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畜力和机引农具的出现,诞生了近代农业;先进的大型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应用,有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力中是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同时它也历来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这一点已经被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所证实。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浙江初中教材《社会》第四册第三章中关于中国铁农具和牛耕讲道:“春秋时期,铁器已在农业、手工业中使用,炼钢技术也已出现,农业上开始用牛耕地。”可是在本书第六章中关于中国古代农业中涉及铁农具和牛耕时又讲道:“春秋战国时期,农民已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重视改造土壤……。”关于“铁农具和牛耕”在农业上的使用,教材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时间概念———春秋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而每位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春秋时期并不等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是停滞、衰退还是有所发展?本文试图从农具、农业技术、粮食产量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一农具问题探讨农具的先进与落后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故探讨农业生产力离不开分析农具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性的概念世界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传统农业已经历了三千年历史,现代农业才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现代农业同传统农业一样,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性的概念。也就是说,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标准是不一样的,它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一百多年来,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水利化,亦称“石油农业”,这是与这段时期国外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体现和反映了这段时期国外社会经济和  相似文献   

5.
王瑾  王立军 《中国教师》2008,(15):56-57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地下出土的远古文物表明,我们的先民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经大量使用磨制精美的农具了。这些  相似文献   

6.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近代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伴随着近代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历史跃进,近代中国法律教育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种转变过程也就是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近代中国法律教育文化观念的变革经历了由浅到深、由片面走向全面,逐步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理论并非西方的专利,把借鉴和创新统一、把一般现代化理论与中国近代史的本质特征结合,就能形成我们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一系列变化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但又是低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早期现代化过程。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含有推动而不是反对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同样,中国近代任何早期现代化因素的出现和发展,也具有推动革命斗争前进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的历史发展 ;二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三是国外农业现代化出现的问题。三个内容紧密联系 ,揭示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世界农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 ,目前各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和部门结构差异悬殊 ,发展很不平衡 ,这是本节的中心内容。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 ,需要从历史上寻找 ,所以本节一开始就从“农业的历史发展”讲起 ,然后重点论述现代世界农业不同的类型及特点 ,指出了国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教学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比较典型的“后发外生型”,即起步较晚、且由外来因素所诱发。因此 ,对西方高等教育的借鉴、模仿、融合所导致的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本文认为 ,如果我们把一个世纪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考察 ,就会发现 ,百年间 ,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似乎走了一个大圆圈。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又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因此 ,如何处理对西方高等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移植与对传统的继承、改造和发扬的关系 ,又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文中深入地分析了这种移植与传统的冲突、融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周至民国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我国出现了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到宋初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和近代的西学翻译。具有独立性质的文学翻译就大量出现在第三次翻译高潮。在这股文学翻译高潮中,通俗文学作家积极译介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新内容和新体裁,引进新的表达手法,将它们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