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数学教学置于课程视域下,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等诸多问题进行思考。课程视野下的教学整合可采用"学科+"的方式,从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进行推进。基于课程视野,立足知识整体开展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需要学校和教师不断地强化课程意识,并进而转化为课程行为。使之成为推动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物质力量;因此,本文试图就课程意识的基本含义以及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的主要条件作出探讨,以期引起正在从事和关心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人员对于这一问题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课程意识主要是指教师教什么的意识与怎样教的意识。当前多数高校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史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为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应建立促进历史学科教师课程意识生成和转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师应对教学决策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审视,树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铺开,如何读懂教材编排意图并落实课程目标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教材中"长文"内容的教学,更吸引了教师的目光。文章从"精准确定教学目标,落实长文短教之前提""精当设计教学内容,彰显长文短教之关键""精简实施教学过程,实现长文短教之根本"三个方面尝试结合具体的课例提出长文短教的几点思考,以期能突破"长文"占用课时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所谓课程意识,就是教什么意识。长期以来由于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会考资料等,每周开几节课,每节内容上几课时都是由国家高度统一制定和统一要求的,使得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无课程意识。学校教研活动更多讨论怎样把规定的内容按照规定时间,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有效地教给学生。对于教材内容有没有服务专业课的需求,有没有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学习兴趣,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教学知识有多大作用,教师从未作研讨,从而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家长失望,进一步导致学生学业不良。因此,中等职业数学教学如何更切合学生实际需求,教材就不能千人一面,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关心课程和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模式从关注教师的"教"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旨在透过现象,寻找成因,站在学生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思考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常规教学对数学建模的关注不足,开设自由选课、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或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席位的公平分配问题"是一个有趣、实用又开放的问题。对此,分"介绍背景,提出问题""数学模型的初步假设""数学模型的基本建立""数学模型的求解与分析""数学模型的改进"五个环节,用四个课时完成教学。数学建模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为将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有效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所教知识的数量和学生所学知识的数量,对“有效”的理解过于狭隘。教师的教学意识较强,但缺乏应有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意识下,应该转变传统的有效教学观念,树立起新的有效教学观念。有效教学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效教学应该倡导教师学会合作,有效教学亟待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有效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
备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关注怎么教、怎么学,具有强烈的教学意识。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缺乏鲜明的课程意识。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3期上撰文,论述了如何在备课中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他认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彩往往来源于课外的功夫。这其中之一就是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教学价值的功夫。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小学生的书写质量令人担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学太过随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要想真正促进写字教学的高效达成,教师心中必须要有强烈的"一"意识:目标要有"这一项",方法要有"这一序",重点要有"这一册"。这样,才能明确写字教学的方向,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有效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理课程(实验稿)》已经颁布,根据该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也已经在实验区使用。经过一年来的课改实践,我们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要具备课程意识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的意识淡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课程实践中仍存在过于关注课程与教学的现代化热潮,不能脚踏实地围绕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探索,围绕学校课程目标、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及持续的课程素养能力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学校文化等因素做深入的解读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围绕学校课程进行的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新应用,引发人们对"大脑是如何学习的""重构学习方式"等教育话题进行热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具备教学意识的同时,还须具备课程意识,在关注教学效率的同时关注教学价值。教师需要回到课程的逻辑起点去反思三个基本性问题:为什么学、学什么和如何学。数学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理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而一般且有效的创新课程应来自教材内的基础知识内容,应把握数学本质,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教学应遵循的价值逻辑为: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为中心,相机诱导;素养导向,数学育人。  相似文献   

14.
刘建琼:课程,是新课标理念的关键词.单元课程,以教学论来阐述它,指本单元究竟要教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个、教这个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还是会面临目标确定欠清晰、内容选取欠妥当、资源开发欠充分科学、实施评价欠公允等问题,对课程的深入认识和具体化是将教材科学教授的关键,故课程把握仍然是教学的关键.为了求取优质的语文教学课堂,今天我们围绕"课程意识,单元优质教学的核心元素"这个话题.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来展开.  相似文献   

15.
王新武 《甘肃教育》2009,(17):40-40
情感意识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也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并通过交往与之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授课语言、体态、仪表、着装、气质、个性、人格等方面的隐性教育作用,并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运用教育机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事件。在课堂中以知识为载体,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和有效交往为衬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方法,学会学习,体验成功和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案意识,而课程意识淡薄。基础教育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与以往的课程观有较大变革。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教材,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  相似文献   

17.
王子荣  罗勇 《教育探索》2001,(10):32-32
在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人们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为此,课堂教学要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制定新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根据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仅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作一肤浅的探讨。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使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师首先要做到四个“转化”:由以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8.
高师学生的课程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师学生必须具备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 ,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 ,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 ;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它是由教育信念与热情、教育知识与经验、教育眼光与智慧三个要素构成的 ,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意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实施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创新意识和课程评价意识。长期以来 ,我国广大教师只有教学意识 ,而没有课程意识。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 ,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有很多不适应 :(1 )过去教学参考书束缚太多 ,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教…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课程肩负着小学科学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使命,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掌控上,要结合不同的校情、班情、学情以及教师自身的"教情",妥善处理好"宽与窄""深与浅""对与错"等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原有的教学行为已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行为变革已势在必行。本文试着从四个方面来重塑教师的教学行为。分别是:教师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要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教师要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向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