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2.
张利锋 《科教文汇》2008,(1):119-119
中国刑法学者对牵连犯的处断,一般持“从一重处断论”,近年来,一些学者力主“数罪并罚论”,但是,无论持哪一种观点的学者,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均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分析牵连犯的牵连关系的基础上,对牵连犯的处断依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九)》以风险刊法观作为指导完善我国反恐立法,是对风险社会的必然应对,它与普通刑法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所以不会破坏传统刑法教义学精神;完善手段包括处罚预备犯、处罚后继犯、补充抽象危险犯、处罚持有犯和增加公民提供情报的义务;其中,处罚预备犯是出于对犯罪计划威胁法益的考虑,处罚后继犯、抽象危险犯和持有犯是出于对创设不受控制的客观危险状态的规制,增加公民提供情报的义务是出于对集体法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陈凯健 《科教文汇》2013,(2):198+200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和司法实务都认为,对于脱离的共犯,按照犯罪既遂处理。但是该种理论的合理性是否正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笔者认为,有必要承认共犯脱离的合理性,并对其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5.
陈凯健 《科教文汇》2013,(6):198-198,200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和司法实务都认为,对于脱离的共犯,按照犯罪既遂处理。但是该种理论的合理性是否正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笔者认为,有必要承认共犯脱离的合理性,并对其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6.
犯罪行为的着手是指犯罪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施行为。它既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又是区分犯罪预备与未遂的标志。作为犯罪形态理论中的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问题,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在我国,通说理论实际上采取了形式的客观说,但形式的客观说本身因其存在诸多的弊端而成为正在衰退的学说。  相似文献   

7.
论科研失范行为的犯罪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道德和行业自律已难以阻挡科研失范行为的攻城略地,无论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考量,还是以理论刑法学原理分析,部分科研失范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事处罚性,应以刑法手段予以规制。根据刑法规范的谦抑性,科学失范行为犯罪化的范围界定应慎重,遵循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个原则。建议在《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增加一节"扰乱科研秩序罪"。  相似文献   

8.
论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大伟 《科教文汇》2008,(25):217-217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我国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相形之下,现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践中渐显滞后。综观我国侵犯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刑法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结合司法实践,要从扩展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取消犯罪主观案件中的非法营利目的,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实质补偿,修改罚金刑、增强其可操作性,确立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模式和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张雪春 《科教文汇》2007,(11Z):150-150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0.
诉讼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刑法由于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实践中对这类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理论上也有很大争议。将诉讼欺诈行为单独定罪是实现正义,维护司法权威,完善刑法体系,加强人权保障功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犯罪的过失与犯罪的故意共同构成了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对于故意犯罪,各国立法一般明确了当然处罚的原则,而对于过失犯罪,各国刑事立法均采取较为宽容和较为温和的态度.本文针对过失犯所固有的特点,结合我国监管改造过失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失犯进行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个重要刑法理论,许多国家对于其行为的可罚性都予以了肯定。对于原因自由行为的处罚对象,笔者主张,单独意义上的原因行为或结果行为都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理解原因自由行为的处罚对象。  相似文献   

13.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自首从宽处罚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自首从宽原则的合理性根据在于自首行为显示出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小,其人身危险性较低,从这一依据出发,才能针对具体案情合理适用自首制度。在死刑案件中对于自首情节的认定则应有更为精确的标准,从而实现司法公正,充分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4.
明确性原则是罪刑法定主义的实质侧面和刑法立法的基本要求.定量因素是我国刑法在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中,用以表述和说明行为数额、情节、后果的量或程度的一些要素或事实情况,所反映的是行为对法益侵害程度的数量要件.学界在定量因素是否满足明确性要求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但是,定量因素与明确性原则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通与契合,并不违反明确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张延华 《科教文汇》2009,(25):219-219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罪刑相当,罚当其罪。既避免罪与刑绝对的相适应,也避免无根据的滥用刑罚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16.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3):123-124
贪污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如何判定其未遂形态?这是刑法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本罪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并且,基于主客观相一致的刑法原则,如果公共财物的所有人未失去对公共财物的控制,或行为人未实际控制公共财物的,就属贪污罪未遂。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些律师或当事人不服法官判决,在法庭上对法官粗暴无礼、辱骂和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扰乱法庭秩序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但对这些行为如何定罪处罚,我国现行刑法却是"空白",而在国外,为了维护法庭的尊严,这些扰乱法庭的行为已构成"藐视法庭罪",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刑法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而刑事法律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法规定明显影响著作权保护力度.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目前都很重视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事处罚,但二者相较,两岸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特点和罪名、犯罪构成、刑事追诉以及刑事处罚上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大陆应借鉴和吸收台湾地区有关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先进之处,以便加大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立法例和理论的要求论述了我国未遂犯的成立范围,过于宽广,应该减少其使用范围,并且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不能犯不能处罚,刑法的谦抑性和人权保障应该是指导其适用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高源 《科教文汇》2007,(9X):171-171,176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