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生活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真善美的活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真、善、美的“四有”人才。真善美,以真为本。“真”是三者的核心,离开了“真”,就无所谓“善”和“美”。真善美的教育,也应以“真”为本,由真而善,而美。还是陶行知说的好: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干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真而教,而学,教“真”学“真”!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系列论文之一。文章从现代教育哲学的角度,以真、善、美为切入点,剖析了当代活动课程新的含义和本质,阐释了这门新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在对真善美作出教育哲学的解释后,关于活动课程的“真”,指出开设活动课程,是对人本质认识的结晶,是教育求真的必然;活动课程的“善”,是指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推进作用;活动课程的“美”,则归纳了主要表现,显示其对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从真善美的统一去实现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试谈广告语言的真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言的真善美问题,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经济利益,关系着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广告语言的真,是指它所表达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广告语言的善是指语言的正确性,它所表达的内容必须健康进步.在表达上不仅逻辑上要对,语法上要通,更着眼于修辞上要好。广告语言的美,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艺术加工,以追求最好的艺术效果,吸引消费者,引起他们的购物欲望。  相似文献   

5.
本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验》系列论之一。章从现代教育哲学的角度,以真,善,美为切入点,剖析了当代活动课程新的含义和本质,阐释了这门新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在对真善美作出教育哲学的解释后,关于活动课程的“真”,指出开设活动课程,是对人本质认识的结晶,是教育求真的必然,活动课程的“善”,是指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推进作用;活动课程的“美”,则归纳了主要表现,显示其对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从真善美的统一去实现活动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真、善、美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的全部活动无不是以主体的知情意去追求客体的真善美,从而实现主客体的统一。人类实践就是以真善美为动因、目标、尺度,最后把真善美作为结果而转变为现实的。探讨实践活动中的真善美问题,既是把握真、善、美实现机制的需要,也是揭示实践活动发展规律的需要。一实践动因和真善美首先,真、善、美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动因。我们知道,人的实践活动总是为一定的动因所诱发而产生和发展。什么是人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的统一:“三生教育”内涵新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真善美是存在显现的不同纬度。真首先是一个存在问题,然后才是认识论、逻辑学问题;善首先是一个生存问题,然后才是伦理学问题;美首先是关涉如何生活的问题,然后才是美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真善美是生命存在的真善美,是“此在”显现的不同维度,即生命之真、生存之善、生活之美。而且,其必然体现于“三生教育”中,具体可表述为:生命教育求真,生存教育求善,生活教育求美。“三生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如何利用对话理论来建构现代道德教育,尤其是推进德育课程改革?这是一个大命题,很难用简单的话语在短时间内说清楚。本文仅就这个命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真、善、美——对话的前提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对话式教育也不例外,尤其需要真、善、美的支撑。在教育活动中,无论开展哪种形式的对话,参与的各方首先要“真”,具有“对话之心”,要毫无遮掩地敞开自己的思想,反对那种冠冕堂皇的“课堂话语”,  相似文献   

9.
科学: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具有真、善、美的底蕴,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本文在分别论证科学之真、科学之善、科学之美的基础上,进而揭橥三者何以生发、引导、统摄、联结,从而达成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0.
李少玉 《教育文汇》2013,(18):34-35
真善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方向,其中求知识之“真”是前提,求道德之“善”是灵魂,求艺术之“美”是手段。我们应该注重发掘历史教学中的真善美,让真善美时时充斥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真、善、美及其统一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相比是正确的、合理的发展观,它在真的基础上实现了善,在善的基础上实现了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人类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审美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教育教学中遵循“以美扬善”、“以美启真”、“以美悦情”、“以美创新”的原则.并灵活的运用.则可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背景,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审美谕悦中实现教育目的。达到人类教育在过去、今天及未来所追求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经营的三大最高理想是真育、善育和美育。“真育”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养成良好基础学问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以及全人教育;“善育”是指为地区和国家社会的贡献教育;“美育”则是为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服务教育。  相似文献   

14.
会计是一种艺术,具有艺术的自然与纯真、独创与齐放等特点;会计教学理应向学生传到"真善美"。会计教学真善美的基础在于教师是否围绕教学内容,从真善美的角度上深入研究、领悟和传播教材内外的真善美因素,以及学生对真善美的辨识、把握与追求等。要实施和实现会计教学的真善美,就必须在会计教学中以艺术的手段和方法让真善美得以切实感知、得到有效组织和积极导向。  相似文献   

15.
情感美是优秀散文的内在要求。散文的情感美体现在散文的重要性及散文情感的“真”“、善”与“美”等方面,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情感上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试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培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对青少年网民进行真、善、美等道德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和广大家长的强烈愿望。网络道德的培养应以培养道德主体为核心,坚持他律和自律结合、自由与责任并存、伦理与网络伦理融合的原则,从网络技术规范管理、网络道德教育、个体自我调适三个方面构建青少年网络道德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创生、含容万物的规律,先是由有象而元象,再来是由无象而有象,不断地加以往复探讨,虽各有所见,但总结起来,则可用“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予以概括。这种结构,不但可适用于科学,也一样适用于哲学、文学与美学;如果将它对应于西方所谓的“真”、“善”、“美”来看,则“一(0)”为“真”、“二”的规律作用与过程为“善”、“多”为“美”。本文即着眼于此,以诗歌为例,探讨“真、善、美”与“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的对应情形,以见两者一而二、二而一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美学视界”中的数学教育从数学“真善美”相统一的视点出发,深刻剖析数学教育中的“美学空场”现象。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文本中的“美育基因”,寻绎数学符号的“美的历程”,构筑“审美·立关”的教育范式,经由师生“生命·实践”的美学活动,达成数学教育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善美三者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必然的价值诉求。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只有定位于"启真"、"导善"、"审美",即对真、善、美三者价值诉求的深刻追求和把握,才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价值。本文试图从真善美的角度开展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要求。慕课的出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针对已有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缺点,我们探索建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统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知行信与真善美相统一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试图借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统一的技术,遵循理论、实验与实践相统一的规律,追求知行信与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最终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培养知行统一、真善美全面发展的“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