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儿子今年已满六周岁,长得漂亮,又聪明活泼,亲戚、朋友们都非常喜欢他。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他的一个坏毛病:每天早晨醒来以后,总赖着不起床,抚摸自己的“小鸡鸡”,神情也很奇怪。刚开始时,我总是跟他讲一些道理,他也爱听。我在时他不去摸,但等我不在时,他还是会忍不住去摸自己的“小鸡鸡”。现在发展到不愿意让我在他面前看着他。有时候,我也很生气,真想揍他一顿,但我知道那样做是没有用的。我真担心,他会不会变成一个“坏孩子”。对于他的这个毛病,我非常着  相似文献   

2.
肖芸 《家教指南》2004,(10):46-47
青少年离家出走引起社会关注,这也是最令家长困惑和棘手的问题。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对自己的前景感到茫然,产生强烈的挫折和沮丧感;同时,他们的出走行为,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许多消极影响。相关调查表现,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有如下一些特点:14岁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初中生占离家出走总数的73.65%;男生多于女性;以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居多;城镇青少年居多。离家出走的原因很复杂□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比如,父母用成人标准要求孩子,教育方式粗暴,以及生活单调、重复等,使充满生活渴望的孩子极度压抑…  相似文献   

3.
4.
编辑同志:我女儿已满四周岁,生长发育良好,比较活泼好动,唱歌跳舞的能力也不错。但遗憾的是语言表达不流畅,有所谓的阶段性“结巴”现象,时好时坏,春季、雨天、生病时“结巴”现象较明显。有时讲故事、说她熟悉的词语倒不结巴,平时已能用“肮脏”“可惜”“许许多多”等词汇(其实,女儿二周岁时已会背十几首唐诗,但那时口齿不清)。作为父母,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纠正她的“结巴”现象。比如提醒她想好了再讲,一旦出现较严重的结巴时就教她把话复述一遍,平时多给她讲一些故事,使她有更多的语言感知经  相似文献   

5.
黄老师:您好!我的儿子维维已经3周岁了,他特别爱抓人、咬人,一天都会抓四五个小朋友,经常被其他家长投诉,请问黄老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么爱抓人咬人呢?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引导他?维维妈妈3岁的孩子喜欢咬人,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虹  赵霞 《学前教育》2004,(7):23-23
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与父母亲人度过了周末后,周一来园时情绪低落,沉浸在对父母亲人的依恋之中。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也有人称之为星期一“情绪症”。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同我们成人一样,经过了双休日的放松娱乐,到了周一早晨起来,还没有进入“状态”。那么,如何调整好幼儿的情绪呢?教师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秀丽 《家教指南》2007,(10):42-43
我的儿子今年8岁,体重36公斤,身高1.43米,是个健康可爱的小家伙。可是,几年前,他还是个瘦弱的孩子,吃饭挑食,饭桌上经常大人吼、小孩哭,"硝烟四起"。  相似文献   

8.
施英 《江苏教育》2022,(16):23-25
<正>所谓“躺平”,是指时下部分年轻人奉行的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躺平”表现为无心学业、放弃努力,也不愿意思考未来。面对孩子的“躺平”,父母感到束手无策。案例一:考了高分,绷断了弦期中考试之后,小叶的学习状态就完全松懈下来了。小叶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二、年级排名十五,父母对此感到很满意。  相似文献   

9.
陈永兵 《文教资料》2008,(11):93-94
儿童发展领域存在大量持有不同观点的理论,它们探讨儿童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发展等问题.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不可能提供绝对的真理,因为研究者们对他们的观察结果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此外,儿童是复杂的:他们的成长有生理方面、智力方面、情感方面和社会性方面的不同内容.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对此做出全面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儿童教育的第一步是要正确识别孩子的气质,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本文对儿童气质的有关理论做简要的评述,并谈谈孩子的气质如何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曹文花 《山东教育》2002,(12):30-30,31
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是幼儿“见义勇为”的表现,是寻求老师保护的武器,更是对老师信任的一种反映。但有些教师对“幼儿的“小报告”不是置之不理,就是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大声斥责,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对幼儿的身心是极其有害的。我们应寻求一种对待幼儿“小报告”的办法,做到既有利于施教,又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凭多年的教育实践,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一、抓住幼儿打“小报告”的机会,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幼儿打“小报告”是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他想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能得到…  相似文献   

11.
柯云路 《教育》2007,(12S):50-51
培养孩子的自在状态完整幸福的人生,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成功”、“健康”、“自在”。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人的生存离不开成功。然而,只有成功,这个衡量标准还比较狭隘,还不够完美。在成功的基础上还要讲健康;有了成功和健康,我们又提出更高的要求:“自在”。  相似文献   

12.
范丰梅 《家长》2013,(11):31-32
作为父母,大都了解“自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便给予无休止的鼓励和夸奖。可纵观身边的孩子们,我发现对自己不自信的孩子很少,相反,大多数孩子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判断,盲目自信,甚至于自负。  相似文献   

13.
刘静静 《山东教育》2005,(33):31-31
本案例中的王晓晗小朋友是一名大班的小朋友,积极、主动、大胆、热情,求知欲旺盛。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不听话时,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打孩子不好,大声吼两下也不是个好办法,可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案例一]6岁的荔荔像是要考验父母的耐心,现在无论他们让她做什么,得到的回答都是一声响亮的"不,就不!"荔荔不肯好好穿衣服,不肯好好吃饭,有一次甚至把玩具都剪坏了.  相似文献   

15.
周洁 《考试周刊》2013,(65):176-177
"小红花"现象是幼儿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幼儿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本文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的"小红花"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教师对"小红花"现象的认识及如何发挥"小红花"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劳云 《家教指南》2005,(12):6-6
时下,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凰”,无以数计的家长们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领着、载着、催着,甚至打着、骂着,让孩子去读“特长”上“补习”.全然不顾孩子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孩子是教师时常遇到的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有些研究者提出对于个别孩子要采用个别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苏珊的好朋友兰西有什么好东西——新裙子、新玩具或是去过哪里都喜炊兴冲冲地跑来炫耀。苏珊原本就不够开朗自信.每次听兰西炫耀完都是闷闷不乐.闹着也要相同的东西。虽然妈妈讲完道理苏珊就会停止吵闹,但妈妈还是发现苏珊比以前更加内向和不自信了,以后要不要少让女儿跟兰西玩呢?  相似文献   

19.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3,(23):127-128
四岁多就与人“上床”是堕落吗?4岁多的小霞由于在“新郎新娘”游戏中和“新郎”“上了床”,结果被她母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因为她母亲从内心深处害怕女儿会因此而堕落。  相似文献   

20.
小女儿四岁了,新转到离家较近的一所幼儿园。 一天晚上,她对我说:“妈妈,今天老师扫地的时候,我对老师说:‘老师,我帮你扫吧!’老师说:‘琦琦真是好孩子’”。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