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教材版本本节内容选自商务星球版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三、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加之多样化的人类活动,使河流湖泊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大不相同。因而,认识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体系来看,河流是自然地理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长江》一课是初中地理第三册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我国内流湖泊概况的基础上,讲述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的水文特征及其综合开发利用,重点是长江的基本概况和水文特征,难点是主要水文特征及成因。为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本文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提问法,充分利用地图,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二)期望目标:1、在智能培养上,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初步能力。①把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入海水量与黄河等河流对比,分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②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中"黄河的治理"这部分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其中,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及其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通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地理教材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安排在《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一章中,是自然环境中河流部分的一个个案。从人地关系上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黄河和人类的关系,探索黄河的水文特征及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从内容选材上看,本节是在了解了我国河流的基础上按照"不求系统、突出个案"的设计思路,重点讲述了黄河,做到了点面结合。【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视频,朗读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环节一:寻找黄河——黄河在哪儿首先指导学生读图找出黄河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黄河的水文特征。其次指导学  相似文献   

5.
姜兴伟 《地理教育》2015,(Z1):81-8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通过对前一节"地图的阅读"的学习,已使学生对地图有初步了解,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地形图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地图类型,故具有地图应有的性质和功能,即地形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学习中是较为基础和重要的一节。  相似文献   

6.
初中地理<黄河>一节,是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第三节内容,它包括"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个标题.实际教学中,笔者为了"教学得法",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四种方法"组合"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有: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同,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之一,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一般特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对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教材地位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它既是对八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教材分三节。第一节讲述有关河流、湖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我国河流、湖泊的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首先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性,然后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性。通过“想一想”和“做一做”,使学生对长江、...  相似文献   

10.
第五节台湾省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台湾省的范围、台湾岛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的河流与湖泊,点明台湾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其分布,突出了台湾岛的“宝岛”特征;第三部分阐述了台湾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本节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加以运用,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继续学习其它地区和国家提供基本方法与策略.通过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了解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应从哪些要素入手,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共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部分,核心内容是分析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中应重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教学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授“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第2课时教授“亚洲的气候”.  相似文献   

12.
贵刊于1992年第9期发表了拙作《利用顺口溜,识记地理知识》,此文主要为配合上册地理教材而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下册地理,特续此文。小学地理第二部分《我们的祖国》,共二十八课,上册已学十二课,下册还有十六课。学习二十三课,主要让学生记住: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多物产,河流湖泊像蛛网,水乡风光人称赞。第二十五课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教材知识结构 河流湖泊与地形、气候都是中国地理总论中的基本内容。河流的分布受地形制约,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气候影响更大,故有“河流是气候的产物”之说。所以本章教材各部分内容,处处体现着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河流水、湖泊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在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工矿等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只有人们明确认识了河流湖泊的特点之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内容分析八年级学习的是中国地理,上册地理教材主要从总体上了解中国,使学生对我国的位置范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有一定的了解,为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民族"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三节,是学生在掌握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以及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相关的人口特点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节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和民族分布特点两部分内容。教材主要通过展示我国56个民族不同的服  相似文献   

15.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知识要点 1.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世界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的概况和作用;我国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名称和分布:长江、黄河的概况,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建国以来对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2.本章应予理解的知识难点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计思路本着一切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宗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教材分析与处理“中国地形”是《中国地理》(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地形》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气候、河流等章节,并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旧大纲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地形名称, 相对冲淡了对地形特征的认识。“新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上,并且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这样,用《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指导旧教材, 既可培养学…  相似文献   

17.
李珍 《地理教育》2013,(Z1):38-39
一、教材分析"西北地区"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三节的内容。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在前几章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对区域地理的宏观分析,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以便后续内容的学习。本节内容安排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之后,旨在突出西北地区鲜明的特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主要民族等基本情况,掌握重要铁路的分布,了解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标要求]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成两部分。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教材通过图像资料为学生展现了运输工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中的一节。【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上好这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地理有很  相似文献   

20.
【学习内容】《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教学设计】【评析】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