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笔者所说的“高频词”仅指在高考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但不包括常见的20个文言虚词,也不指惯常碰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中要求学生必须识记的那些实词,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之类。这儿的高频词指的是高考试题选段这样一种特殊的“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从1993年至2004年,内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在人物传记中,身份不同,则行止不同。官员的政绩不同,上司的喜好各异,或是因人事制度的变更,官员的职位高低相应就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表职官变更的“专…  相似文献   

2.
【考点说明】在文言文中 ,实词的数量最多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所谓“常见实词” ,是指那些在浅显的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主要包括人教社现行教材中列出的 3 4 0个文言实词 ,理解这些常见实词在文中的丰富含义 ,对学好文言文关系重大。从最近几年有关高考试题的演变情况看 ,实词的考查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 ,考得最多的是多义词 ,如 2 0 0 0年考查的“省察”的“省”等。其次是根据古今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变化出题 ,如 1998年考查的“故事”、“首领”等 ,1999年考查的“私访”等 ,在这一类词语中 ,还要特别注意古文中的…  相似文献   

3.
“不可”一词在文言文语段中使用较为常见.但许多译者不是把“不可”当作“不可以”理解.就是干脆不译.似乎文言文语段中“不可”一词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不可”.这种做法实为不妥。其实.“不可”一词在文言文语段中除了用来表示否定语气外。还可理解为“不宜”、“不许”、“不能”、“不应”等.细细察之其含义还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4.
一、考纲阐释《考试大纲》对文言实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所谓“常见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常见”是从词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高来说的,指文言文中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如2013年北京卷考到的“预“‘典”,广东卷考到的“第“‘推“‘绳”等都不在这120个常见文言实词范围内。掌握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得知,怎么这个词在频率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中列在第115号,在生活口语中前4000个高频词词表中列在第35号。可见它在汉语里特别是在口语中使用频率之高。《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常用词汇表”也把它列为甲级词。本文从现  相似文献   

6.
“以”是高考文言文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也是《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规定的一个常用虚词。它的大部分用法(如动词用法,介词、连词的一些用法等)不难掌握,但还有几种用法学生易混淆,教师易忽视,下面就它的几种用法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健华 《物理教师》2008,29(7):61-63
“原子和原子核”一章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年年有试题涉及,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在原子模型中,以玻尔理论和原子能级命题频率最高,在原子核组成、核能中,以衰变规律、核能计算命题频率最高,其他知识点尽管也时有出现,但命题频率较低.现对2007年全国12套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归类赏析,以期对考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所考的文言文是“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但是,文言文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学生除了课堂已经没有使用文言文氛围和环境;因而,文言文可能虽“浅”,但对众多的高中生来说却不“易”。这就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一、分析传统教学法利弊,提出问题教学必要性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视基础,主要是老师对文言文的范文教学多是运用分析讲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得知,怎么这个词在频率最高的前8000个词词表中列在第115号,在生活口语中前4000个高频词词表中列在第35号。可见它在汉语里特别是在口语中使用频率之高。《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常用词汇表”也把它列为甲级词。本文从现代汉语角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形式、语义和语用几个方面对怎么的用法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现今的文言文教材,还是高考试题的文言文材料,“虽”和“愿”出现的频率都是非常高的,在文中的意思有时候很难把握,又对疏通文句和解决疑难帮助很大.无疑应该好好揣摩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考点说明】所谓“在文中的含义” ,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 ,这也就是一种能力。所谓“常见实词” ,指中学语文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实词历来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考查的重中之重 ,能否读懂浅易文言文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 ,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词义的能力。注意优先分析词性 ,注重相关动词前后搭配至关重要。2 0 0 1年高考语文卷第 1 1题中“樵”作“打柴”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一些近义同音词,诸如“截止”与“截至”、“违反”与“违犯”等出现频率极高,这些词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有的甚至差别细微,难以区分,同学们一不小心,就会混淆。而对这些易混词的理解与考查,又常为中、高考命题者所青睐(或在字形、或在选词中作为考查内容出现),因此,平时积累掌握运用好这类同音近义词,非常重要。而掌握运用好这些词语,关键是辨析这类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同中求异”。那么,如何区分这类词呢?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视轻重“违反”与“违犯”:都有违背的意思。“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纪律、制度、政策…  相似文献   

13.
高考文言文中的赋分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词 主要包括一些重要实词、活用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合词、通假字等,对于这些重要的、有特殊意义和语法特征中。一定要“直译”,一一落实。  相似文献   

14.
“虚词通文气,实词主文义”,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阅读古文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阅读题的第一大考点。 作为考查重点,《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其明确了高考备考指向:一要过关120个常用实词和课本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而非生僻难懂词;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方法教《史记》,百分之九十的语文老师应该是这么个教法:每篇文言文要是不给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要是不讲解出特殊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那谁还敢放了这篇文言文!非要把它肢解零碎,使劲“填”到学生肚子里不可。为什么呀?不放心!不敢!高考指挥棒指哪里我们就往哪里冲!以往每周的语文课连早读加晚自习八九节课,  相似文献   

16.
当今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重字词,轻鉴赏;重技能,轻素质;重工具,轻人文”的倾向。“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过去,许多人在教学中受应试高考的制约,仅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使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化,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高考语文第Ⅱ卷知识题命题大体延袭了去年命题的套路,三道大题分别是文言文考查、现代文阅读考查与语言综合能力考查,未出现新的考试形式,但在不变之中亦出现了某些新变。关于文言文考查,出现了三种新动向:一是文言实词的考查成为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二是古代诗歌鉴赏明确提出“诗眼”的概念,三是名句默写超出课本范围。今年第Ⅱ卷第16题对“庭折”、“面从”二词的考查相当严格。对“庭”与“面”,考生失分并不多。此题中失分最多的是“庭折”的“折”,绝大多数考生对此词甚为陌生。在“佞”的词义考查上,考生失分亦甚多。今年的古代诗歌鉴赏明确提出了“诗眼”的概  相似文献   

18.
一、试题评析笔者对2014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有三点看法:1.选文平实浅易。今年文言文测试材料选自《宋史·刘敞传》,稍有删节,与去年一样循规蹈矩地出自正史的人物传记.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赞颂传主的博学、明智、光明磊落、勤政为民的美好品质.延续了选文注重史传类、弘扬真善美的高考传统,依然保持广东自己的独立、保守路线。就整体而言,选文是一篇平实浅易的文言文。趣味浓厚,故事性强。从文章运用的词语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词和次常用的词,非常用词出现较少:从文章的语法来看,主要是采用了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被动句等常见的文言句式,这些语法现象与现代汉语没有太大的差异:从文章的风格来看,没有出现生僻难解的词语,也较少涉及典物、典章等方面的术语,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大体适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由此看来。具有鲜明教化功能的浅易而典范的人物传记,最有希望成为2015年乃至未来几年广东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夫”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单在初语七年级至九年级文言文中就出现了20次之多。读准它的音,对于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正确把握文言文内容主旨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试就这20处“夫”的读音进行归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在2002年12月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刘卓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夫”的读音是这样说明的:  相似文献   

20.
通览这几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发现其中有些稳定的东西,体现了趋向性。分述如下。 一、突出词、句的考测 关于词、句的考测,在近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占了很大的份量。例如,在1995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考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