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现场回应策略指的是,在现场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等做出及时应对的方法和方式。现场回应是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一种途径,回应的适宜性、适时性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超逸 《教师》2013,(20):8-9
师幼依恋是教师和幼儿在互动过程中不断的感情交流而形成的情感联结。良好师幼依恋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能够对幼儿发出的信号给予及时的有效回应,需要教师与幼儿互动中提供更多积极正向的情感感受。一、不可或缺的准备期准备期是指幼儿即将入园之前的一段时间,是师幼双方相互初步了解的阶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现场倾听,指的是幼儿教师为促进师幼有效互动和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以理解为目的,以专注的态度对幼儿的各种表达(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进行聆听。现场倾听不仅是幼儿教师用耳在听,更是幼儿教师用心在倾听幼儿、理解幼儿。一、教师做好现场倾听的意义1.教师倾听是建立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倾听体现着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善于倾听是教师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现场倾听,指的是幼儿教师为促进师幼有效互动和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以理解为目的,以专注的态度对幼儿的各种表达(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进行聆听。现场倾听不仅是幼儿教师用耳在听,更是幼儿教师用心在倾听幼儿、理解幼儿。  相似文献   

5.
现场追问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当幼儿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度发问”,旨在再次激活幼儿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某一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或作更清楚的表达。现场追问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向幼儿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有利于师幼互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在动态的现场教学活动过程中,现场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无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现场追问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当幼儿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再度发问",旨在再次激活幼儿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某一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或作更清楚的表达。现场追问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向幼儿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有利于师幼互动更加有效地进行。在动态的现场教学活动过程中,现场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无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君 《家教世界》2014,(6X):36-37
<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幼儿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互动关系,应学会"蹲下来"与幼儿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话,要乐意并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能及时把球抛回给孩子。即在认真观察、倾听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发出的信息和发起的动作及时地回应与反馈,并从中提取和生成鲜活的教育资源,适当调整原先设定的教学计划,在当时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根据师幼、幼幼互动情况,因势利导地组织幼儿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场景变得鲜活、生动、流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的质量是影响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应答指在具体的师幼互动情境中,教师基于幼儿言行表现所做出的回应和反应行为。应答行为作为师幼互动中教师的主要互动行为,其适宜性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师幼互动中教师适宜应答策略的研究”以“关注幼儿——关注互动——研究应答行为和策略——调整和改善应答行为——实现高质量应答与互动”为基本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它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动态过程。师幼互动是在幼儿、教师、目标这三者关系之间的动态运动中实现的,所以师幼互动离不开这三要素——幼儿、教师、目标。教师有效地通过各种途径与幼儿"互动",在"互动"中促进幼儿最充分的发展,这是"互动"的目的与实效的具体表现。在幼儿园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师幼互动关系,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接过幼儿抛来的球,又如何使  相似文献   

10.
钟瑛 《动漫界》2022,(12):88-89
师幼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方式, 指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师幼间的交互影响. ...  相似文献   

11.
“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内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其中,师生间的问答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师幼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师问、生答,同时也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或是对幼儿的问题适时地给予回应与引导,从而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有时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了相应地回应,而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缺乏及时地支持及引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许华 《考试周刊》2014,(71):186-186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问答是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在活动中进行积极有效的问答式师幼互动对促进幼儿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研究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理论上有共识:其实,大家对于师幼互动都已经有了许多共识,我们大家知道"师幼互动就是要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优化师幼互动的方式,就是要形成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影响,等等。实践中有困惑: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百思不解的就是一  相似文献   

14.
刘英 《教育导刊》2007,(11):16-19
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场景之中。然而,我们追求的互动不仅是数量上的、满足于层面上的互动,它应该还是民主、平等、高质量的互动。"不仅包括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积极有效地向幼儿个人或群体发起互动,或积极有效地回应幼儿发起的互动;也包括幼儿个人积极有效地向教师发起互动。或积极有效地回应教师向其发起的互动。"因此,可以看出师幼互动的过程,是双方参与的过程。双方"敞开"与"接纳"的过程。但从以下的几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是首要目标。我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怎样通过师幼互动调动幼儿  相似文献   

16.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存在于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对幼儿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保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瑞吉欧的“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师尤其要注重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互动氛围,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要倡导家园互动,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确保幼儿快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兴趣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幼儿的学习不是通过任务驱动的,而是通过兴趣驱动的。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幼儿在现场活动中所生发的兴趣,要准确考量幼儿兴趣的课程价值以及思考具有课程价值的兴趣如何加以有效利用。对这两方面的处理情况,反映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与专业化水平。现本人介绍以下四种应对幼儿兴趣的策略。一、顺水推舟法顺水推舟法指的是,教师对幼儿因外部突发事件而引发的兴趣进行充分挖掘,从现场活动所呈现的不利局面中挖掘有利因素,加以巧妙运用并引导到对教学活动有利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正回应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的回应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回答或者评价幼儿,而应理解为包括口头回答在内的教师反馈幼儿的各种行为的总称。教师及时给予幼儿的有效回应会在无形中鼓舞幼儿、开启幼儿的心智、激活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回应不当"主要指教师不能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实行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回应。笔者以体育活动为例,解析"回应不当"的  相似文献   

19.
<正>回应是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或反应的一种处理方式。有效的回应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思维,引发思考,理清思路,建构经验,正视自我,调整完善。可是在区域游戏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于幼儿的回应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场观察指的是教师凭借自身感官及必要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现场的运行状况,特别是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情和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的直接观察。教师通过现场观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以及时调整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