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就是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和探究实验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使学科教学整合成为一种趋势,也给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以静态或者动态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为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角度出发,论述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以及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相整合,是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引入信息技术,有利于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完善实验教学内容,达到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整合将使信息技术变为教育方式提升的一个载体,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教学,化学就是在各种实验中不断发展进步,实验的学习尤为重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相互整合,将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传统的化学实验方法因其条件的限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实验由老师一人进行操作展示,学生人数多,远距离  相似文献   

6.
肖汉珊  崔鸿 《新课程研究》2009,(11):138-141
为了探究信息技术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合问题,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演示性实验、模拟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三个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合途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流环境,它在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生硬结合,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有价值的互溶,即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谈几点体会.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主体,从根本上决定着化学学科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计算机多媒体可以适时地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高中学生来说,通过生物学实验,要学会显微镜的使用,对实验程序的理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实验技能的规范化训练是一项操作性大于理论的教学过程,有时需要教师的示范和纠正。然而,教师少、学生多的现实情况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进入信息时代后,新课程标准把信息技术提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要求各个学科都要涉及信息技术内容.因此,信息技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化学课堂,走进了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效果。当前物理课程改革更加突出实验教学,要求实现实验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加快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本文是笔者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认识与实践的初步总结。一、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物理教学以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为目的,对实验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因此实验教学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教师做、…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文将探讨如何按“课改”的要求,搞好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遥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文将探讨如何按"课改"的要求,搞好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丁秀花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79-180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不仅关注学科知识,即“是什么”的问题,更应关注学科知识的形成条件、背景、发展,即“为什么”、“怎么样”、“还能怎样”的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及能力。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繁琐的讲解过程。在高三年级综合化学实验题的总复习教学中,运用网络“虚拟化学实验室”中丰富的化学教学素材编辑课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实验仪器间的正确组装、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等知识,并进行探索性实验设计。探索性实验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运用“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可...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课程与实验教学整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实验教学整合的现状和初步设想,对整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浩 《考试周刊》2014,(21):39-39
<正>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将计算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网络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1.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进行整合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途径:1.1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如"三辰影库"的系列光盘中,现行小语教学大纲中的60%以上的课文都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播放这些光盘,不但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还能为非普通话地区老师和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如何在数学教学实际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对信息技术使用后的思考阐述。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和实验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工具。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并  相似文献   

19.
王金平 《宁夏教育》2006,(7):111-111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和实验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一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获取和占有信息是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前提,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获取工具,是学生发现和获取信息的一种良好途径;二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发工具将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探究和发现,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