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班主任的爱应是尊重,应是信任;班主任的爱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它是与学生心灵之间平等的交流,班主任的爱也包含着爱的“心灵塑造.让学生知道爱,懂得如何去爱;放手让学生锻炼,让学生在风雨中成长,也是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用爱去温暖、体贴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的真情和厚爱,才会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班级各项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爱心去教育学生、用爱去培育心灵、用爱去点燃每一个孩子心灵深处那盏明亮的灯,用行动去播撒爱,用爱作为师生心灵沟通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陈风波 《双语学习》2007,(4M):25-25
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用爱去温暖、体贴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的真情和厚爱,才会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班级各项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5.
王裕萍 《快乐阅读》2012,(4):114-115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相似文献   

6.
<正>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只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心灵。"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班主任老师如果拥有真心、爱心、耐心,他将拥有所有学生的信任和爱戴;班主任如果用"心"耕耘,就能收获喜悦。一、用"爱心"抚慰孩子的心灵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  相似文献   

7.
李娟 《考试周刊》2012,(54):175-176
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顾及学生做事的需要和目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换位思考是沟通师生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教师要用心去与学生交流,用爱去与学生沟通,用诚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心连心的桥梁上感化你我.携手攀登教育的快乐之巅。  相似文献   

8.
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转化后进生,首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德育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用爱去温暖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用理去说服他们,用行动去改变他们。  相似文献   

9.
“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刘凤肖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作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教会他们求知、办事、健体,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要时刻用“爱”去关心、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0.
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教育在呼唤每位教师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爱无疑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但我认为这师爱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保护孩子的心灵。所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和学生平等对话,倾心交流,用“爱”去正面引导他们,适时点醒他们。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意。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用“爱”的方式去感染、教育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蹲下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相似文献   

12.
黄芳 《职业技术》2004,(5):56-56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应该以爱作为基石,用爱去培养学生,用爱去感化每一颗心灵,用爱去包容一切.  相似文献   

13.
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用爱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用爱去唤醒学生的心灵,是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对于学生,爱和教育是两把不同的钥匙。爱是阳光雨露,教育就是暴风雨。仅仅有阳光雨露而缺少暴风雨的学生,难以长大。  相似文献   

14.
<正>提高班主任的素养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心灵之门期待教师用热情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火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点燃。试问,连班主任教师的心灵都是冰冷的,面孔是严厉的,又怎能打开学生的心扉、点亮他们的心灯呢?须知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活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班级工作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搞好班级工作,心中就得有"六颗心":爱心、责任心、耐心、恒心、热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通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必须首先赢得学生的亲近、爱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足以让学生信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青年教师如何使学生信眼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爱学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奉献给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感…  相似文献   

16.
<正>但凡上品德课的教师,都会觉得没意思,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做。其实,品德课能洗涤人的心灵,只要心存爱心,心藏爱意,品德课就会似绵绵细细的春雨,滋润新生的嫩芽,似和煦的微风,安抚幼小的心灵。那么,上品德课的教师怎样通过教学来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品德课走进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爱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一、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感受"得到爱"  相似文献   

17.
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爱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只有爱才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只有爱才能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细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浇灌学生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李桂梅 《考试周刊》2011,(8):217-218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大的启示:只要我们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情,在学生的身上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对于后进生而言,意义更是深远,甚至可改变学生的命运。教师必须学会爱的表达与浇灌方式,即要"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以鼓励的语气教导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只要教师心中经常拥有爱,懂得用真情去施爱,学会用微笑、鼓励、表扬、平等来唱响爱,爱之"阳光"一定会撒向每个学生、每个角落,教育也一定会回归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滋润,有父母亲戚的疼爱,有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教师的关心和热爱,则玉成学生美好的心灵,让他们敞开心扉的交流,激励着他们健康的成长。所以,教师要善于用爱的眼睛发现学生对爱的需求,并用爱的心灵去启迪改变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摸透学生的个性特点,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要用爱的雨露 浇灌着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照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 要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用宽容 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打开 学生的心扉,让他们自由地翱翔,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