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演进引发了广告传播模式的嬗变.嬗变中反思传统广告模式的本质,乃为"信息邂逅"-,即广-告信息对于毫无准备的消费者是不期而遇的:而新广告模式的核心则为"搜索满足",即消费者为了消费需求主动进行广告信息搜索并获得满足.两种广告模式特点鲜明,虽正在此消彼长、却将长期并存,这就需要广告人进行两方面的实践自觉:在"信息满足"广告模式中寻求创新、在媒体融合中寻求广告模式整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男色消费疾速崛起,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的广告数量越来越多。以易烊千玺代言阿玛尼彩妆广告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此类广告的心理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色广告的心理效果受到性别、是否为粉丝等因素的影响,且情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9,(2):76-83
市场全球化使我们由生产型社会迈入消费型社会,中国已经进入感性消费阶段,逐渐呈现出消费感性化的趋势。本文通过认知神经实验和问卷调查研究情绪对广告传播的影响,考察了情绪的维度理论框架下情绪效价、情绪唤醒水平与广告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唤醒水平正向影响其广告观看时间,但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效价与其广告观看时间不呈相关关系;第二,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唤醒水平与其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无关;第三,广告诱发的被试情绪效价正向影响其广告态度和购买意愿。本研究的发现为感性消费时代情绪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视觉元素及对受众消费观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读图时代",明星和模特、产品图片、品牌LOGO、道具和背景及文字等视觉元素在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混合使用,不仅给女性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不断刺激女性消费欲望,制造时尚需求。以此影响女性消费者形成了对美和时尚的消费、摒弃"物美价廉",崇尚高消费、身份象征、视觉愉悦和心理满足及对女性消费品位的塑造和强化等消费倾向。女性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转变消费观念,正确对待"时尚"。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正>当北方春寒料峭,南国已是暖意融融。在这新的时节,《文化与传播》与各位如约相见。本期"当代文化与传播"重点推介周春发副教授的《"男色消费"——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的消费文化探析》。该文通过研究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这一文化现象,探析此类广告的创意特征、女性受众的认知评价、产生机制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认为,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这一消费文化现象折射出女性消费权力的扩张与两性关系的平等化趋势。同时,它  相似文献   

6.
姚庆 《北京档案》2021,(2):58-60
《北京女报》是北京创办最早的妇女日报,也是北方地区妇女报刊的开山鼻祖.它以"开民智行民风兴女学"为宗旨,积极宣传国内外女性新闻,对于唤醒女性自主意识、男女平权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报刊的局限性,是启发知识与保存礼教共存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曹佳 《新闻世界》2011,(12):152-153
近年来,大量女性化妆品广告启用男性作为其代言人。本文从符号学角度,以韩国女性化妆品菲诗小店的电视广告为例,试图对广告中所呈现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意涵。  相似文献   

8.
陈晨 《青年记者》2012,(5):14-15
研究背景及目的 女性作为颇具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群体,已越来越多地成为众多商家竞相追逐的目标受众.而女性对于化妆品的需求更是源源不断,化妆品对于女性而言,既是消耗品也是奢侈品.  相似文献   

9.
记得有一位美国人说过:一流的企业,要靠一流的营销,而一流的营销离不开广告.广告是促进营销的有力武器,能赢得社会舆论的强力支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广告更能影响顾客的消费心理,刺激顾客的需求和购买欲望呢?这是现代"注意力经济"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广告传播负面影响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殿元 《现代传播》2001,(5):99-103
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广告所负载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广告意象形态大行其道,消解着意识形态的霸权,并对人们心智和行为实施软控制;受众耽迷于跨国广告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以西方的生活模式来设定现代化目标;广告的消极示范效应扭曲了人们的心理常态,导致了"炫耀性消费"、"消费陋俗"等畸形社会行为的出现;广告语成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再生方式,进而影响了主导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对广告的过分依赖,导致媒介产品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受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女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现象,伴随电视广告的出现而出现,也伴随电视广告的繁荣而逐渐定型.女性形象被广泛运用于各类食品饮料、美容、家庭厨卫用品、化妆品等日用品广告,以及手机、商务通等一些电子产品类广告中.为适应受众多元化的需求,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相应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必须继续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广告中,受"性别二元结构"影响,男性话语对女性形象的"他者化"建构现象普遍存在。当代文化环境开放,女性自主意识提高,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广告营销新阵地,其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颠覆传统广告女性刻板印象的"反他者化"特质:女性形貌特征逐渐多元化;女性的社会价值认同得到深化;自主女性意识成为广告符号表达的主流。当代微电影中独立女性形象普遍存在,女性话语权力逐步崛起。  相似文献   

13.
张可 《青年记者》2009,(20):77-77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当今广告在性别角色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梳理,并思考如何在广告中提倡先进的性别意识,加强女性主体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旭 《传媒》2021,(2):75-77
微电影广告是以品牌或产品的商业推广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让受众认可广告片中的产品,而微电影广告是否与受众心理特征相符直接决定了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受效果.诞生于2019年春节季的《啥是佩奇》的微电影广告片就凭借着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成为当时刷爆朋友圈的"爆款"短视频.微电影广告只有基于受众的心理来进行创作,"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提升受众的"使用"效果,才能在"贴满墙纸"的屋子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5.
微信朋友圈广告采用feed广告信息流模式,通过社交混排算法,依托关系键互动传播。朋友圈广告上线以来,有赞誉也有诟病,要想真正实现朋友圈广告的目标效果,就要"以微友为中心"进行传播。既要注重"微友"的心理容忍度、接受度也要从"微友"的需求出发精准投放。本文从朋友圈广告的特点入手,分析其优劣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以赛促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广告课程教学中建立"以赛促学"模式的必要性、具体执行方案、师生考评方式、常见弊端及反思进行深入的探讨,重点分析如何建立有效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本研究认为,在传媒类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中,在广告课程教学中建立"以赛促学"模式利大于弊,应鼓励学生参加权威性高、参与度广、专业性强和应用性高的广告赛事,提高广告创作水平,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金鑫 《新闻窗》2009,(6):28-2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活品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妆品成为人们尤其是女性热烈追捧的日用品。化妆品的热销除了为国家带来经济利益外,还为创始人赢得声誉,为品牌赢得荣誉。化妆品分类众多,而其电视广告的表现方式也令人眼花缭乱。从化妆品产业的出现到化妆品行业的迅速发展,广告已成为刺激需求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黎藜 《传媒观察》2012,(9):24-25
消费时代,广告中女性形象在被物化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带着歧视意义的性别意识。部分广告如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尝试展现进步的女性观念,但这种不彻底的女性意识实质是男权观照下的伪女性意识。因此,只有通过防止过度娱乐化、防止庸俗价值观影响、还原女性视角等方式,才能真正构建起公平、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9.
姜华 《新闻传播》2015,(2):36-37
广告对受众的消费理念及整体社会价值导向有很大的诱导和影响作用。部分涉及到女性形象的广告着力从男性视角渲染女性对男性的崇拜、臣服,这是一种极大的误区。《红楼梦》对女性自我价值和独立意识的高举,对于当下广告创作物化女性的错误倾向有极大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董建义 《传媒》2021,(6):70-72
每一次媒介的变迁都是人类文明的客观反映,每一个阶段的演进都伴随着不同消费文化的形成.融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形态:STORYTELLING广告.本文以符号视角探讨了STORYTELLING广告的逻辑和受众认知,认为其降低了受众的阻抗心理,干预并建构受众对广告的"主动"认知,能更好地实现广告信息的传递和品牌系统的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