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4年2月,因2003年版<俄汉一汉俄袖珍词典>的外壳极易与书芯"分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在我国出版界首次尝试"召回"制,率先向全国召回存在装订缺陷的词典.此举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的高度评价,并引起了一阵"将图书召回制度化"的呼声.  相似文献   

2.
曹建 《出版参考》2006,(6S):1-1
2004年2月,因2003年版《俄汉-汉俄袖珍词典》的外壳极易与书芯“分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在我国出版界首次尝试“召回”制,率先向全国召回存在装订缺陷的词典。此举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的高度评价,并引起了一阵“将图书召回制度化”的呼声。  相似文献   

3.
近年有许多双语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词典问世,满足了广大图情专业人员以及师生工作、学习与科研中释义之需。199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由赵福来、赵贞阁、赵琏同志合编,邵献图同志校订的《英法德西俄汉图书馆学情报学词汇》,是一本较实用的多语种图书情报专业词典。这本词典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收集词汇多。共收词汇5596个,比1982年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献与情报工作词典》收录的2800个多2700多个,所收词汇涉及图书情报领域各个工作环节;2.检索途经多。本词典的索引部分占了近一半篇幅,有英、法、德、西、俄、汉六个字顺索引,通过中文字顺索引可查出对应的五种文字  相似文献   

4.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8,(1):100-101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这篇佳作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国际社会对缺陷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制度。为加强图书产品的管理,我国很早就通过制定《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规章的形式确立了缺陷图书产品的召回制度。但现有制度存在立法层次低、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根据我国国情和保护图书消费者权益的需要,通过制定《出版质量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明确缺陷图书产品召回的对象、实施主体、召回方式、召回程序、监管机构、法律责任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2018年2月5日,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在北京发布.《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朗读者》《布罗镇的邮递员》等50种图书入选. 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主办,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承办,中央部分主要媒体和网站参与,这也是该活动第八年为广大读者送上的一份"文化年货".  相似文献   

7.
李芳 《出版参考》2015,(4):57-58
2002年,国务院颁布《出版管理条例》;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2005年3月1日《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开始执行,明确了图书编辑出版的责任机制,并细化为图书的前期保障机制、中期保障机制和后期保障机制,在每一阶段,都有关于图书质量保障的具体要求.可见,国家对图书的编校质量非常重视,出版社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应构建完善的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将精品战略落到实处.如何提高教育理论图书的编校质量,笔者认为应严把选题关、编校关和质量关.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1999年~2000年的新书开本(尺寸不同于一般图书)的出版浪潮中,出类拔萃的"超级安打之作"(安打,意即畅销),是宝岛社推出的《"扔掉!"技术》一书.2000年4月24日,《"扔掉!"技术》发行销售后,首印3万册.到同年9月23日,第23次印刷,达到100万册.在9月20日东贩发布的每周畅销书排行榜上,在"新书开本·非虚构"图书种类里,《"扔掉!"技术》创下连续16周排名第一的纪录.  相似文献   

9.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7,(12):52-54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在众多新闻记者参与采写,之后又在多家媒体上播发的同一题材的新闻。而在多家新闻单位送交的"中国新闻奖"参评材料中,唯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成为公认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度图书"金钥匙"奖发奖大会,于1987年1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举行.这次图书评奖活动,是由我刊及《博览群书》、《书林》、《杂家》、《编辑学刊》、《文汇读书周报》联合主办的.参加这次评选活动的共有90家出版社,他们推荐了1986年度出版的初版及重版书574  相似文献   

11.
李芳 《出版参考》2015,(Z1):57-58
国家历来对图书编校质量非常重视,《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的出台,均是有关图书质量保障的具体要求。教育理论图书如何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编校质量体系,本文将进行深入探讨。2002年,国务院颁布《出版管理条例》;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2005年3月1日《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开始执行,明确了图书编辑出版的责任机制,并细化为图书的前期保障机制、中期保障机制和后期保障机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全民阅读与图书市场培育的问题时,看到了一则有关"图书礼品券"的资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英国为了推动读书运动,从1932年开始发放图书礼品券,历史不可谓不久也.2001年英国政府为境内1300万4至18岁的每位在校学生准备了1英镑的图书礼品券,持券学生可在3月1日(英国的世界图书日),到书店挑选一本书.由此联想到我们国家能否在严格禁止其他属不正之风的购物券流通的同时,为"图书礼品券"网开一面,以拉动节假日的图书及相关出版物的消费.现在机关及所有企事业单位发放过节费已成为雷打不动且愈演愈烈的惯例了,如果提倡或作出一点规定,从过节费中拿出不少于10%-20%的比例用作图书礼品券,应该说不是一件难事,而简直是一件功莫大焉的好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就有9亿农民兄弟,占了全国总人口的69%.但是,据新闻出版总署对农村读物的统计:近5年来,我国每年出版图书品种是17万~19万,而全国出版的"三农"图书5年却只有1.8万种,年平均不到4000种.也就是说,农村中每年大约20多万人中才有一种书,而与此同时,在全国是每7600多人拥有一种书,城市中每年是2400人拥有一种书,相比之下,"三农"图书种数真是少得可怜.农村的发行网点同样不容乐观,当城市图书销售网点在十几年间增加了3倍多的时候,农村的图书销售网点却减少了近40%.摆在这里的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图书市场的极度薄弱和图书发行网点的极度欠缺.  相似文献   

14.
第23届莫斯科国际书展9月1日-6日在莫斯科全俄会展中心举办.以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司长于慈珂为团长的中国新闻出版代表团参展,并出席中俄图书互译出版论坛,李岚清著作<突围>(俄文版)新书首发式和汉语学习研讨会等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5.
《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已于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该《规定》一经颁布,即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出版辞书、地图、中小学教科书等类别的图书,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出版单位须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业务范围出版。具体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规定。"看得出新闻出版总  相似文献   

16.
一."数字化档案馆"的构建思想 1.国家档案局于1999年6月7日重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应当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分期分批地向社会开放,并同时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  相似文献   

17.
稿件“三审制”的理论依据与相关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出版史料》2010,(2):102-104
从1952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到2008年5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稿件“三审制”的提出已经有了五十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2000年7月21日,日本媒体制造出版社出版的《空想科学读本3》初版首印10万册,到9月10日,已是第4次印刷,发行27万册.《空想科学读本1》、《空想科学读本2》由宝岛社分别在1996年2月和1997年6月发行销售,合计发行突破100万册,成为很有人气的系列图书.在1998年,两种书又出版了"文库版".时隔3年,系列书为何还能再创销售神话?  相似文献   

19.
贺《图书情报知识》出版 1 0 0期图苑百花艳华中一奇葩学术促发展美名驰中华《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2 0 0 4年 5月 2 0日《图书情报知识》出版百期成绩斐然再创辉煌《情报学报》编辑部敬贺2 0 0 4年 5月热烈祝贺《图书情报知识》出版百期图书情报出版三栖神州惟一理论实践技术并举文华重光《图书馆杂志》编辑部2 0 0 4年 6月 1日祝贺《图书情报知识》出版百期阐书学四门精义展珞珈学派风采多名校名师华章创信息学界名刊《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2 0 0 4年 5月 17日《图书馆论坛》编辑部贺辞图书情报知识刊风独树一帜用户良知益友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的提出,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一项重大决策,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首次倡导和鼓励出版单位多出优秀的原创图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