域。另外,也有学者注意到《红楼梦》中人物的字号、改名等问题。目前来看,对《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文化的研究已较深入,但也具有尚可开拓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体现在其语言的意境美,朦胧美,绘画美等方面。众多英译本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译者以非凡的文学功底再现了《红楼梦》原作风采,给读者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