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服务工作不断贴近社会、贴近民众生活,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用者进入档案馆,并成为中国档案利用的主要群体,其对档案的利用甚至超过了机关、组织等对档案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田红 《贵州档案》2003,(4):25-26
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的主体,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家综合档案馆正面临着功能弱化的趋势,其传统的服务模式亦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全国档案事业的深入发展,自2000年4月以来,一批国家综合档案馆陆续增设了一个专门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府现行文件查阅利用的服务窗口,改变了国家综合档案馆近年来常规查档的状况,给“窗口”服务增添了亮色,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向社会各界利用政府现行文件的新路子,从而使档案工作更紧密地贴近百姓、贴近社会,在服务工作中树立了档案馆开放创新的  相似文献   

3.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利用者提供及时、准确、快捷的档案服务,了解本地区档案利用者的利用需求,找准档案服务利用者的切入点,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供求的良性循环,使档案工作更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百姓,实现与利用者。零距离接触,让利用者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是我们档案部门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同日寸利用工作也是联系档案馆与广大利用者的纽带桥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利用者提供及时、准确、快捷的档案服务。了解本地区档案利用者的利用需求,找准档案服务利用者的切入点,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供求的良性循环,使档案工作更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百姓,实现与利用者“零距离”接触,让利用者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是我们档案部门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同时利用工作也是联系档案馆与广大利用者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5.
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满足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这种对档案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在档案界已经逐渐成为共识。随着我国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未成年人进而向公民开放。作为社会公共文化场所的档案馆,提供档案服务已不再是档案馆的单纯业务行为,它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密切相关。为此,各级综合档案馆在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档案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百姓。但是,做好档案利用工作,不仅受设施、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受道德因素的制约。在档案…  相似文献   

6.
社会记忆理论视角下综合档案馆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是承载与传递社会记忆的工具,参与社会记忆建构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依照社会记忆理论,可以提出当前我国综合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广泛合作策略、资源竞争策略、贴近民众策略、主动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随之增强,到档案馆来查阅档案解决各类问题的利用者也越来越多,这对档案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绵阳市档案馆在档案服务工作中急利用者所急、想利用者所想,始终在利用制度、服务质量和档案资源建设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使档案利用在贴近利用需求上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如何进一步拓展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这是2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档案馆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座谈会”上提出的议题。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毛福民在讲话中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封闭、半封闭,到目前的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四位一体”功能的确立。我国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贴近群众的服务理念,创造了务实有效的服务方式,收到了社会欢迎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9.
档案,承载历史,服务当代,启迪未来。档案馆作为档案的承载体,与档案馆建筑已永恒地溶为一体。档案馆建筑通常都与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一同被视为现代城市和文明的象征。档案馆建筑与馆区环境的交流、整合和传承,彼此相融并融人社会,贴近民众。档案馆的文化性不仅源于它的馆藏和功  相似文献   

10.
李娟 《湖北档案》2009,(5):28-28
武汉市江汉区档案馆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采取社会服务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大力提升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全方位打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时期档案馆形象。使区档案馆建设成为了一个基本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环境舒适的开放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综合档案馆。  相似文献   

11.
正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本质,也是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档案工作只有贴近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贴近人民群众,才能显现强劲生命力。当前,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而逐渐在人们意识中潜移默化,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和重视。可以说,档案社会化服务作为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当今档案馆工作的主要内容。一、面临问题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系统适应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档案服务工作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民众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人利用者走进档案馆,并成为利用的主体。盘龙区档案局不断创新、提供优质服务,赢得了查档者的理解和支持,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到目前为止,盘龙区档案局共完成馆藏120个全宗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占馆  相似文献   

13.
徐春祺 《兰台世界》2003,(12):14-14
信息时代给基层档案馆最大的冲击,就是过去那种封闭半封闭的管理体制、落后的管理手段、单一的服务方式。适者生存的道理告诉我们,档案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路,这就是将档案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档案馆面向社会,是档案馆工作的目的。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工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服务社会。各级各类档案馆内存储着大量的档案信息,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使死档案变为“活”档案,既是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适者生存谋求发…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     
浙江省
  近期,由省档案局(馆)编纂、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近档案--浙江省档案利用100例》一书面世。该书目前已陆续发至国家档案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本省各市、县(区)综合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本省四套班子领导、省直机关领导及档案室、全省各大图书馆及高校档案馆、图书馆。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指出:“这本书编得不错,非常贴近百姓,体现了档案馆服务社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工作基础中的基础,是档案馆的立业之本。档案馆为党政中心服务,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靠的就是档案资源。在档案工作突显“服务、发展、创新”主题的今天。档案馆必须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努力建设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地方特色突出的档案资源体系。并实现对社会档案资源的充分保护和有效开发,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档案需求。  相似文献   

16.
拓展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界服务是档案馆的根本职责,也是档案馆今后发展的方向。档案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省档案馆通过举办展览、建立现行文件中心、编纂档案史料、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档案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不断拓展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一、举办档案展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档案馆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起,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全国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国际档案日作为世界档案界的一个盛大节日,为世界的档案工作者推动本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提升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6月5日至9日,北京市档案馆联合16区档案馆和城建档案馆举办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九届"档案馆日"活动,向社会开放17万余件档案,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展览,如《通衢之州大美新城——魅力副中心》展览讲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悠久历史、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等展示北京新貌.此外,活动还面向社会开放特藏库、开展档案查询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体验服务、档案修裱观摩体验等项目,使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贴近百姓,使公众更加深入地体会档案的独特魅力、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是指档案馆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所具有的档案服务功能。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开发档案编研成果,积极主动地为中心工作服务,是档案馆生命力之所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裴菊梅 《山西档案》2012,(Z1):148-149
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服务能力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服务社会、发挥档案重要作用的基础。本文就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馆资源整合,档案馆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体现了档案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档案馆服务功能社会化,就是档案馆打破围城对社会开放,采取有偿无偿服务的方式,接纳社会的借阅者,查阅馆藏中已开放的各种档案信息,为他们提供服务。通过档案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对档案工作、档案信息的需求,使档案社会化服务与社会融为一体,档案事业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