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公元1084—?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南渡前,她和丈夫赵明诚过着平静的家庭生活;南渡后,家庭遭受不幸,在孤独中度晚年.《如梦令》应是她前期的作品.全词如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相似文献   

2.
这是词人在一个夏夜走在上饶黄沙岭途中为路边景物所感而写的一首词。它明快生动,意境幽美,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唐玄宗时教坊曲名。首见于敦煌曲辞,但虚谱无词。至宋,成为常用的词调。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周济说他:“南北两朝,实无、其匹。”他怀着统一祖国的壮志,率领农民起义军自北归南,以图恢复中原。谁知南归以后,由于投降派的疑忌和排斥,虽也炸过军政大员,但一直不能实现此志,相反还一再遭到贬谪。所以他往往将这不平之气,发之于词,遂成为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强音,成为词中豪放派的泰斗,为中国文学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稼轩词固多形于慷慨悲歌,但也有不少清新秀丽的佳篇,对祖国河山  相似文献   

4.
《西江月·遣兴》是辛弃疾一首有名的小词.词中在笑言醉态的背后,透露出作者一种幽愤的情绪.这种孤愤从何而来,遍查史料,笔者认为,小词抒写的并不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总体感受,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而作.有关"古人书"的事儿正是填写这首小词的缘起.  相似文献   

5.
6.
高勇 《初中生辅导》2008,(Z5):33-35
【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茅屋又矮又低,近旁的小溪边上长满了绿绿的小草。从茅屋中传出略带醉意的聊天声,用的是吴地的方音,听  相似文献   

7.
原清芳 《语文知识》2004,(12):30-32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相似文献   

8.
新编初中语第一册收录了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词:  相似文献   

9.
冯慧敏  汝汉 《学语文》2002,(5):11-11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新增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为教读课文。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自觉为小人物立言,自称是纽约400万贫民的代表。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  相似文献   

10.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创作咏梅诗词达一百多首,赞赏梅花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是他的咏梅佳作。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梅花生长的环境、情态。天涯路上小驿站外,谓之偏僻;“断桥”流水,谓之凄冷;寂寞独开,谓之孤独。梅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放,这就从侧面衬托了她的不幸。然而,更不幸的是,黄昏降临,风雨侵袭,倍觉愁情缱绻,遭遇难胜。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古  相似文献   

11.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创作咏梅诗词达一百多首,赞赏梅花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是他的咏梅佳作。词分上下两片。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的田园词偏工独运,基调清新舒徐、淳朴真切,犹如一群农村青年,是那样的纯真、朴实、健康、可爱。词中,辛弃疾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像,让农民在词苑中获得了主人翁的地位。《清平乐·村居》中,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先写老两口,但并非描写的重点,只是次重点。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中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一家人都在农忙中,只有他闲着,也许因此受到了父母的责备,于是他撒娇耍赖,独自躺在莲蓬底下剥莲子吃。词人用这个小儿的“无赖”…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的许多词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异于常人的思维。李白将醉态思维带进了诗中 ,而辛弃疾则将醉态思维带入词坛。尤其是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一词 ,作者从醉态思维、比拟、散文句式三个方面 ,表达了豁达、豪放、坚毅的精神。辛弃疾形成醉态思维的原因 ,应从词人的生平、胸襟、学识、气质等几个方面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之经验功能的角度,分析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的三种英译文,借以验证系统功能语法在评论及翻译中国古词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苏轼"醉酒"借用了庄子对人生的虚无主义态度,以排遣因仕途不顺而积聚在胸的愤懑;辛弃疾的"醉酒"里分明有无法实现"看试手,补天裂"的苦闷,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两首词艺术追求不同,反映的作品主体的个性特征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  相似文献   

17.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几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文献   

18.
词到南宋,处于民族矛盾上升,国家内忧外患累结的时代,题材扩大了,风格因之发生大变,那种偎红倚翠,浅斟低唱的花间(唐五代词派)余绪一扫而光.词与现实政治斗争紧密联系起来.作为词坛领袖,辛弃疾以自己具有独特的多样化艺术风格的作品,把宋词推向古典诗史的新高峰.辛词以  相似文献   

19.
李宪芹 《现代语文》2007,(7):17-11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而奔波,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1182年至1191年,他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由词前的小序可知写作的具体情景,词人在游览鹅湖之后,趁着酒兴挥笔抒怀,留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