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诸葛”姓氏这个大家族中,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莫过于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而汉族复姓“诸葛”这个大家族是否同出一宗,笔者在此不予探讨,本文只就“诸葛”复姓的渊源以及诸葛亮的世家,作一初步考证,谬误之处恳请史学同仁匡正。1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因其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而成为一个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历史人物。他是“诸葛”复姓大家族中的无庸争议的佼佼者。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诸葛”复姓的渊源,则颇多歧见。“诸葛”复姓渊源说,在我国史籍中,始见于左丘明的《世本》:“有熊氏之后,为…  相似文献   

2.
今天是休息日,不上课,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明珠快乐了一天。可到了晚上,诸葛明珠把快乐收了起来。诸葛亮问女儿:“你为什么发愁?”诸葛明珠说:“一想到明天又有作文课,我的头皮就发麻。”“你这么害怕作文课?”“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我才不害怕作文课。”“你做过这样的梦吗?”“做过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治政、治军、治国、外交的实践,及其三国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证明了他的《隆中对策》的确是“旷世奇策”、“千古绝唱”,是世界谋略宝库中的精华典范。诸葛亮出山从政后的中国历史,证明了他的确是“三国论”的首创者,蜀汉政权的重要谋划者、开创者,蜀汉外交的坚定捍卫者,“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坚定执行者,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支撑的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出山从政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重要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及其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诸葛壳出山从政后所形成的“三国时期”,尤其是他治理下的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他本人形成的诸葛亮历史文化与诸葛亮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文化现象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历史诸葛与文化诸葛不尽同类,几经衍传,绎人成神.诸葛亮文化现象主要成因:诸葛亮本身的卓越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封建知识分子的渲染;封建社会民众对贤臣良相的渴望.诸葛亮文化现象现今仍有传承和发扬的现实意义,但应该科学地剔其糟粕.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休息日,不上课,诸葛亮的女儿诸葛明珠快乐了一天。可到了晚上,诸葛明珠把快乐收了起来。诸葛亮问女儿:“你为什么发愁?”诸葛明珠说:“一想到明天又有作文课,我的头皮就发麻。”“你这么害怕作文课?”“只有做梦的时候我才不害怕作文课。”“你做过这样的梦吗?”“做过!”诸葛明珠来劲了,“我梦到去学校。个子很高的高老师走进教室,对我们说:‘这节课是作文课,但校长另有安排——’”“改成其他课了?”“不。高老师说:‘作文课仍是作文课,不过不是我出题让你们作文,而是你们出题让我作文。’”诸葛亮笑了:“这下你们乐翻天了?”“可不…  相似文献   

6.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相似文献   

7.
汉水流域的汉文化激励着"诸葛卧龙";汉水流域的南北文化培育了"诸葛孔明";汉水流域是诸葛亮文化的胜地,诸葛亮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年华是在汉水流域度过的。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诸葛亮最让人津津乐道.诸葛亮,字孔明,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而使其名声大噪.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被作为“忠贞”与“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对“智慧”,简直神话到了先知先觉的超人地步,即所谓“三绝”之“智绝”,对此,后世史论家有人更多地强调其玩弄权术,诡计多端,如苏轼《诸葛亮证》中就谈到诸葛亮“仁义诈力之杂用”的问题,即使是把诸葛亮塑为智绝贤相的毛宗岗,也在一些杂注中对诸葛亮略自微词,鲁迅更是批评作者“状诸葛之多智慧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然而,这些观点无法改变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诸葛亮的智绝贤能的形象,也无法改变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崇拜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崇尚智慧的文化心理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完美的体现者,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典范。诸葛亮形象的形成是多种文艺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祖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虽去诸葛亮千年之遥,却丝毫不减对这位蜀地老家名相的敬仰。三苏一生游历天下,沿途所及诸葛故迹,多有题咏唱颂,其史论等文章亦多有以诸葛氏为题,对诸葛亮文学、政绩赞颂不已,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深相叹惋。三苏诗文中亦偶见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微词,却非一味“不取诸葛”。其非议诸葛亮处虽有“书生之论”之嫌,却是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寄托着三苏强烈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石刻作为一种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记载着各地的历史与文化,比如云南境内就留存着一些与“武侯祠”有关的石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的诸葛亮崇拜。这些石刻集中在滇中与滇西两地,滇中地区(包括昆明、曲靖、楚雄和玉溪)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圣人教化之功”的崇拜,滇西地区(主要集中于保山和大理)的石刻反映的是对于“神明庇庥之功”的崇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石刻中体现的诸葛亮崇拜都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原地区汉文化的认同。这种历史文化现象不仅推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团结与进步,还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更为云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余韵。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诗歌通过渲染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认为他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将他的失败归为天命塑造了智圣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关系,提炼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忠贞的品质,塑造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志在恢复汉室,与天命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和在上天面前他注定失败这一不可调和矛盾,刻画了悲剧英雄的诸葛形象;采用比拟手法,以物喻人,塑造了神明般的诸葛形象。杜甫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基于他晚年生活在成都、夔州两地,有机会探访相关诸葛亮遗迹,感受蜀人对诸葛亮热爱;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的功业"残缺美"又激起功业上同样不得意的杜甫强烈共鸣;杜甫不自主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形象代言人也需要将诸葛亮提升到一个高度。杜诗中的诸葛亮形象也定型化了诸葛亮形象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愚人老人手一挥,我便被飓风卷:走……“大胆!什么人敢擅闯军营!”诸葛亮说道。我赶紧抱拳“诸葛先生,我叫袁越,是刁世纪的人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初在希望月报社诸葛亮文化研究学会和《临沂广播电视报》编辑部关心关注支持下,为发挥老区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优势,潜心挖掘诸葛故里博大精深的诸葛亮文化精神,在德高望重的老一代革命家王芳、王照华、王传斌、张进跃、苗得雨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是蜀汉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在领导行为上的战略失误、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当用人、不善授权、赏罚不平、不善纳谏等领导过失,使得蜀汉最先灭亡。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相似文献   

16.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后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请丞相诸葛亮来白帝城托孤。他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刘禅)能行,请您辅助他;如他不成才,请丞相自己主张。”诸葛亮涕泪满面地回答:“臣一定竭尽忠贞,辅佐幼主,直到生命的最后。”后来,刘禅即位,历史上称为后主。诸葛丞相统  相似文献   

17.
庞德公之隐为道家之隐,诸葛亮隆中之隐为儒家之隐,二人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迥异。庞德公不是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心目中的典范和言行的楷模。诸葛亮“每至公家,独拜床下”之“独拜”也不是“崇拜”,而是礼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新考:湖南靖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七擒孟获”在云南,这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有矛盾。《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南征遗迹;《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地理风物与靖州实况惊人吻合。湖南靖州最有可能是孟获故里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发生地。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文化是一种儒学文化为核心的文化 ,中国儒士———知识分子的“士志于道”的理想主义精神、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用行舍藏”的“穷达”修身观等精神特质都是在这种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上期说到赛诸葛喝了“西瓜汤”很不服气,想出来“整整”别的小学生。这不?今天他又在大街上摆了一个摊,摊前立了一块牌子,牌子中间仍竖写着三个大字:“赛诸葛。”牌子左边写着“:你的成绩我知道。”只见六七个放学的小学生凑上前看热闹,其中一个小名叫黑仔的学生在摊前嚷着:“你自称是赛诸葛,你比诸葛亮还聪明?吹牛!”赛诸葛说:“我可以算出你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黑仔把嘴一噘,说“:我的数学成绩是一个连续两个自然数组成的两位数。你能算出这个两位数是多少?”“哈,哈!”赛诸葛听后大笑一声,说:“你只要算几个数,我就会立刻知道你的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