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国际图书馆联合世界多国的知名图书馆与文化机构,于1934年10月和1937年4月,先后在中国主办的"世界图书馆展览会"与"世界百科全书展览会",分别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专题展览会和第一次国际性百科全书展览会。两次展览会以汇通观摩世界先进文化、发扬中国文化、鼓励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为宗旨,促进中国图书馆事业与学术界的进步,传播中国文化,也给当前我国图书馆建设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代图书馆学家杜定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玲 《兰台世界》2006,(21):62-63
杜定友先生(1898—1967)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开拓者,是著名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图书馆管理学家和图书馆学社会活动家。他在发展图书馆事业、研究图书馆学、文献分类学、目录学、检字法、地方文献、图书馆建筑设备和培养图书馆学人才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史五个第一的创造者。”1922年3月,在广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业训练班——广东图书馆管理员养成所,培养了一批图书馆专业人才;1924年6月,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图书馆专业刊物——《图书馆杂志》;1926年1月,在上海主办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展览会;1…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目前,我国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关键环节分别为高等教育、图书馆人才准入和图书馆人才使用管理三个方面。本文结合我国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实际,深入分析了上述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标准化建设的概念,借鉴先进国家管理经验,对我国图书馆人才建设标准化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1953年起,图书馆事业进入"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阶段。在巩固前一阶段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图书流通与借阅,大力开展图书调剂与工作竞赛,通过大量的讲座、报告会、展览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图书,加强图书征集与目录索引编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苏联图书馆专家的指导也有力促进了当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通过贯彻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步伐。召开了全国性的科学研讨会,图书馆学的出版物加快发展,图书馆学研究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1953年起,图书馆事业进入"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阶段。在巩固前一阶段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图书流通与借阅,大力开展图书调剂与工作竞赛,通过大量的讲座、报告会、展览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图书,加强图书征集与目录索引编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苏联图书馆专家的指导也有力促进了当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通过贯彻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步伐。召开了全国性的科学研讨会,图书馆学的出版物加快发展,图书馆学研究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图书馆人性化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人性化激励是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我国图书馆界与国际图书馆接轨,必须加强图书馆人的管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其工作特点都需要实行人性化激励。人性化激励是对馆员身心健康的重视,是尊重人才、信任人才、调动人才的一种新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图书馆》2013,(10):12-12
记者获悉,作为我国图书馆界最大规模盛会,“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将于11月7日至9日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年会由文化部、上海市文广局、中国图书馆学会等主办,分为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展览会三大板块,全球3000余名图书馆业人士将与会。美国图书馆协会、日本图书馆研究会、新加坡公共图书馆、世界最大学术出版集团泰勒弗朗西斯等将云集上海,带来全球图书馆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21世纪图书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1世纪的图书馆是在本世纪图书馆基础上的延伸、发展和创新.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我们会很自然地联系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任何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图书馆工作者,必然要为下个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思索.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呢?我们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做好人才的开发、教育与培养工作.因为21世纪将呼唤大批图书馆的新型人才.需要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新社会、新发展、新变化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开源图书馆集成系统(OS-ILS)在国外图书馆得到大量应用,其具有自行维护、购买支持服务和联盟支持3种技术支持模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却极少得到国内图书馆的青睐。我国OS-ILS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归因于图书馆经费保障体制的制约、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图书馆间技术合作意识的欠缺、商业化IT支持服务的缺失、开源社区力量的不足。我国应采取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商业主导的技术支持模式、培养图书馆技术人才等措施,以推动我国开源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书馆高学历人才缺乏,长期影响着图书馆事业发展。高校图书馆设立硕士点,参与研究生培养,为图书馆安装了科教引擎和人才机器,对于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制度的缺失、人才的匮乏、技术的滞后、观念的陈旧,成为阻碍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消弭这些瓶颈,这就需要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立法、增加制度供给和制度支持:从“以书为本”过渡到“以人为本”,缓解人才危机;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转变旧观念,使得高校图书馆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走向国际化,人才是关键。文章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人才的现状、国际化图书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论述了培养国际化图书馆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INTERNET对我国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我国互联网络的建设概况及我国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从文献载体、技术标准、技术设施、人才等方面讨论图书馆受到Internet发展的冲击,论述Internet及其检索工具WWW对图书馆网络化发展提供的机遇,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在广东东莞召开,这是我国图书馆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对于参与年会具体组织工作的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先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艰巨的任务,而且是宣传东莞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次良机。同时,也是他南下东莞十年后,交给同行的一份成绩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图书资料信息日益显得十分重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成为办好图书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图书馆中,无论高、中、初级人才的结构,还是人才数量的配置,都很难适应未来图书馆的需要,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选型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集成化系统的分析与比较,阐明了目前国内图书馆系统的优势,及与国外系统的差距,提出当前国内图书馆集成化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着重解决网际应用,而不是只为本馆服务。因此,引进国外系统需抱着分析、解剖、学习的态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培养我们自己的系统开发、管理人才,通过引进促进我国图书馆自动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2月27日下午,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文化部召开。会议通报了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的筹备情况、会议内容及主办城市。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将充分借鉴以往年会的成功经验,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支持相结合、文  相似文献   

18.
非图书馆学专业高学历人员越来越多地充实到高校图书馆,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队伍结构得以优化,同时,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的矛盾更加突显。文章分析了制约这些人才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从组织与个人两方面进行探讨,力图实现非专业、高学历与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最佳结合,以达到人才转型,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推动个人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图书馆国际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书馆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图书馆交流与合作 ,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发展本国图书馆事业的理论、国际活动及与他国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图书馆国际化的动力来自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信息社会的需求、信息技术的保障、国际组织的推动及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等方面。我国加强图书馆国际化的策略主要包括 :增强国际化意识 ,建立相应组织机构 ,培养国际化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 ,以及开拓服务空间等。参考文献 8。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图书馆人才激活策略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姚琼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23(2):63-64,6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的因素在现代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日显突出,但我国图书馆工作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外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如何激活人才,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知人各用、竞争上岗、学习培训、奖罚并举、建立有效的人员流进与流出机制等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