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出版类网站发展规模 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的年检数据表明,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2005年资产总计58亿多元,负债总额近14亿多元.2005年互联网出版业务总收入约77亿多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8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4.45%;非主营业务收入28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20.76%;利润总额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71%;净利润14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57.67%.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出版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和寄予厚望,体现了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推进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战略部署,体现了新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转变之年、起步之年、改革之年和转型之年;是科技出版社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之年;是贯彻“十二五”规划,迈向“十二五”的起步之年;同时,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推动和组建大型出版集团的推进,将迎来出版界的一个新的改革之年;而传统业态向现代出版业态的加速转变,决定了新一年也将是一个转型之年。  相似文献   

4.
30年:高校出版实现历史性跨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巍 《现代出版》2008,(5):13-19
从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批恢复建制到今天,中国高校出版社走过了30年不寻常的创业发展之路。30年来.高校出版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办社宗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办社思想、目标任务不断明确,出版规模不断扩大,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在整体上已经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地域布局广泛的高校出版体系。中国高校出版社在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所在高校的整体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高校出版社还通过出版物将大学精神、知识文化和创新理念辐射社会,服务社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出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与不断革新,数字出版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约20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网络期刊、电子图书、手机出版、在线音乐、广告等等(《2012—2016我国数字出版物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数字出版从2006年的200亿增长至2010年的约1 058亿(《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出版行业,在与时俱进地积极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转型、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突显各种各样的矛盾,例如,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之间的相互矛盾,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市场环境与数字出版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出版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市场发展是否协调的矛盾,传统发行渠道与新型渠道的拓展之间的矛盾,人力资源矛盾等等。只有解决好这些矛盾,才能推进数字出版向着稳定、健康、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与评价机制展开深度对谈。三位对谈人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和学术背景,就近年来主题出版取得的成就、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达成如下共识:主题出版从宏观到微观、从选题到市场、从国内到国际,以及从内容到形式四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题出版的理论研究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目前主题出版工作需在解决公益性和市场性、时效性和长久性等方面努力;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来自出版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出版单位的主动作为、编辑个人的成长需要、读者和市场的驱动四个方面,其根本动力是以人民为中心;制约主题出版动力机制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出版单位、作者和市场,出版单位是最重要的因素,要最大化发挥出版单位的作用;主题出版动力机制优化要强调目标导向,在策划方面转变观念,形成政府推动、出版单位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格局;目前主题出版缺乏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主题出版动力机制和评价机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为实现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政府评价、社会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评价有机统一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主题出版的动力机制是主题出版高质量运转的关键,优化主题出版动力机制是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梳理了现阶段我国主题出版发展的三大动力源,分析了动力机制存在出版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市场拉动力作用有限和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并从完善评价体系、加快学术共同体融合和“三力聚能”三个方向探讨了主题出版动力机制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和出版科研工作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从1983年版协首次召开全国性出版理论研讨会以后,有组织的出版理论研讨活动已经开展15年了。十多年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及中国编辑学会在各地新闻出版局、各地版协的支持下,分别召开了多次出版研讨会,组织和推动广大出版工作者、出版研究工作者、出版教育工作者以及关心出版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围绕出版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调研活动,默默无闻地为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有力地推动了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这样两件事注定了2004年的中国出版将有声有色、浪卷潮涌: 一是集团化试点和改革主兴未艾;二是岁末年初出版改制成企业的相关政策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司马长风 《传媒》2003,(8):52-5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出版业百废俱兴。1983年6日,中央“两办”文件《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如一场“及时雨”。规定着回归正途的中国新闻出版业前进方向。《决定》中首次使用了出版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提法,最后在2002年2月正式施行的国务院法规《出版管理条例》中定格为“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20年来,两个效益问题在新闻出版工作中如影随形,成为出版人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11.
30年改革,弹指一挥间。改革成就了民营社科出版,民营社科出版也见证了中国出版业改革的辉煌,更验证了出版业的发展规律。专业化+团队化,特色化+多元化,中国化+国际化,这应该是民营出版,也是国营出版,必须实现的蝶变。  相似文献   

12.
有关我国报刊退出机制问题,不仅早有讨论,而且2005年12月1日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对报刊退出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年10月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新闻事业编”中也重点提到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报刊退出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为集中行业内外和社会各界智慧.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加快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步伐.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出版产业发展司将举办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主题征文活动,活动由新闻出版报社、中国出版杂志社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为集中行业内外和社会各界智慧,进一步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加快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步伐,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出版产业发展司将举办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主题征文活动,活动由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出版杂志社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23日上午,新疆2011年出版工作通气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新闻出版总署总结"十一五"部署"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宣传部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2010年新疆出版管理工作,分析当前新疆出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对2011年新疆出版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吕焕斌,自治区新  相似文献   

16.
金闻 《今传媒》2008,(3):61-61
2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共同召开了全省出版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08年全省新闻出版工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和副省长李堂堂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7.
体制机制是学术出版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它直接关乎学术出版的功能与效用.创新学术出版体制机制不能只考虑学术出版的现实需求,更要考虑学术出版的发展史,遵循其发展的历史规律.因为现行学术出版体制机制是与学术出版发展史密不可分的,是近400年来学术出版发展的历史产物.文章从学术出版主体、学术出版服务和学术出版投入三个方面,梳理和回顾了学术出版体制机制的形成与演化历程,为学术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史学参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文化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决定和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及《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重视.我们如何落实这一决定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弄清文化的含义及其出版与文化的关系.我的理解:①"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即以科学之理、技术之理、人文之理、人类之理、民族之理、国家之理,感化人、教育人、塑造人、帮助人,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素养、科学态度和精神追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社会秩序、团结的民族关系和坚强的国家力量.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的生存之基、发展之力、强壮之魂.③文化以其波及范围之广泛、延续时间之久远、影响人类之深刻而彰显其魅力.出版与文化的关系是:出版是文化的核心,是其他文化的基础,发挥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存在的价值是以好书化人,以好书育人,以好书塑造人,以好书帮助人.  相似文献   

19.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国家对教材出版利润的从严控制情况下,以及未来教材出版格局的重新调整,作为老牌的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无论国内、国外,教育图书始终是个大市场.统观前几年的我国教育类图书市场,不难发现"逐鹿"这一领域的出版新军来势"凶猛",大有"志在必得"之势;而反观传统教育类出版社,因以往出版格局的垄断性保护特征,大多是"躺在"课本出版上"养尊处优",斗志不强,势头不旺.面对此情,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适时进行调整,努力使教材出版工作步入市场轨道.  相似文献   

20.
编者语:1978—2008,中国出版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史。在其而立之年,本刊与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合作,尝试通过三期中国出版改革30年志的专题文章,从体制改革历程、技术沿革、版权贸易等三大块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出版30年的变革发展情况。诚然,中国出版业30年的沧桑变化,并非三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