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界》2010,(1)
◎阎正(中国画大家、著名艺术评论家):虎年画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要画到尊上便不是那么容易了。为迎接《收藏界》创刊百期并虎年的到来,我与陶瓷大师蔡玲玲联袂创作了吉祥虎尊。杂志编辑让写点文字,那就写写创作过程与感想吧。  相似文献   

2.
曹淦源 《收藏界》2010,(3):46-51
一,引言 一九七九年十月,景德镇陶瓷馆古瓷专业组陈孟龙、李会中两先生以研究复制元青花瓷为课题,开始探讨元青花的彩绘工艺。起初他俩沿用自明中期以来的传统青花钩线、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09,(4)
王锡良出生于1922年,原籍安徽省黟县,生于景德镇。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绘瓷画。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首批"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代表作品有《太平窑》(1956年)、《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型瓷屏风画(1959年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十里春风》大型壁画(1983年合作创作)、《春风拂滥》以及粉彩《黄山西海》、《色釉黄山》等。  相似文献   

4.
余少石     
《收藏界》2011,(12)
余少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5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父余翰青,著名老一辈陶瓷美术家,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教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原为景德镇高专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艺术系教授、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5.
瓷都景德镇的东北角,伫立着一座别致的建筑群——"明清园"。上世纪90年代,身为景德镇雕塑瓷厂厂长的刘远长下决心投资改建,将一座徽派园林从安徽拆迁至此时,大概就已经料想到这将会是景德镇的一张名片。现在,刘远长的工作室就位于此,古朴的院落中种满了葱茏的花木,园门上缀着"桂香浮月"四个大字,园内清幽  相似文献   

6.
【大师简介】饶晓晴,1961年11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班,后任教于景德镇市技工学校。1993年调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现任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主任、副总工艺美术师,是目前景德镇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学校受过较严谨的绘画技艺训练,注重研究文化理论,综合创作能力颇高,创作技巧及工艺手段丰富多变,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粉彩山水注重功力和境界的结合,把传统神韵、自然变化和艺术思想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内涵丰富,思想境界较高。  相似文献   

7.
有幸在"瓷都"景德镇结识了众多陶瓷"大师",相比之下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林正茂先生,一点也不引人注意。却得知在他从艺几年之后,他的瓷板画《松鹤延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作品《喜上眉梢》被中国商务部中外跨国公司研究会收藏,《香港明天会更  相似文献   

8.
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景德镇,不仅创造了美轮美奂的陶瓷精品,而且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在瓷都景德镇这块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陶瓷美艺术天地里,近年来活跃着一群年青的女性陶瓷美术工作者,她们以灵敏的悟性、细腻的笔法、雅丽的情调给活跃的瓷都增添了道道亮丽迷人的风景,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侯政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千年而不衰,佳作叠现,名手辈出,人物、山水、花鸟、瓷塑各领风骚。有的苦心孤诣,经营传统,有的别出心裁,锐意创新。我比较关注传统一派,听说有一位擅画牡丹的绘瓷高手叫"洞庭一波",在北京见过他的几幅作品,质朴、淡雅、清远,既有富贵堂皇之气,又无行作俗艳之感。我在想,能把牡丹花这一传统题材画得如此超凡脱俗、清新雅丽,其人心境必定经过相当的修炼。我非常信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11,(12):121-123,F0002
余少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5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其父余翰青为著名老一辈陶瓷美术家,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教授),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引专业,是一位文化学者型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与众多土生土长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不同,韦毛华的陶瓷艺术"血统"并不"正宗"。本为广西柳州壮族后裔的韦毛华,起步于广东佛山石湾,成长成材于陶瓷圣地景德镇,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辈子会与陶瓷结下缘分。  相似文献   

12.
【大师简介】赖德全的书桌上方,有一幅著名导演李前宽为他画的速写,寥寥几笔,其飘逸的长发、洒脱的气质跃然于瓷盘之上。赖德全的艺术气质,不仅仅被李前宽敏锐地捕捉到,每次他外出写生时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的人群同样也会被他感染。好奇的人们过去只见过背着画板在纸上写生的画家,从未见过随身带着厚重的瓷板,并在瓷板上作画的瓷画家,这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中也属独一无二。赖德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创釉上珍珠彩装饰技法,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作为工厂的总工程师,他让工厂的产品质量跨上了新台阶。作为陶瓷研究所所长,他使负债的单位扭亏为盈。此次赴景德镇采访,记者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大师。  相似文献   

13.
五星上将     
《收藏界》2009,(7)
"星"级别:☆☆☆☆,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星"荣誉:直接进入一年一度的"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候选人名单;直接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学术邀请展;直接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创新年度高峰论坛"。直接获得授"星"提名。"星"资格: 1、必须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瓷器,在文化交流中,其装饰、造型不断受到洋文化的影响,被誉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皇冠上明珠的元青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实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册,155页)当时,蒙古大军横扫欧亚,使中外交流的渠道更为通畅。以波斯人为主的回回人涌入,为华夏大地带来了新鲜的波斯文化。白地蓝花的元青花盛行,色彩上是受到蒙古人尚白尚蓝的影响。纹饰繁密(T166—2,图1)的装饰,与波斯手工业  相似文献   

15.
如果认真是人们对余水贵公认的评价的话,那么用精益求精来形容余水贵对其每件作品的态度毫不为过。第一次接触余水贵,我们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一点。从选釉到构思,从上色到进窑,直到最后开窑……余水贵从来都是亲手去做,不  相似文献   

16.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陶瓷艺术家中,王锡良先生是公认的大师。尽管在美术界长期存在着中国画和陶瓷画谁为高下的争论,但争论双方一旦站在王锡良先生的作品前,立刻就会消除分歧,纷纷拜倒在精湛的艺术面前。王先生是从旧中国手工艺人锤炼出来的艺术家,他对艺术的执著、对名利的淡然、对人生的达观,使他较早就登上了中国陶瓷美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农夫 《收藏界》2014,(10):152-152
“笔墨”是国画的精粹,它不仅是视赏形式和技术规范,还承载着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黄宾虹先生也说,“国画艺术之粗精,高下之分,就在笔墨变化之中,既是笔笔分明,又能浑成一气。”因此,干百年来多少国画大师都在“笔墨功夫”上苦心揣摩,都梦寐以求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可以说,一部国画史,其实就是一部“笔墨史”。远的不说,就是近现代也有“五笔七墨法”、“泼墨法”、“积墨法”、“渲染法”等等,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9.
汪寅仙女士与我同庚,生于1943年,论月份稍小于我,都属羊。几去宜兴,虽未谋面,因同是66岁,心里便亲近了许多。此文刊发时,恰是汪女士的生月,喜上加喜也!  相似文献   

20.
西沐 《收藏》2010,(10)
吴冠中:中国艺术的一颗良心很长时间以来,就想写一点关于吴冠中先生的文字了。当然,这不是缘于凑热闹的心态,而是出于内心的一种感动,一种对一位艺术老人的铮铮铁骨及其对待艺术一往情深的一种感动。没成想,就是在昨晚,他已悄然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使我们在艺术的殿堂内,似乎再也难以碰到这么一位真实到可以让人拉手并直面的艺术大家。没有世俗的酒饭之气,清瘦而又淡静的面孔,他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