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与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两位大师,是飘扬在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光辉旗帜。他们虽然有过一时误会,“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鲁迅逝世以后,郭沫若不仅多次撰文称颂鲁迅先生,而且撰写对联给予鲁迅先生以崇高的评价,现用其中四例来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先生逝世时,郭沫若同志正旅居日本。在惊悉这个噩耗的当夜,他提笔写了一篇悼唁文章:《民族的杰作》。①他说他的“心思失掉羁辔,在不可知的境地上漂浮着”。哀痛之音,感人肺腑。郭沫若在悼文中把高尔基和鲁迅,称作“两个宏朗的大星”。高尔基也是死于这年的六月十八日。仅仅相隔四个月,世界文坛上两个大星相继殒落,“这损失的重大实在是不可测算的”,“我感觉着周围的黑暗好象增加了重量”。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郭沫若,这两位中国新文化的巨人,艺术宗师,生前竟然未能见过一面,这的确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憾事。加上他们两位对某些文艺问题观点上有分歧,也曾经发生过一些误会,“曾用笔墨相讥”。因此,人们对他们两人的关系,看法也就不一致。有些人认为,由于个性、气质、爱好诸方面的迥异,他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势不两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少年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和尚告到先生那里,先生追问学生,没有人敢于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句责骂挖苦学生的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说:“谁对上了,免罚。”郭沫若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少年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和尚告到先生那里,先生追问学生,没有人敢于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句责骂挖苦学生的对子:“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说:“谁对上了,免罚。”郭沫若思考了片刻,对曰:”他年攀桂步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智,很高兴。全体同学都免于责罚。有一年中秋节,家中给了他一吊钱,让他给先生送礼,但他把钱给买了书。第二天,先生暗想,过去逢年过节,郭家历来没有失过礼,今年中秋节怎么没送?于是故意出了上联让郭沐若对:“竹本无心,遇节怎能空过?”郭未若听出了弦外之音,对道:“松原有籽,过…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个制联高手,一生撰联甚多。在浙江“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就流传着一个郭老征联的传说。1962年10月某天,郭老偕夫人于立群及秘书等攀登佛顶山。沿途一面赏景,一面谈笑,兴致正浓,郭老突然提出请大家来对对子,大家欣然赞同。郭老吟道:“佛顶山顶佛”,这可把众人难住了,因为这上联是回文句,即头尾回环,顺读倒读都相同,并且是即景而成,要对上谈何容易。当下大家冥思苦想,试对下联,终因未有工巧之句而作罢。郭老一行游罢普陀回宁波,又游览了著名的“天一阁”。见门口匾额“天一阁”三字,一随行人员兴奋地叫道:“用‘天一阁一天’相对,不是…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一生骂过无数人,在我看来,骂得最狠的莫过于郭沫若,说他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郭沫若被骂是因为他先去惹了鲁迅,说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性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  相似文献   

8.
9.
鲁迅对孔子颇含讥讽,郭沫若对孔子则大加颂扬。鲁迅将批孔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反击复古逆流、剖析国民劣根性相结合。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批孔,但从未一棍子打死孔子。郭沫若对孔子的态度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几个阶段。二十年代初,孔子是同歌德一样属于“球形发展的天才”;到了中期,就发展为“共产主义者、大同主义者”,马克思的“老同志”;此后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鲁迅、郭沫若和五四作家群以自己的文学实绩在中国文学史上划分出古代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鲁迅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潮流的基础,郭沫若则以他热烈的反抗的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为中国新文学开辟浪漫主义潮流的先河,获得中国新文化开拓者和奠基者形象,并以巨人的形象跻身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出现了两大文化伟人——鲁迅与郭沫若。周恩来同志曾将鲁迅与郭沫若相比较,作出了正确的评价。他说:“鲁迅自称是‘革命的马前卒’,郭沫若便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邓小平同志也评价说;“他(指郭沫若——笔者注)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历史上有无数光彩照人的人物,可歌可泣的壮举,治国富民的经验,为今天的史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以艺术形象去再现历史的真实?怎样使无产阶级的史剧文学繁荣起来?郭沫若以大无畏的精神在史剧创作和理论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成为中国现代史剧文学的巨匠.本文拟结合郭沫若的创作实践,对其史剧观作初步探讨.郭沫若的史剧理论,大体上围绕着史剧、历史、现实三者关系这个问题展开论述的,这也可以说是史剧理论与创作的中心问题,我们探讨他的史剧观也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对毛泽东诗词有非常独到的研究.他将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集成妙联.读来饶有趣味。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郭沫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增刊)一书正在紧张印刷中,七月份可与广大读者见面。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郭老的夫人于立群同志今年一月用苍劲有力的隶体为本书题写了书名“鲁迅与郭沫若”。  相似文献   

15.
众人评鲁迅     
一、反对专制的先驱与斗士评鲁迅 蔡元培:他的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都很自然地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  相似文献   

16.
一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这副挽联巧妙借用鲁迅的作品组织成句,概括出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生平功绩和去世后举国悲痛万众彷徨的情态。一语双关,贴切自然,别具特色。二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此联采用对比、反复、反复中语意翻新的手法,赞颂鲁迅虽不是孔子,却胜过孔子,他的影响无与伦比。三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陨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两位文学巨匠鲁迅和高尔基,相差四个月…  相似文献   

17.
陈毅元帅曾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4周年的时候,用鲁迅先生的名言,编写了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8.
19.
裴伟 《文教资料》2001,(4):143-145
壬水庚金龙虎斗, 郭聋陈瞽马牛风。 这是一副谐趣而又含意深刻的对联,牵涉两位“史学巨人”——郭沫若和陈寅恪。从字面解,联语将陈、郭生年、属相及对应的干支五行都嵌于其中;陈1890(庚寅)年生,属虎,庚为金;郭1892(壬辰)年生,属龙。再者,郭听力极弱(聋),陈晚年目盲(瞽),对仗工巧。特别是后三字用俗语作对,令人回味。 关于这副谐联的写作时间情况见于陆键东著《陈寅恪最后的20年(1949——1969)》(三联书店出版)称据郭氏秘书王廷芳等回忆,是郭在寒暄中,当即吟了一副对子给陈,这个对子《郭沫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鲁迅和郭沫若的诗论各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们、的诗论并非吉光片羽,其中蕴含着许多精辟的见解,可以说已经自成体系。虽然其主张有异有同,但都是基于他们各自的艺术个性而加以生发出的系统见解。因此,深入探讨他们的诗论并作比较研究,对于当前的新诗创作和诗歌理论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