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高等学府,素有“公立常春藤名校”的美誉,是公立学校里面的翘楚,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声名卓著,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的博士、华人学者,他注重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既能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能在当今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从理念和实践上阐述美国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分析科学性管理媒体,探索新媒体的经营模式,并先后在中国十余家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大学讲课,学术造诣颇深,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W·雷诺珐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孙志刚博士。作为在美国著名新闻学院从事研究的华人学者,孙博士对美国媒体和受众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依据其调查数据和结果,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特点、动向和规律。近期,本刊有幸邀请到孙博士做客我刊“前沿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国际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黄振鹏 《新闻窗》2007,(5):114-115
博客现象第一次引人瞩目是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当时,美国人麦特·德拉吉在其个人主页上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在白宫,一个叫莫尼卡·菜温斯基的女人与美国总统在他椭圆形的办公室内发生了婚外性关系。”①这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菜温斯基性丑闻最早的公开报道。短短的几年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新闻界的传奇和偶像级人物,沃尔特·克朗凯特是完成“播音员”向“主持人”角色转变的第一人。他一生秉持“客观、公正、准确”的新闻人操守。独特的新闻播报风格使他被全关民众票选为“最值得信任的人”。他的新闻思想同样也影响着中国新闻人的新闻观。本文通过分析其新闻播报的特点和风格,进而挖掘其获得受众信任方面独特的新闻思想,对当今中国电视新闻的采编、制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两种“客观论”的初步交锋中国的新闻理论书大都指责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是标榜“纯客观”,是在自欺欺人。但是,当我们翻开西方人(包括日本人)写的新闻理论书时,却有了另外的发现。美国人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中指出:“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一切都会影响我们做出抉择,,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客观。然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力争接近于客观。”  相似文献   

5.
范雨霏 《青年记者》2012,(18):53-54
“把关人”角色的共享与泛化 “把关人”(gatekepe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为家庭选择菜肴的过程中,家庭主妇实际上起着一种“把关人”的作用.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认为编辑是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人”.其后,不少学者指出,除了编辑,记者、编审、总编都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都是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简而言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具备一定新闻专业知识、素养,并就职于大众媒介组织的新闻工作者担任了“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文章开头难”,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更有这样的体会。不仅是初学新闻写作的人,即使是一些老记者,也常常因一篇新闻的导语,而感到“难为”。英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读者和编辑以及新闻系的讲师都会自然设想,如果记者未能在导语中表现出水平,那么,他就没有水平。”新闻导语之所以难为,因为导语的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选准了事实就为全篇定下了基调,事实选择得当与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是中国最早与近代报刊打交道的人之一,但林却误以为近代报刊就是中国固有之“塘报”,他有关报刊的一些认识,就是由“塘报”引申而来。林则徐的译报出于现实“制夷”之需要,其意义在于“睁眼看世界”,而不在于报刊思想。相反,他的报刊观念与同时代的人并无实质区别。林之所以超出时人想到“译报”,这与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一贯的务实作风及出身于沿海等特殊背景有关,也不排除受到洋人阅读“邸报”了解中国动向的直接启发。在当前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以为林是把新闻作为“情报”,因而具有“情报”纸的报刊观念;有的甚至认为林是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一个环节。本文以为,这些说法缺乏说服力。林则徐译报的意义在于“译”,并不在于“报”。我们应该对前者加以充分肯定,但没有必要因此拔高他的报刊观念  相似文献   

8.
刘艳 《新闻窗》2009,(6):75-76
“把关人”是新闻传播业务中常见的词语,也是我国学者最早试图结合新闻传播实际加以运用的一个理论。胡正荣在《传播学概论》中指出:“把关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把关人”泛指采集、制作信息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9.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于1908年,是世界上最早开设新闻专业教育的高等学府,素有"公立常春藤名校"的美誉,是公立学校里面的翘楚,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声名卓著,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成立至今,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和大众传媒的博士、华人学者,他注重社会科学调查研究,既能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又能在当今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趋势下,从理念和实践上阐述美国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分析科学性管理媒体,探索新媒体的经营模式,并先后在中国十余家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大学讲课,学术造诣颇深,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堂纳德·W·雷诺玆新闻研究院科研副主任孙志刚博士。作为在美国著名新闻学院从事研究的华人学者,孙博士对美国媒体和受众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依据其调查数据和结果,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特点、动向和规律。近期,本刊有幸邀请到孙博士做客我刊"前沿访谈"栏目,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国际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刘佳蓓 《青年记者》2017,(18):102-103
曾经想要创办中国的“报业托拉斯”的成合我,在报业经营和新闻理念上都有相当先进之处,其实用性、大众化、平民化的办报思想以及西式的报业管理方式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笔者仅就成合我的新闻教育观及其局限作相关探讨. 成舍我的新闻教育观 赴欧美考察游历的经历给了成舍我深刻的感触.游学期间,他认真考察和访问了国外一些新闻学校,并将美国的新闻教育与欧洲国家的新闻教育进行比较,他发现在美国随便去哪个报馆,都有新闻学院出来的学生.回国后,成合我决定创办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的使命与目标———一份来自美国新闻教育机构的报告[美]威廉·G·克莱斯特泰瑞·汉尼斯张咏编译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90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很多不同学科被纳入所谓“传播”的建系中。这一院系建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WalterWilliams)博士,是世界著名新闻学家,对中国十分友好,多次来华访问,在中国新闻事业史的著作中,几乎都有介绍,但大多数只介绍1921年12月那一次。1996年出版的《上海新闻史》一书,介绍威廉博士四次访华,引起新闻学界的兴趣。宁树藩教授为该书写的序中,高兴的写道:“关于美国米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首任院长威廉来上海访问,一般著作中只提及1921年那一次,而本书所介绍的却有四次之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00年出版、方汉奇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闻道德建设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新闻道德建设最早启步、也最为成熟的国家。但是,新闻道德问题至今仍是美国新闻与传播界的一个难解的戈尔迪绳结。不少新闻传播学者认为,在美国,新闻道德问题是当今大众传播界的两大难题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如果不检讨新闻道德问题,那么就谈不上深入考察美国大众传播事业。”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建设也正受到重视并向纵深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讨美国的新闻道德建设历程及其理论基础,也许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范东升 《青年记者》2017,(28):61-62
新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说,从1908年美国创办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算起,新闻教育已有110年的历史.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以新闻实务教学为核心课程,该学院创院院长沃尔特·威廉首创的办学方式,被称为“密苏里方法”,直到今天仍主导着世界新闻教育的主流,其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学新闻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干新闻.这句话至今还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座右铭.中国最早的新闻教育也是直接引进了密苏里新闻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创新闻教育的国家,自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新闻教育、也是世界新闻教育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初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影响、交融,传播学更日显后来居上之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新闻教育处于何种地位,具有怎样的特点?为此,今年3月到4月,笔者对美国一些著名的新闻传播院系进行了访问调研.  相似文献   

16.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播学论坛”是由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CAC)创办的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学术论坛。2006年的论坛,由中国传播学会与国际中华传播学会(美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协办,于8月18日至20日在深圳大学举行。本次论坛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中举行的。这次论坛盛况空前,与会学者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美国、新加坡、日本、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高等院校的学者近200人。论坛收到…  相似文献   

18.
徐晓杭 《新闻实践》2012,(11):70-73
“从史海中发现新闻,从实录中见证历史。”近年来,传媒界出现了许多冠以“口述新闻”、“口述历史”、“当事人说”,以及“解密”、“发现”、“档案”之类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报刊栏目,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读者的眼球。学者认为最早的历史记录都是口述历史(如荷马史诗),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影音技术更让口述历史研究如虎添翼。口述历史与新闻业关系密切,美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学者艾伦·内文斯就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1948年,艾伦·内文斯于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第一座口述历史档案馆,这被认为是现代口述新闻与历史研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口述历史,实录新闻。作为时下一个正在热门的新闻现象,它与传统的新闻采编常规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工作要求?请看专家、学者和新闻同行的说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公共新闻”新动向:与“参与式新闻”相融合在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我发现,有关“公共新闻”的争议一直都存在。因为从新闻实践的层面来看,“公共新闻”的做法与美国长期以来强调“客观公正”、“保持中立”的新闻传统是格格不入的,它倡导新闻媒体对报道客体的“介入”,主张记者到社会公众中去,发动和组织讨论,进行民意测验,建构公共论坛,力图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反潮流”的做法在美国受到批评和抵制不足为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在美国最早倡导“公共新闻”的学者已经置十几年以来从没有停息的非议于脑…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描述了一个媒介技术专制的社会,媒介无处不在,媒介影响力无孔不入,人们在媒介宰制下尽情狂欢。媒介构建了人们周围的世界,决定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渗透并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学者李希光指出,媒介化现实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便是新闻暴政。①职业新闻人追求的新闻专业主义是制衡新闻暴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新闻专业主义“主要是作为一种话语被呈现,它借用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呈碎片和局域状态,还没有形成符合中国传播实践的成熟形态”。②在中国媒介化社会加速成型的时代,根基本就不稳的传统新闻专业主义追求在中国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