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12,(22):16-17,24,28,29,34,75,83,85,92
  相似文献   

2.
教育名言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12,(24):15+20+26+40+46+52+81+83+85+87+92
  相似文献   

5.
教育名言     
《中学课程资源》2020,(2):5-5,15
教师的幸福应该是不断地被学生超越,有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有战胜挑战的成长体验,才有真正的教学生活,这才是教师所追求的职业感受。——张思明合格教师的第一要素不是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基本功的过硬,而是他的生命之爱,他的民主思想,他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12,(8):32+37+41-42,61,63,74,81,86,87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相似文献   

7.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09,(7):98-98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思只是穷理二字。  相似文献   

8.
教育名言     
《中学课程资源》2020,(4):50-50,72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相似文献   

9.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09,(1):117-117
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我就回答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名言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名言     
凡是缺乏教师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10,(9):61-61
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接近学生:这就是对他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书,它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书名:《教育的智慧》。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名言集,收集了许多教师们耳热能详的教育名言,我经常去品味这些“智慧”,却发现这本书称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更为合适些,因为智慧是动态的、过程性的东西,而名言却是时代的产物,在它的背后是深深的时代印记,不一定适合今天的教育。所以,要让“教育智慧的结晶”重新成为“智慧”,需要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解读这些名言。  相似文献   

14.
教育名言     
教育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却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先刷不捭的  相似文献   

15.
教育名言     
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6.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09,(11):9-9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名言     
受罚最重的孩子,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人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名言     
卢梭 《辽宁教育》2010,(5):54-54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相似文献   

19.
教育名言     
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教育名言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厮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