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光明 《江苏教育》2023,(27):67-72
知识是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建构与应用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单元、主题或领域的核心知识特别是起点型核心知识教学,要遵循学科发展和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立足知识整体去设计探究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和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完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发展与具体内容相关联的核心素养。“三角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重要的起点型核心知识,教师教学时要注意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比较辨析和迁移应用等,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视角认识三角形及其特征、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2.
所谓“全球史观”主题教学模式,就是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突破书本章节顺序,以时间阶段特征、历史概念、当前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主题知识体系,然后依次进行主题基础知识夯实、主题重难点剖析、主题知识运用和主题知识检测等环节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贾敏 《江苏教育》2008,(8):43-45
每个儿童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情感、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因而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要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趣”的课程价值。作为数学教师必须了解这种儿童文化的特点,让儿童文化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栖息,用平等、欣赏的心态去触摸、接纳儿童的文化,从而走进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与儿童的思想交流、碰撞、相融。  相似文献   

4.
《教师》2012,(16):F0002-F0002
本书为作者在耶鲁大学担任“特里讲座”主讲教授时的演讲集。作者指出,教育者不要用一堆混乱不堪的成人概念去填塞儿童;对于儿童所学的东西,也不要作为死的资料让儿童被动地加以接受,这样会使儿童成为“知识矮子”。并强调,给学生的知识与给成人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是学生发展的必然所向。面对美国教育质量和社会公平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语言学家赫希展开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认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提升美国教育质量、促进美国社会公平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知识之于课程、之于教育、之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和背景知识,技能的培养需要建基于特定的领域知识,成为有文化的公民需要掌握标准语言和共享知识,同化新知识需要先前知识作为基础,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需要学习以核心知识为“同心圆”的课程。作为一名教育上的保守主义者,赫希的知识观和教育观都建立在社会本位的立场之上。赫希强调,教育要从儿童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儿童关怀和爱护的缺失,反而正是儿童本位思想中存在着的过于浪漫的发展观造成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知识的延迟以及对儿童关爱的错位,剥夺了弱势学生学习知识、改变知识状况的机会,这对弱势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因此,学校必须正视“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以背景知识、领域知识、共享知识、先前知识、核心知识等为内容的高质量课程体系,让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2022年版课标强调通过大概念、大单元、大主题来架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此将碎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结构化的有机统整,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必备能力和素养。文章以根植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即时型评价活动”和围绕作业设计的“延展型评价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语言学习中实现知识结构与主题意义、文化体验、思维方法等有效融合,强调培养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助力小学英语结构化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王红  刘伟 《辽宁教育》2010,(7):9-11
“我认为本课的知识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它主要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这是西岗区红岩小学教师素养“过三关”系列活动的一个镜头——全体语文教师在进行的主题为“我眼中的新教材”学科知识点过关活动宣讲,也是红岩小学“搭建多种平台、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为主题的“过三关”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惰性知识”隔离了知识教学与儿童的个人经验、生活情境、主动探究,让学生经验无法对接与连续。“活力知识”是学生头脑中获得加工、被积极运用,同时又被深刻内化理解的知识信息。“经验连续”是学生从惰性知识走向活力素养的重要途径,包括经验连续、目标连续、元素连续和思维连续等。  相似文献   

9.
陈力 《今日教育》2007,(12S):46-48
在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后,为了找准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通过先期学习获得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头脑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知道了很多,教师将学生的“已知”一一展示出来。当然。这些“已知”只是一部分人的,并且有些还不是很精确。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内化,将一部分人的成果变成全班人的成果,并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因为学生已经知道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常识性知识,对这类知识的内化可以采取有意义的接受性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师生的对话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在巩固练习中记忆这些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以经验的逻辑安排主题活动还是以知识的逻辑安排主题活动反映了课程的出发点和立场的不同。本文围绕经验与知识探讨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几个基本问题,即主题活动的起点在哪里,儿童与主题的关系,主题活动应遵循怎样的生成逻辑。主题活动不是让儿童的经验去适应或匹配知识,而是知识必须适应儿童的经验,因为知识来自于经验。儿童与主题之间存在一种居先关系,这种居先关系先于知识的获得,而主题的生成只有放在与儿童的关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与此同时,儿童与主题之间的秘密性居先关系决定了主题活动的生成逻辑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而是由儿童与主题"周旋"产生的儿童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内容和意义为中心而忽略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现象,提出在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中融合语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语”,有效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在阐述语言知识与主题意义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主题意义探究与语言知识教学相融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雷 《江苏教育》2023,(11):51-55
知识结构化视域下的知识域再思考,是以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以适应学生进行数学认知为路径指向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建立同质结构的知识域,可以准确地对学习素材进行辨识,找到贴合自身需求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认知联结域。教学中以“知识相近”“层级派生”“隐性同质”等三种不同方式构建“知识域”,可以映照学生的数学思考,形成助推数学认知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丛慧丽 《班主任》2008,(6):13-15
时间过得飞快,期末就要来到了。回想这一个学年,我教的三年级学生收获不小,学习、品德、习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收获颇丰,从国防知识到电视制作,从每日新闻到儿童急救,广博的社会知识丰富了教师的“库存”;家长受益匪浅,“小雨点”班级博客的开通,“与孩子同参与、共成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家长陈旧的教子观念,  相似文献   

14.
“利用性缺陷”是儿童策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从影响学习策略的年龄因素、有限认知资源、策略整合能力与抑制能力等策略使用的认知因素、背景知识、条件化知识等策略使用知识基础因素、主体体验及策略训练因素五大方面,分析了儿童产生策略“利用性缺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指导学生抑制习惯性优势反应,讲授策略使用的条件性知识,给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注重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个体差异等方面防止产生策略“利用性缺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化学课程知识进行分等级赋值的方法确定化学核心知识,采用主题整合、聚焦核心、问题导学、模型建构和举一反三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集中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教学《瑞雪图》这一课,可在课前互动中先围绕“雪”的主题,让学生用词句形容雪,诵读写雪的诗词,演唱写雪的歌曲,激起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丰厚的知识储备,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与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语文知识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语文实践。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听说读写),学生才能真正建构起语文知识结构。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之后,关于“语文知识”和“内容标准”的问题有不少争论。其实,关于“语文知识”和“内容标准”问题背后隐含的是语文知识观的问题,即什么是语文知识、为什么要学语文知识、怎么学和怎么教语文知识。如果表述得学术化一点,就是关于语文知识的本体观、价值观和教学观。但是新课标似乎没有专门的语文知识评价的章节,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手段。2014年5月27日,越城区初中语文“‘语文知识’的评价观测及载体”主题教研活动暨15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在鉴湖镇中学举行。鉴湖镇中学的陈卫菊老师开设了一堂微课《汉字听写—领略汉字之美》。课后,笔者随即与上课学生进行了15分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到底喜欢用什么方式学习语文知识以及用什么评价方式等。“语文知识”该怎样观测,用什么载体合理评价,这些都是新课标亟待探究的难题。这里,笔者以这次研讨活动的微课为切入口,试着来探究“语文知识”的评价观测及载体。  相似文献   

18.
对于知识的学习,“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当学生获得了理解的知识,他们能够应用这种知识去学习新的主题和解决新的问题。缺乏理解,学生的各个知识是孤立的,难以应用它们去解决问题,也无从延伸学习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琪 《天津教育》2006,(2):15-16
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功利化的东西太多,忽视或掩盖了教育的本质. 例如,我们的教育本来就应该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而我们的许多活动都要搞成知识竞赛形式:交通知识竞赛、环境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竞赛等。“知识本位”充斥社会各个阶层,舆论导向有忽视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培养之嫌,使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专业无思想”,更缺乏人文精神。教育不能只是墨守成规的知识灌输,要培植好奇心,要激发想象能力,要鼓励冒险精神,要精心孕育梦想,这样才能焕发教育的生命活力。教育要让学生享受快乐,校园应永远荡漾开心的笑声。与学生“共振”,教育才能放射出人文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发展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先决条件,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也应发展学生说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说”的能力培养更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发展学生“说”的能力,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