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回避了语文术语,这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但语法、修辞几乎每篇课文中都有运用,如何既回避语文术语,又感受言语方法,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正视的问题。笔者觉得,对语文术语谈虎色变、故意回避,这是不可取的;抽象讲述、简单告诉,这也是不行的。有效的方法是深入浅出,让术语的内涵具体化、深奥的文法形象化、抽象的知识感性化,以引领学生触摸语文术语的内涵,让他们在触摸中感受汉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因为语文教材选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元素。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及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交流分享、发挥想象等方法,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4.
一、巧妙创设对话情境1.再现课文情境。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课文,既提供了对话的素材,又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与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我们可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是传统意义的传授、讲解.而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在同一层面、同一平台上的沟通、合作、对话。它既是语言外壳的对白,更是思想、情感的碰撞与交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产生认知趋同、思维共振、情感共鸣,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具有生命价值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能、情等层面与文本对话,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6.
唐燕 《教师》2013,(24):66-67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老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语文,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语言文字的教学点、训练点与生长点,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和作教学是语教学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两均离不开情感教育。阅读教学可从“朗读寄情”“语言激情”“想象生情”“朗读出情”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教学应从“抓热门话题”“创设情境”“作批改”三个方面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宗开权 《考试周刊》2012,(78):26-26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主要来自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并借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并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教师应是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对话过程的参与者,是对话结果的总结者。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符合新课程理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想象提供支点,通过情境创设、阅读体验和拓展训练等途径,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和文本对话,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教学活动能够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是绿叶,思维是花朵,幼儿成长是果实。所以,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创造性,启发幼儿思维要首先激发幼儿想象力。这是幼儿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时期,语言教学活动是为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据,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创设适当的口语交际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方欣 《中国教师》2012,(17):69-70
<正>对教师而言,如果将其工作任务进行高度的概括,我们就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影响这两个要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帮助儿童感受和感悟语言文字,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都是在一个个的情境中进行的,而我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情境。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策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总结几点自己实践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段,凭借教材中的情境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要善于从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释放他们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要善于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体验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15.
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存在不少缺陷,例如: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能由表及里;不善于周密地分析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因此,阅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增强学生理解课文词、句、段、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字的敏锐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心灵的桥梁。这是一种语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素养的重要标准。因此,《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语能力的综合反映,这需要反复锻炼,在读的实践中逐步养成。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多种情境,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与许多饱满的人物形象沟通、交流,会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1.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  相似文献   

18.
“语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言文字的运用放在了重心位置,明确提出了教师应致力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课标研制与修订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也做了分析:“语言文字与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  相似文献   

19.
感悟,即因感动而醒悟,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会意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同时教师适当的有效的指导可以催化并推动学生的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其形感悟具有情境性。这种"悟"是由于有了具体的某事物的触动而成的,由此,"感悟"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油然而生的,感悟是一种特定情境的悟,  相似文献   

20.
对话是阅读文本的方法之一,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质也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自我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一种对话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文本内的对话,就是师生、学生的对话交流始终落在文本上,把文本分析落到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上,挖掘出文本潜藏的内涵,让学生从独自品尝到交流分析,在不断地与同伴,与老师的对碰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