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大学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地,也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思政教育是高校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和规范的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选择权利。因此本文在"教学相长"视角下,尝试从工作方法要改革,学生组织要改革,学生思维要变革三个方面探究高校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政色彩浓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其艰深的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抽象性让大部分学生感觉难以与复杂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一道鸿沟。要激发学生共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探索中国发展之路,达到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目的,教学方法改革是关键。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证实,运用"问题—解析"模型,能提高该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汪威 《考试周刊》2011,(37):150-151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多媒体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宋建明 《江西教育》2003,(17):22-22
江西教育2003年第17期初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是增设“实践活动”这一内容。社会调查是实践活动一种重要形式,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验证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呢?现以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学科,在议题的设计、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要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中、社会生活资源中汲取养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历练"这一要求,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2《我国的社会保障》一课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不断强化学生管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承担了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高校校同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和《大学新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等8个党建与思政教育课题,并立项院级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8项,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引导学生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无法引发学生自身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实际的教育成效较低。为此,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  相似文献   

9.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是"育人"的最有效的途径,关键是看我们政治教师怎样操作了。经过实践,我在新教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个人经验和体会,现就思想品德课新教材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思想品德课要讲究实效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银召霞 《教书育人》2011,(21):38-39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  相似文献   

11.
刁有亮 《考试周刊》2013,(23):13-14
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物理》不仅介绍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物理学史,以及由物理学衍生出来的科学技术及其应用,还首次在教材中渗透了"STS"教育思想,体现了新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的理念。材料取材广泛,与新教材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融为一体,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最终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和形成特长,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目的是为让学生了解和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但是传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未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开展实践性课程的背景,提出要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习任务分配、加强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提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的实践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迎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30周年,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类杂志服务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能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2013年11月15日,《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与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了"服务学科建设,推动思政类学术刊物协同发展"全国研讨会。教育部社科司、上海市教委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构成之一,其担负着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以社会实践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当代大学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通过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方式、实践内容、发掘和利用好实践资源、探索社会实践的管理机制等,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要求,归纳了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形式,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充实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王洋 《现代教学》2014,(3X):16-18
<正>一、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也提出"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完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等课程理念。为此,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其实,社会实践的理念古已有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教育方  相似文献   

17.
《中学德育纲要》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体现当前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加强思想育人功能。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品课德育的实效性。我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保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此"三贴近"为突破口,将实际工作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文章着重探讨了社会实践和情感交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初二年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法律常识》新教材结构清晰、体例简明、可读性强。课后还设有大量的探究与实践的练习和活动。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