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文化乡愁     
人在外地,一说家乡,很容易动起乡愁。 李白的千古名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2.
开心碰碰车     
李白近视学了《静夜思》之后,老师问小刚:“你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有何感想?”小刚脱口而出:“我想李白一定是个近视!”  相似文献   

3.
李白乐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家喻户晓,远离故乡的人们,在这月白如昼的夜晚,望着明月,无不引起思乡之情。许多人都会以为,诗人是躺在  相似文献   

4.
<正>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美好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或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一段。什么是乡愁?可以说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写乡愁的诗人很多,古代的如李白、孟浩然、苏轼等,现代的如冰心、三毛、席慕蓉  相似文献   

5.
正唐代大诗人李白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据说,李白周岁时,家人给他抓周,他抓了一本《诗经》。有些文化的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一名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于他对儿子起名一事很慎重,左想一个不妥,右想一个不好,越想越觉得不如意,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于是,直到儿子七岁了,做父亲的还没想出一个好名字来。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作了一首诗,但只想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静夜思》最动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直抒胸臆,不加雕琢,信手挥毫,却极富感染力。千载而后,当人们吟诵这首咏月思乡诗时,仍不免引发心灵深处的共振,自然也会联想起诗圣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吧!最近读当代诗人沙鸥的《新月》:“新月一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红。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沙鸥抒情诗选》)这首自由体新诗意境高雅,富有想像力。我们好像和诗人  相似文献   

7.
断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寥寥几笔,为后人勾勒出游子思乡图,淡黄色的月光轻轻洒落,月华初上,秋凉如水,听得见花园里玫瑰花瓣划破空气的气息,和着耳边轻盈忧郁的乐曲——《回家》,花未眠,人亦未眠。——李白,我轻轻地将这个名字念叨一遍,眼前出现这样一幅图景:  相似文献   

8.
动脑筋     
一、填成语: 你能根据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在下面的空格上各填一字,组成二十个成语吗?口口口床口口口疑口口口举口口口低口口口前口口口是口口口头口口口头口口口明口口口地口口口望口口口思口口口月口口口上口口口明口口口故口口口光,口口口霜。口口口月,口口口乡。 (陈  相似文献   

9.
<正>"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刘长卿《余干旅舍》)霜本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在古典诗歌中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我国古代诗人喜欢以霜为载体,抒发各种复杂的情感。霜形成于寒冷季节。此时凄寒的环境容易勾起游子的思乡情绪,因而古代诗人常常用霜来传达思乡之情。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白  相似文献   

10.
断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寥寥几笔,为后人勾勒出游子思乡图,淡黄色的月光轻轻洒落,月华初上,秋凉如水,听得见花园里玫瑰花瓣划破空气的气息,和着耳边轻盈忧郁的乐曲——《回家》,花未眠,人亦未眠。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静夜思》可算明白如话,似乎在理解和欣赏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为什么“望明月”就会“思故乡”呢?这是李白的信笔拈连或是诗歌艺术的必然飞跃? 刘逸生同志曾这样解释;“诗人看到明月,引起对故乡的怀念。这是通过一种联想。他是在早年还居住在故乡的时候看过一轮明月,看过月光照进屋子里,并且曾经忽然产生过地下结了霜的怀疑。印象深深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如今虽然年纪大了,  相似文献   

12.
一、营造书香氛围 首先.精心布置教室。教室的布置要充满书香气息.可在教室的墙面张贴名人有关读书的名言.并经常给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如:一年级学习李白的《静夜思》时,我给学生讲述李白小时候“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并告诉学生: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人.正因为他这么爱读书.才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诗人。孩子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我想.我已经把一粒爱读书的种子埋进了他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3.
李白相传李白到七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方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的事慎重,故此一拖多年没有定名。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  相似文献   

14.
许锋 《语文新圃》2007,(10):34-35
我是读着李白的诗长大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早不知道,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应该都是读着李白的诗长大的.一直到现在,上学的或者没上学的小朋友还在念着这首《静夜思》.李白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大诗人.若说到李白的缺点,倒是真有一个,就是嗜酒,酒喝得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弱智.这是个遗憾.除此之外,李白满身都是光芒.……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1,(3):48-4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宁,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家喻户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问小学生其中的“床”作何解释,他们也会说:“这还用问,睡觉的呗!”确实,李白的乡愁,由静夜而来,而静夜中的李白,此时又没有在户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在“床前”静思,那么此“床”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那种坐卧之具。难怪历代注释家对“床”只字不提,从编《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  相似文献   

17.
王彩霞 《快乐阅读》2011,(15):124-125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  相似文献   

18.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人借寂静的月夜表达了思乡之情。可是诗歌中的“床’’字,却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躺在床上怎么可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  相似文献   

19.
也学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家都知道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说起李白,我就会想起一件让人开怀大笑的趣事。记得小时候,我想作诗,成为像李白一样的大诗人,可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一句诗。我突然想起爸爸说的一句话——“李白只要喝一斗酒就会诗兴大发”。我偷偷从冰箱里拿出一瓶白酒,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啊,一阵酒香直钻我的鼻孔,我忍不住喝了几口。本来我还以为会诗兴大发、出口成章呢,可是我却有点头昏脑涨,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两扇门、两个冰箱……咦,这是怎么回事?我来不及去考虑这些问知道刚才…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诵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