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主席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至关重要。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21世纪的人才,已经是世界各国为了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具体教学实例,论述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再创造、再发现,及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把教学过程变成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数学。  相似文献   

4.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数学学习过程中应极力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活动中去,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第七册69页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这节课是小数乘除计算的根据,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为了在这节课中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我通过对教材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探究出了一条有效途径。课本上是这样安排内容的: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观察:①0.004米=4毫米②0.04米=40毫米③0.4米=400毫米④4米=4000毫米把第二、第三、第四个式子同第一个式子比较,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按照这种规律来施教,也许学生…  相似文献   

6.
胡钰 《教学与管理》2003,(10):75-75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第七册69页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这节课是小数乘除计算的根据,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基础.为了在这节课中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我通过对教材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探究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8.
<正>最近,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一篇转载的博文《可怕的哈佛,可敬的哈佛》,文中指出: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虽然说法略有夸张,但与我们课题研究中所理解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谋而合,孩子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数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使学生愿学数学、会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是可持性学习不可缺少的.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总是由教师创设好的,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这样让学生学习变得被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深层呼唤。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但是,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甚至为了考试的需要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学中严重的弊端。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院的教育一直都在把学生赶到一个越走越窄的道路上去,把学生变成念死书的人,结果是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怀疑和考证。结果只能培养出只知贮存知识,不会思考,不敢创新的人。其实,教学的全过程:知识的产生过程、规律的“发现”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等乃是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改革数学教学方法,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实现数学化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结果,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创造意识,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发现的热情,促进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数学教育的观点来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对学生和数学家应该同样看待,让他们拥有同样的权利,那就是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学习过程必须含有直接创造的侧面,即并非客观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创造,即从学生的观点看是创造。”根据不同的教材的特点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有着不同的层次性;不同年龄或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也有它的层次性。现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历史上,数学的创造从来都没有间断过,但是数学家在介绍自己的成果时,从来都不是按照创造这项工作的思维过程进行的,而是略去其过程,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现在的中学数学教材基本上是以这各形式编写出来的。例如教材中常常把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采用综合法的形式来叙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完美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颠倒了数学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按逻辑演绎编写的教材还原为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创造活动。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紧密结合起来。如教材中按“定义、定理、报论”的形式演绎方法展开的内容,教师不应在黑板上照书讲一遍,而是要讲原始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念头,给出证明定理的思路,这一工作恰好和书上的演绎途径相反。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能力,需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采用发现式教学法,注重再创造动机的激发,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或使学生进行再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波 《天中学刊》2002,17(5):114-1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 ,教学不仅是人类知识的再现 ,也是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着意创造一种教学情景 ,逐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进而构建一种以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活动为特征的创造教育模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1 数学创造能力的基本内容及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可以归纳为发现、分析、解决、深化问题这 4方面 .发现问题的能力 ,就是指发现结论、发现解法、发现疑点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数…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家弗赖登特尔倡导“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法,指的是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与分析,把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使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活动能展示学生的激情、智慧与个性,不仅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园,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摇篮。以下是在听课中,所见到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自主探究得到充分发挥,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的几个例子。一、创设巧悬并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成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美玲 《福建中学数学》2003,(5):F002-F002,3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Freudenthal提出了“再创造”的教学理念,所谓“再创造”,就是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不是将数学当作一个现成的体系来教,而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数学.它意在改变以往学校数学教育以教师教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体系为主的做法,提倡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通过创造数学来学习数学. 1 为什么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再创造”的思想? 这主要是基于数学学科产生发展的自身特点以及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数学的一个特点是它有很强的结构体系,这是数学家…  相似文献   

18.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也就是说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提供很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或是发现有关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阐述再创造的涵义及其在新课程意义下的价值。通过对具体课例的评析讨论数学教学实施再创造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注重了按现有教材发掘教法,却忽视了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再创造",使其更能适应学生学习实际,从而导致本应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陷入枯燥的境地.本文就小学数学教材处理过程,教师主观"再创造"和学生被引导"再创造"两个方面,粗浅地谈了谈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