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齐义山  陈海燕 《科教文汇》2008,(35):239-239
区域旅游整合营销是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可实现区域内旅游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徐州区域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徐州区域旅游整合营销的对策为:旅游产品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文化与产品整合以及营销资源、方式整合,建立起合理的产业协调和沟通机制,以形成整体竞争合力。  相似文献   

2.
把经济生态化发展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配套改革目标之中,是长株潭试验区取得成效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经济生态化是指经济要素优化组合,经济结构动态合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最终达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增长的质量同步,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效益相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同时满足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长株潭地区应该既要注意区域内生态成本内化,又要确保辐射生态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施可  易斌 《科技广场》2023,(4):83-96
本文基于2015—2021年湖南省14个市州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和泰尔指数测算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并分析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区域不平衡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四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区域不平衡逐渐改善且区域间不平衡改善程度高于区域内不平衡;(2)R&D人员、经费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区域内不平衡,发明专利授权数的区域间不平衡是制约创新投入和产出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湖南省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从探索发展模式、构建协同创新体系、适当政策倾斜及加强宏观治理等方面兼顾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不平衡改善。  相似文献   

4.
根据调研分析了新疆高职旅游教育与新疆旅游业同步发展的互动关系和新疆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业中发展现状,以及新疆高职旅游教育与区域旅游业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诸多问题,旨在促进高职旅游教育与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5.
王青  曾伏 《软科学》2023,(8):23-30+45
从6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6—2019年我国31省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方法考察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贡献,使用变异系数法和双向固定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均稳步上升,三大区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和极化趋势。(2)全国总体和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区域内差异小幅上升,区域间差异始终为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差不断缩小。(3)全国层面呈微弱的收敛,三大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发散。(4)全国及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东部区域发散,收敛速度西部>全国>中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财政支农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的优劣影响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又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基于长三角16市2010—2014年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地区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明显差异,且耦合协调度空间区域类型处在变动之中。研究结果有助于长三角地区16市正确处理发展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毕劲 《科协论坛》2007,(3):151-152
本文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意义入手,重点论述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市场协调和政府协调之间并不是矛盾的或彼此分离的关系,而是正向的、统一的和互动的关系。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市场协调"是基础,"政府协调"是保障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构建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发挥,但是政府职能的发挥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如政府对经济领域的过度干预导致的政府职能越位、制度供给缺失导致的政府职能缺位以及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导致的政府职能错位等。这些问题体现在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中,如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区域环境治理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分别从区域产业协调机制、区域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机制三个方面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9.
王文  李新庚 《今日科苑》2010,(18):84-84
城市群动力机制的构建是困扰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府际合作治理的客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合作平台,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政策等模式,作为培育长株潭城市群府际合作治理动力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指出区域旅游合作应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社会参与,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陈小云 《内江科技》2019,(4):117-118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域旅游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协调管理,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新方向。安徽省芜湖市六郎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淀积深厚,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探讨六郎镇乡村旅游科学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六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助力六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论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正在走上协调发展之路,但这种协调必须是一种动态协调,本文首次提出了区域经济动态协调发展理论,并阐述了动态协调发展的基本要领,理论依据,主要内容等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邹小梅  王彩霞 《内江科技》2010,31(2):128-128,111
没有和谐的旅游交通协调发展,必然会导致旅游业的衰退。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认为现阶段湖南省旅游交通系统发展还不够协调,耍实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该解决旅游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测评新疆及15个地州区域协调度。研究表明:2005—2012年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由弱协调发展为协调良好。从时间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度呈现V型变化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伊犁州基本协调,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不协调,其余地州均为弱协调;从地区划分上看,北疆区域协调度最高,东疆次之,南疆最差。在耦合协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3个因素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从影响生态环境的12个因素看,三废排放量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提高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识别和分析这些差异对解决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全球生产网络(GPN)框架的三大核心要素(价值、权力、嵌入)和两大维度(制度和网络),研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化、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和政策设计进行梳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演化过程中因不同时期发展目标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导致了差异化的价值生产,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的顺序和关联要素组合的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制度安排和环境条件三大方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绩效评价标准各异,但集中关注了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以及经济与社会、生态等不同维度之间协调度的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主要包括制度设计和网络设计。未来应加强对不同行为主体参与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力度、省际边界地区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评价机制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基于城乡统筹的视角提出水城县全域旅游的发展对策,即以城乡旅游分工为原则,以城乡产业融合为导向,以城乡环境共建为保障,发挥资源整合、产业聚集功能,让全域旅游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引爆点,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创新活力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进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并测算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度的差异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共振状态,但是当考虑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经济带整体协调度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方,而地区内的差异又主要来自于西北地区的贡献。在分析和解释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按照区域风险投资协调发展规律及总体目标要求,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风险投资系统协调发展的控制途径,通过运用一系列数学模型(包括协调发展指数模型、协调预测模型、协调控制模型),对协调发展的现状和将来进行定量评价、预测与控制,为促进区域风险投资系统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江西、湖北、湖南三省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得出两者协调性强弱度为基本协调的结果。说明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尽管高等教育和区域的经济总量均处于全国中上游,但高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数流失到沿海地区,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故而两者的协调度不高,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未能发挥良好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与产品价值链的形成已成为激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促进专业化分工和发挥规模效应的重要途经。为了实现经济更高效的增长而简单追求一体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很有可能忽略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成本。为促进高质量一体化的形成,一体化程度应循着交通、市场、产业、空间经济一体化阶段性地深化。试图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在各阶段的水平,结果显示:市场一体化水平虽有波荡但整体提高;区域内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各市的主要产业均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产业分工程度逐年提高;区域内城际间的经济联系趋于紧密与频繁,但联系逐渐围绕某个或某些中心展开,并存在较多凝聚子群,影响整体一体化水平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